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感统失调学生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4 14:57:48   浏览量:

徐佩佩

摘要:近年来,感统失调学生比例非常高,每个班级、每所学校里都有这样的学生。12岁之前是感统失调的最佳干预时期,家校应形成合力,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干预和训练。本文以一位感统失调的学生为个例,探析其感统失调的原因,并从四个方面设计出系列干预策略。

关键词:感统失调;个案研究;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8-0049-04

一、研究的背景:从单一到整体

带完一届大循环,今年学校安排我从一年级继续带起,拿到学生的档案和面试成绩,赫然看到名单上有一个大大的“C”,它显得那么的刺眼。

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我就发现陈陈(化名)的不同,他眼睛里少了同龄孩子的那份光芒,老师说的话他好像没听到,全班同学都拿出书本,只有他在东张西望,有时摸摸手指,有时眼睛往前下方看着,嘴里念念叨叨,还笑着。简单的“一”“二”“人”字写得歪歪扭扭,叫他回答问题时常常不知道老师问了什么,难得会的问题回答的声音很小。第一单元学习完,在练习检测中考了不及格,班级最低分。一年级的知识非常简单,100、99分的学生比比皆是,他的分数考得实在太低。

陈陈到底怎么了?

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困生”,从上一年级的第一天起他们就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爱动等行为问题,简单的测试他们总是考得比其他学生低很多。

常有老师说:“这个问题讲了多少遍还都不会写,这个生字写了多少遍还是不会写……”我们可能很少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在起步的一年级阶段就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障碍?

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从班级到整个学校,差不多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办?如果我们从感觉统合这个角度来思考,就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感觉统合失调的界定:从未知到清晰

感觉统合能力是大脑本身所具备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发展需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的激发。1972年,美国心理治疗师爱尔丝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她认为大脑学习信息有赖于感官和运动的输入,身体、大脑、感官的神经体系非常复杂,需要统合,否则会引起儿童的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学习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内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其机体不能和谐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心理疾病,导致学习障碍。多数儿童的感统能力是在游戏、运动和亲子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明确了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我终于理解陈陈行为背后的原因,他不是故意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故意开小差,不是学习不用心,而是他的大脑无法把他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有效的整合,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个案分析:从崩溃到平和

陈陈,男,7岁,某校一年级学生。顺产,没有先天性疾病。矮胖形体型,动作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用了两课时教“ɑi ei ui”的拼读,班级其他学生都学会了,只有他还不会。

放学回到家中,妈妈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十点,除去中间吃饭休息了半个小时,五个半小时的一对一教学,陈陈还是没有学会。

妈妈很崩溃,前面教后面忘,感觉没有用心记,因此对孩子动了手。陈陈的智力正常,但是记忆力很差,视觉没办法聚焦,字写得歪歪扭扭,常常写漏题。经过家访、与父母访谈,我探寻了其感统失调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1.隔代教育,缺少引导

陈陈出生后就是爷爷奶奶一直带着,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老人只管孩子吃饱穿暖,空余时间经常给孩子看动画片。上幼儿园之前吃饭一直要靠奶奶喂,奶奶跟在后面追,喂一口吃一口。上幼儿园之前父母没有进行早期的陪伴、引导教育。

2.父母感情不和,家庭亲密度不够

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主要成员的温暖程度、亲密程度等因素相关。其中,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家庭经济情況也会较好,父母更有能力去教育、引导孩子。研究发现,争吵家庭儿童感统失调发生率是和睦家庭的2.7倍。

父母关系不太和睦,在陈陈三岁那年父母之间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摔东西,相互动了手,陈陈目睹了全过程,他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小声地哭泣。从那以后陈陈就变得不太爱说话,也不太爱笑了。父母离婚了3个月后,因考虑到孩子,双方又复婚了,但家庭的温暖度不够。

(二)个人因素

由于小时候爷爷奶奶常给孩子看电视,陈陈爱上了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他性格内向,不爱运动,不喜欢和同学交流,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课间他更愿意一个人坐着发呆,融入新群体需要很长的时间。

(三)教师因素

从幼儿园开始,因为陈陈比较内向,家校沟通不多,老师对他的关注度不够,评价较低。在幼儿园中他与同伴交往较少,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较少。刚开始辅导陈陈时,我的状态是崩溃的,崩溃的原因不单单是怎么教陈陈都不会,而是作为教师的我除了一遍一遍地重复别无他法,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怎样去引导。现在知晓了陈陈感统失调的原因,我便找到了症结所在,接下来我就要针对原因和家长沟通,共同商榷引导、教育孩子的方案。

四、干预策略:从不知所措到方向明朗

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感统失调6岁前是最佳预防期,7~10岁是最佳治疗期,12岁是可以治疗的上限,也就是说如果在孩子12岁之前不进行引导和教育,那么12岁之后就很难干预。感统失调对孩子的影响将是终身的,它将会导致孩子出现很多偏差性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弱,自信心不强。

陈陈今年7岁,刚刚上一年级,正是最佳治疗期,我下定决心要帮助陈陈解决这个问题。

(一)学习理论,深入了解学生

感统失调的理论还没有普及,很多学校、老师不清楚学生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常常在不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就对感统失调的学生妄下结论:你就是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等。

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是不公平、不准确的,我们要看到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知晓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学习感统失调的理论,分析造成学生感统失調的原因。

为此,我查阅了大量感统失调相关理论的文献资料,真正地了解陈陈,结合他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引导的方案和策略。

(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开展感统失调学生引导的工作前提是,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家长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感统失调,更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生病”了、在校的各种表现不如其他孩子。

因此,我首先根据陈陈在校的行为表现与陈陈的妈妈进行了多次沟通,站在帮助孩子的角度建议陈陈的妈妈带陈陈先去专业的医院机构进行诊断,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感统训练,同时学校老师们配合着课堂上的引导。

我和陈陈妈妈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在家中和班级中尽可能营造轻松、和谐、温暖有趣的生活、学习环境。

(三)设定差异化教学目标,激发成长自信心

感统失调的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听觉、视觉存在失调问题,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障碍。因此,我降低了陈陈的学习目标,差异化地制定他的专属学习目标,如今天学习的五个生字其他学生都会写,只要求他能写出三个;别人一晚会背一首古诗,只要求他背两句。

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对于陈陈而言,他所达到的高度虽然低于一般儿童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无法发展,没有成长的潜力。他也有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降低目标后陈陈的目标达成度高了很多。每当他完成一个小目标时我就会在班级大力表扬他,同时告诉他下次要做得比这次好,要努力做到和其他同学一样好,激发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四)创新设计学习方法,克服学习障碍

1.“摇头晃脑”记忆法

感统失调孩子的前庭觉存在问题,他们的记忆能力较弱,对于语文背诵显得非常吃力。而旋转运动可以有效训练孩子的前庭觉,所以,在陈陈背诵《咏鹅》时我指导他一边背书一边摇头晃脑,他觉得很有意思,有兴趣这样去做。

“摇头晃脑”记忆法不但激发了他背诵的兴趣,而且改善了他的前庭觉功能,让他更容易记住背诵内容,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2.观看有趣的动画

书本上的文字尤其是汉语拼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比如“ü”和“j q x”组合在一起时要把上面的两点去掉,陈陈不能理解这一点,更记不住,题目中碰到了也写不出来。为此我就设计了形象的动画和故事,小“ü”找不到妈妈了他在哭,“j q x”非常善良,就把小“ü”接回家,从此小“ü”就把眼泪擦掉不再哭了,“小ü见到j q x,擦掉眼泪笑嘻嘻。”

有趣的动画和丰富的故事情境刺激着陈陈的视觉、听觉器官,从而让这一抽象的知识点在他的大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这样便降低了陈陈理解、记忆的难度。

3.放大学习材料

感统失调的儿童,有一部分是因为视觉失调,眼睛无法聚焦,看到的东西和他在脑海中呈现的东西有所区别。陈陈练字时总是漏掉几个,让他把漏掉的字补起来,他每次只会补一个,其他好像没有看到,需要我一个一个指着,他才能看到。

专家建议可以放大材料,从而提高这一类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每当陈陈漏题、记不住的时候,我就会用展示台设备把材料放大多倍,指导着他学习。

4.两只食指指一指

陈陈每次写作业总是会写漏了,遇到“将题目给出的音节抄写到下面”这类题时,他常常会把音节抄漏了。我便指导陈陈写完题目后,把左右手的食指伸出来,左手指题目中的音节,右手指自己抄写的音节,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读出来,先读题目中的字母,再读自己写的字母。这样一聚焦,他很容易发现自己漏写的字母了。这一学习方法还帮助他养成了写完作业检查的习惯。

五、辅导反思:从教师到学校

在两个月的陪伴引导中,陈陈有了些许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感统失调的学生的引导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表现会呈现不断反复的状态,效果不会立竿见影。

感统失调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 、细心,更需要教师有教育的智慧。善于从学生的行为表现中看到本质的东西,不断学习感统失调知识理论,创新设计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我国相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者占10.3%~35.9%,假设一个班40个人,那么大概会有4~14个孩子存在感统失调的问题。且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三胎政策的出台,这样的儿童只会越来越多。可以说解决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刻不容缓,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命题。

在陪伴陈陈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渺小,面对与日俱增的感统失调儿童,光靠个别教师的力量能做到的很有限,需要学校提供一些普适性的课程,成立专门的教师团队,对感统失调儿童进行引导和矫正,同时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帮助这类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邱慧.让同一片天空下的学生都能感受阳光——帮助感统失调的学生学好数学的个案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6):35-37.

[2]王晓笳,胡珍玉,余银儿,等.6-12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4):251-252.

[3]王美英,王仲安,王海莲,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5):585-587.

[4]徐露羲.感觉统合训练——干预儿童发育迟缓的个案研究[J]. 戏剧之家,2016(17):213-214.

编辑/卫 虹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个案研究学困生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天津教育·下(2018年10期)2018-10-21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25期)2018-08-02青少年强迫症与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22期)2017-08-16谈如何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7期)2017-07-289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拼音拼读训练的个案研究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7期)2017-04-10感觉统合训练戏剧之家(2016年17期)2016-10-17幼儿进餐问题家园合作干预的个案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5年3期)2015-04-07对三名留守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个案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4年6期)2014-11-28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途径和方法新课程·下旬(2012年10期)2012-07-09有效的“学困生”沟通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9年7期)2009-09-21

相关热词搜索: 个案 失调 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