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禅宗思想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12 10:55:08   浏览量:

李悦

摘 要: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逐渐延伸出一种本土化的中国禅宗思想。它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禅宗思想的妙处在于使人向内反省,平衡内心私欲,从而把人格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宋代虽然院体画极为盛行,但在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中,兴起了一种用画抒发情怀的笔墨游戏。文章以宋代画家为例,从禅宗思想和禅宗美学的角度,对其题材选择、风格特色和艺术审美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禅宗思想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禅宗思想;禅宗美学;中国画;文人画

一、禅宗相关概念

(一)禅宗的发展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延伸出一种本土化的中国禅宗思想。其核心思想是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禅宗思想的妙处在于使人向内反省,平衡内心私欲,从而把人格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禅宗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中国的诗词歌赋绘画都受其影响。

禅宗分为南宗和北宗,后来南宗兴盛,后人多推崇南宗。南宗的代表人物惠能①主要继承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②学说,以“抱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为思想理论基础,主张“顿悟”,在《六祖坛经》里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惠能悟出了“定慧”③的禅法之本,南宗的思想也由此延伸发展起来。

(二)禅宗思想与中国画

禅宗有南北之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南宗兴盛,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悟”是禅宗美学方法论的核心,指顿然领悟。宋代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记载:“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扬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这就是通过心里深处的顿悟,获得真知。

在美术史中,禅宗思想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也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绘画上有南北宗论。明代董其昌关于南北宗论的主要思想收录在《画旨》一书中,他认为:“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能提出如此独具一格的南北宗论,源自他青年参禅,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禅宗思想。他认为,南宗绘画主要是文人画,注重趣味,继承了惠能的“顿悟”禅法,而北宗绘画主要是院体画,注重细笔描摹,类似于神秀的“渐悟”。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门类影响甚巨,出现“以画入禅”“以禅入画”的观点,产生了唐代王维、宋代苏轼、明代董其昌等各朝各代以禅入画的艺术大家。

二、宋代画家各自风格特色

(一)苏轼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南宗注重趣味,多为文人画,强调用笔墨来表现事物的神韵,始于唐代王维,与北宗李思训的工笔细描画法形成强烈的对比。不过抒发内心情感的文人画到宋代才真正流行,苏轼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擅长画竹,在绘画方面十分重视物体的精神气韵,认为作品是主观情感的寄托,其绘画冲破程序化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其作品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

在《枯木怪石图》中,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体现出无限的生命力,树的脚下有一块怪石,盘旋如涡的石皴似在飞快地旋转,既方又圆,既怪又丑,样式耐人寻味。怪石和枯木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画家把熟悉的奇石、古木画在一起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出来,扭曲旋转的石纹好似表露了作者内心的愤愤不平。总体来看,整个画面的意境,空旷清凉中有一丝静谧之意。

(二)马远与夏圭

宋代画家马远和夏圭常常把绘画内容放置在画中边角之地,忽略原有的构图经营之说,不追求画面平稳和对称,在画作上留有大量的空白,通过画面中的事物来引导观众视线,正因如此绘画风格,马远和夏圭被人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在马远的《梅石溪凫图》中,石头树枝都在画面左上角,而画面的右下角是一群欢快嬉戏的野鸭,左右之间虽然并不平衡,但是相互呼应,趣味无穷。在《寒江独钓图》中,放眼望去,一整幅画面只描绘了一只小船和一个老翁,周围空荡孤寂,简简单单几条笔墨水线代表广阔的水面外,大家看不到其他的事物。大量留白和极度简化景物使画面表现出清冷之感,烘托了画面气氛,与禅宗思想“一切无杂,且离法相”一致。马远和夏圭的大量留白、极度简化景物的画面处理方式与禅宗思想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含义相符。正因如此,禅宗思想在中國绘画中被广泛用于营造意境,对当时绘画审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牧溪

南宋画家牧溪,俗姓李,佛名法常,号牧溪。元代吴大素的《松斋梅谱》关于牧溪有这样的记载:“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

在牧溪的《六柿图》中,柿子随机摆放,柿子着墨浓淡各不相同,墨分五色技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图中单写一柿,并打破原有的单调构图,顿生机趣。在牧溪的眼里,“万物皆有佛性”,他采用这种居中式的构图将物体置于画中央,周围无他物,来表现事物极简朴素的状态样貌。

在牧溪的《潇湘八景图》中,选择的景物都是一些平平无奇的小景,并没有气吞山河之势,而细小之景也是禅宗的审美取向。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笔墨的运用,在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排在前首。但在《潇湘八景图》这幅画作中,牧溪将一切笔法特征简化至极,单单用墨遇水可变五色的原理,完成了一整幅变化万千的山水之景。

牧溪的绘画被称为禅画的典范。一般来讲,禅画还是有别于文人绘画,不拘泥于笔墨气韵,把生命的存在意义通过一切存在的现象表现出来,在变与不变之间展现生命样态。

三、宋代绘画中禅宗美学的体现

在墨色上,“淡”成为中晚唐时期流行的笔墨趣味。以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至唐代后期又发展为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工笔绘画的细腻、华丽设色开始变得若有若无。王维开始使用淡墨进行绘画,而“淡”应该分为两种含义:第一种是采用视觉上用色原理,将墨与水结合,呈现出恬淡自然的风格,符合万物自然之道;另一种含义的“淡”是心理上的变化,内在思想的转变由实到虚,由深到浅,通过飘渺虚幻的意境直达画家内心深处,干净纯粹,一切无杂。这种淡雅之风对后世中国绘画具有重要的作用,元代倪瓒的山水画明净整洁,明清时期的山水画素雅清淡、简淡明澈,这些都体现出禅宗美学。

在构图上,“简”使画家笔下的万物充满妙意。简单纯粹的形象或构图,在画面上没有刻意的痕迹,只有画家随心而往,把内心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直指本心,这就是“简”的魅力。明代恽道生说:“画家以简洁为上,简者,简于象而非简于意。简之至者,缛之至也。”禅宗思想影响下的绘画描绘的是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简化形象,这种形象并不是直接刻意描绘现实之景,而是通过采集加工创造出来的。如上文提到的牧溪《六柿图》,墨色浓淡不一的六个柿子简简单单地摆放一排,突破了常规绘画构图模板,一简再简,整洁纯粹。

在意境上,空灵淡薄的审美是禅宗美学的追求。画家在日常生活中、山林之间观察、体会、感受,经过主观体验产生审美感受和领悟,近而将其转化为艺术语言。在佛教中,“我执”和“法执”④的脱离是佛教所指的一种涅槃境界,而这种境界是人们的心在一瞬间迅速达到某个地方,毫无计划,是一种没有束缚、自由奔放的心理状态。在绘画创作中,画家没有任何杂念,没有其他思绪干扰,使笔下创造出来的事物具有特殊的意境,让人感觉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这样的绘画是主客观的统一,形神的统一、情理的统一,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传入中国的禅宗思想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吸收了其他学派思想,其中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融入禅宗思想体系。观念的转变离不开社会思想的传播,禅宗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剥离或忽略禅宗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都会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宋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文人画比较成熟。当时院体画极为盛行,但在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中,兴起了一种借笔墨抒发内心之情的游戏,他们突破了原有的美学原理和笔墨法则,着手于抒发自己内心意趣,开始将禅意之美融入画中,摒弃杂乱凡尘的外界纷扰,在创作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绪,通过作品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表现出来。他们绘画的笔墨、构图、意境都为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惠能(638—713年),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被尊为禅宗六祖。

②“二入”指“理入”“行入”,“四行”指“抱怨行”“隨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要旨在于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以至觉悟止境。

③“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和寂照又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

④“我执”是佛教用语,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小乘佛法认为这是痛苦的根源,是轮回的原因。

参考文献:

[1]黄河涛.禅与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刘方.中国禅宗美学的思想发生与历史演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4]陈俊堂.禅宗与北宋艺术精神[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8-100.

[5]王雅茹.浅析牧溪《六柿图》的创作意境表现[J].大众文艺,2011(18):129.

[6]钟慧.禅宗思想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J].美与时代(中),2019(8):39-40.

[7]易中天.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

[8]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人画中国画 书画名人汇北京广播电视报(2019年24期)2019-09-02当代画家 胡石北广人物(2019年7期)2019-03-21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7年9期)2017-11-03浅析两宋画风的流变及现代性速读·中旬(2017年10期)2017-10-23中日文人画美学探研今传媒(2017年9期)2017-10-20当下画坛“文人画”丧失原因探究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11期)2017-02-04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东方艺术·国画(2015年3期)2015-08-20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东方艺术·国画(2015年1期)2015-05-18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东方艺术·国画(2014年4期)2014-09-05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连环画报(2014年2期)2014-03-26

相关热词搜索: 禅宗 宋代 绘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