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三孩政策落地“生”效,需“三步并行”

发布时间:2021-11-20 12:47:57   浏览量:

雪沫

三孩政策出台引发全民热议,弄懂政策背后的逻辑至关重要,解决“不敢生、不想生”的痛点、难点更重要。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这个消息如一道惊雷让三孩时代踏浪而来,并炸出了各种声音:支持的、自嘲的、不解的、纠结的……一时间,引发全民热议。

三孩政策,在吐槽声和鼓励“生”中来了

“‘80后‘90后,1对夫妻4个老人3个孩子,65岁带9个孙子孙女,哈哈!”

“大多年轻人养活一个孩子已经很累了,拿啥生三孩?”

“想生就生,不生也没关系!支持生育自由!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想生就生?女性生育成本谁承担?能保证没有职场性别歧视吗?”

争议越多说明关注度越高,也越是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三孩政策。

首先要明确的是,三孩政策的出发点是支持、允许、鼓励,而不是强制。

其次要探讨的是,三孩政策出台,看似突然,实则刻不容缓,这背后到底出于怎样的逻辑和考量?

很多人不解,中国已经是人口大国,为什么还要出台让人口更多的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政策发布时提到,三孩政策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关于这一点,人口专家李婷教授在回答凤凰网《风向》栏目采访时进行了深入解读。她表示,作为人口大国,我们不是怕人口减少本身,要扭转的是人口结构问题。

事实上,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并非一回事。人口规模关乎数量,人口结构关乎比重,年龄结构看的则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比警戒线1.5还低。加之“一老一小”问题凸显,“老龄化、少子化”是悬在我们头顶的一把剑。

以扁担为喻,老年人口数量上升,劳动年龄段人口不足,少儿人口数量下降,中年人肩挑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前高后低,短期看个人压力小,让渡的却是续航力。

新生力量削弱,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老年消费水平下降,经济发展和活力无法提振,社保基金难以维持,社会或陷入动荡。家庭不仅是独立的个体,亦是社会组织的细胞。人口适度再生产是家庭稳定、社会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有人不解,生育是个人意愿,放开三孩就能挽回生育率下降的颓势吗?正如李婷教授所言,或许不能,但让真正想生的能生,配套建立保障措施,释放的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有助于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叶文振从性别角度也指出了其深远意义:多元化的自主决策体现的是包容与尊重;细化配套措施,能将女性生育转化为社会生育;纳入社会性别意识,能确保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均发挥作用。

“三育”难题解决好,三孩政策好落地

有人说,政策好是好,难在推行。没错,要想缓解生育焦虑,解决生育背后的痛点、难点更重要。

我国当前的育龄人群主要是“85后”“90后”,数量上一代比一代少,生育意愿也在下降。国家卫健委指出,全面二孩后,有相当比例的家庭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排名前三的原因是: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生育、教育、养育难。

“三育”难题如同压在人们身上的三座山,要想从根本上让三孩政策落地“生”效,需三步并行。

第一步,一高一低,于高处做好顶层设计,于低处关注底层配套,让国家社会政策破解“生”的顾虑。

事实上,伴隨三孩政策的官宣,中共中央政治局还公布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龄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关于国家制定的这一系列配套措施,人口学家杨菊华教授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其为“婚育的全程性”。在她看来,这些配套措施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任何一个环节没达成,都不可能有后面的阶段。

国家为了鼓励生,投入了十足的诚意,而诚意变满意,就看政策能否顺利着陆。

第二步,一提一降,提升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通过双向减轻教育压力,破解“育”的难题。

看过一句话,“躺平”,是因有人一出生就躺赢;“内卷”,是因有人占有了过多社会资源;“鸡娃”,是因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教育焦虑劝退了多少生育意愿?要想破题,国家要打造以优为本,“生—养—育”三位一体的一条龙式服务体系;社会要借助政策红利,引导人才和资本转向普惠型、智慧型教育体系;学校和家长要秉持因材施教的初心,鼓励孩子实现个性和良性成长。

第三步,一调一宽,调节税收政策,放宽用人政策,让用人单位的支持助力女性破解“养”的困境。

众所周知,养孩子的成本高,而背后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更高,特别是对女性而言。找工作被问近期是否有生育计划,怀孕了被调岗,产假回来岗位没了,做了妈妈升职加薪更难……既要挣钱又要顾家,是女性的两难困境。

要想解决这个困境,离不开国家和企业的支持。调节税收政策,给予女职工多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支持企业打造相对宽松的弹性就业环境,或许才是破局的法门。

畅想未来家庭分工,男女平等是多孩的摇篮

生育意愿的下降,其实也有性别差异。复旦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在“不打算生孩子”的人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这和女性自我价值提升有关,又何尝不是现实的无奈,丧偶式育儿、母职惩罚、家庭暴力、婚姻预期不佳,歧视与偏见大大降低了女性的生育意愿。

而脱离生育主体谈三孩,显然不现实。正如杨菊华教授所说,女性受三孩政策的影响肯定更大些,政策的落地要更好地体现男女平等的国策,要让女性实现家庭和职场兼而得之。

不以牺牲女性个人价值的“鼓励生”,才能获得支持声。三孩政策发布后,有人大代表提出将产假延长至三年,一度被骂上微博热搜第一名,而另一人大代表建议男女实行同等产假则深受好评。说到底,除了生育自由,女性渴望的还有平等。

叶文振副会长说得好,男女平等是实施生育新政的必由之路。借由性别关系及社会文化视角,他还提出了几条建议:在评选和表彰“文明家庭”等活动中,提高对性别平等互尊、夫妻共担家事的家庭表彰比例;通过文化和制度变革,增加对女性生育主体的保护和关爱;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加快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的社区环境……婚姻关系越和谐,男女关系越平等,社会环境越友好,越能激发生育热情。

如果说顶层设计靠国家,中间环节靠社会,实施环节则靠家庭。于普通家庭而言,要想和谐,未来的家庭分工尤为重要。在和谐的家庭分工里,男性没有“帮忙”的思想,不会将做家务、带孩子视为爱的奖赏,而是与女性一道,将其视为做父母的职责。最好的爱源于平等,家庭分工合理、男女平等是多孩的摇篮。

人口不是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生命和家庭。或许生育自由最大的意义就是,期盼每个孩子的到来,都源于爱与自由。

猜你喜欢 生育人口政策 基层如何用好政策工具决策(2020年11期)2020-01-11青岛政策通平台一期上线中国信息化周报(2019年30期)2019-10-09近三年,中国女性生育年龄推迟一岁大众医学(2019年3期)2019-03-292016:全面二孩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2016:全面二孩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二胎来了生育保险你不可不知的10件事投资与理财(2018年10期)2018-10-18二胎来了生育保险你不可不知的10件事投资与理财(2018年10期)2018-10-18人口最少的国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3期)2018-06-22能落地的科技才是好政策科学导报(2018年15期)2018-05-14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证券市场红周刊(2018年39期)2018-05-14

相关热词搜索: 并行 三步 落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