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解读,读作:jiě dú 对事物进行理解的过程或者结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解读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解读4篇
XXXXXX
数字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应用科学: 地理学(一级科学)
城市地理学(二级科学)
关 键 字: 数字城市
日 期: 二零一二年三月
XXXXXX
XXXXXX
目 录
前言
一、数字城市概论 2
1、数字城市及其架构框架 2
2、数字城市的功能 4
3、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6
二、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8
1、数据获取技术 9
2、数据传输技术 9
3、数据存储技术 9
4、数据处理技术 9
5、数据应用技术 10
三、数字城市发展意见 10
1、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可视化结合的意义 10
2、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可视化的发展步骤 11
3、数字城市发展的人才储备 13
四、数字城市未来发展 15
前言
略
1、数字城市概论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派生概念,也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受科技、政府和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1、数字城市及其框架结构
(1)数字城市的定义
目前,数字城市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城市,由于其规模、结构、功能、经济和信息化水平的不同,对数字城市建设的内容和层次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迄今为止,对数字城市的定义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广义上的数字城市,认为数字城市是信息化的城市,即是一个空间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技术系统;另一类是狭义上的定义,综合运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多媒体技术、大规模存储技术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和动态检测管理,并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
从两种定义的描述上来看,前者更关注城市功能的实现,即从其内部反映一个城市的面貌;后者则从空间维度来表现一个城市,更侧重于真实反映一个城市的外在面貌。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城市信息化。
综上所述,根据现代城市结构理论和信息科学的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数字地球的思想,可将数字城市定义为:数字城市是依靠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城市地理空间和社会活动信息的高效采集和处理,并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深度开发与利用,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与服务功能的开放的城市综合信息系统。
(2)其它数字城市定义
百度百科: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数虎图像:数字城市是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社情和各种社会服务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通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基础技术,整合城市信息资源,构建基础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社区,实现全市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公众服务信息化数字化。
(3)数字城市的框架结构
数字城市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城市。因此,数字城市应该涵盖现代城市各个层次的内容,数字城市是一个包括运行机制与保障系统、信息技术系统、信息增值服务活动与产业系统、社会文化系统等层面在内的多层次框架体系。
从总体上看,数字城市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层和应用层。基础层主要完成城市系统的数字化描述,构建数字城市运行的综合数据平台;而应用层主要完成城市信息的施效阶段,即实现城市信息化。
基础层:
数字城市的基础层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综合数据平台,以及数字城市基础建设中涉及的技术和保障体系等内容。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也是数字城市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利用是城市综合数据平台的核心任务之一,如果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数字城市的建设水平和运行质量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数字城市是以信息基础设施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一个概念,离开了基础层,数字城市只能是空中楼阁。基础层反映数字城市的基础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应用层:
应用层是数字城市的信息处理层,也是数字城市信息的利用和价值实现阶段。根据信息的生命周期理论,信息的价值是通过信息的利用体现出来的。不管是一体化的城市管理还是智能化的生活建设,信息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信息。
在数字城市这个人机交互系统中,信息运动的最终目标是问城市管理、规划和决策服务,为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服务。
2、数字城市的功能
系统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能力。功能是系统对外部的影响,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和输出。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和维护,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因此可将数字城市的功能划分成两部分:城市数字化功能和城市信息化功能。
(1)数字城市的数字化功能
根据信息科学的理论,数字城市是以城市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而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因此,数字化是数字城市的基础功能,没有数字化,数字城市就是空中楼阁。数字城市的数字化功能由数字城市的基础层完成。
(2)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功能
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功能是城市信息施效的实现。根据城市信息的分类可以将城市信息分成地理和基础设施信息、社会经济环境信息和决策信息,据此,可以将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功能分成城市地理和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城市综合应用系统和城市决策服务系统三个部分。
3、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以数字化来推动城市信息化。实现与数字地球接轨。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带动城市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还能实现城市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从而提高城市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1)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
1)数字城市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结构与功能
2)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4)提高了城市的功能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
2、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数字城市建设是将整个城市涉及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地理环境、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及人文资源等,以数字的形式进行采集和获取,通过计算机实现统一地存储、管理和再现。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数字城市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高度综合。
1、数据获取技术
数据获取,也称数据采集,是信息生命周期中的第一环。数据获取技术的广泛应用关系到整个数字城市建设的效率。在与城市有关的所有数据中,空间数据占绝大多数,因此,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数据获取技术主要是针对空间数据而言,包括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和城市活动空间数据。主要的数据获取技术有:
(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2)卫星定位技术
(3)遥测技术
(4)卫星遥感数据的智能化获取技术
(5)城市空间数据的智能化获取技术
2、数据传输技术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UII)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数据传输完全依赖于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UII包括:①固定互联网建设,主要是宽带网技术,包括无线和有线宽带网;②移动互联网建设,主要包括第三代移动通信(3G)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的建设。主要的数据传输技术有:
(1)宽带网技术
宽带光纤网、宽带卫星通信
(2)移动互联网技术
WAP(无线应用协议)、蓝牙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
3、数据存储技术
数字城市所需要的数据不仅包括遥感数据,而且包括非遥感数据,如遥测和其他方法所获得的数据,数据量是巨大的。数据存储技术,特别是有关数字城市的海量存储技术是这一领域的关键技术。主要的数据存储技术有:
(1)卫星遥感数据的智能化存取技术
(2)多媒体海量数据压缩与复原技术
(3)空间数据仓库
(4)空间数据交换中心
4、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再处理三个过程,其中数据预处理技术是连接数据存储与数据处理的桥梁,而数据再处理则是从数据处理到数据应用的纽带。数字城市中的数据处理技术涉及数据标准、数据管理等多方面的复杂技术。主要的数据处理技术有:
(1)超媒体与分布式计算技术
超媒体网络GIS技术(WebGIS)、分布式计算技术
(2)空间数据知识挖掘技术
(3)元数据
5、数据应用技术
数字城市建设是通过对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和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应用服务。数据应用技术是建立在数字城市基础技术之上的综合技术,属于应用层的范畴。它是在完善了网络、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对各种经过处理的数据的应用技术。主要的数据应用技术有:
(1)多种数据的远程融合技术
(2)虚拟现实技术
(3)空间智能体技术
(4)数字神经网络技术
3、数字城市发展意见
1、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可视化结合的意义
虚拟现实和三维模拟是数字城市可视化表现的主要形式。在数字城市中,人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仿真技术来逼真地描述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通过模拟系统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在这里,虚拟现实的意义绝不只是追求人类视觉效果的感受,其真正的意义在于通过模型、模拟、仿真、定位感知和自动化处理等技术来解决在真实环境中需要巨大代价的实验与问题的求解。这一过程的实现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2、数字城市与虚拟现实可视化的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三维数字城市辅助审批是最当前规划工作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而且应用提升效果显著、手段创新意义重大。随着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规划管理其它工作需求研究越来越透彻,结合越来越紧密,辅助规划管理工作的效果就越来越显著,意义就越来越重大。
例如下图(数字城市规划管理系统):
第二阶段,在三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建设三维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在理论上遵循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并结合管理学的思想来定义这个管理平台,使得这个平台能够满足城市实体运行管理机制的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可以应用到城市管理工作的多个方面。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例如下图(管道信息管理系统):
第三阶段,物联网与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的结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对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实时更新数据。
例如下图(物联网的构想):
3、数字城市发展的人才储备
(1)部门发展阶段和数字城市的未来
基于中心数字城市的发展,现在处于整个数字城市发展的第一阶段,正处于向第二个阶段迈进的转型期,能够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三维数字化展示。在这个关键的时期首先是认清数字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本部门所具备的技术积累,我们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城市三维数字化的技术积累,但是数字城市的发展要求我们要对数字模型进行数据信息的进一步加载和分析,实现所有模型都具有实体物体所具有的属性信息(GIS空间位置信息、命名信息、管理数据信息、故障检修信息等等)。再进一步发展要实现对所有物体的感知,也就是物联网,实现物体加载信息的实时更新,更进一步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实时感知,使对城市管理更上一层楼,让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让居民生活更方便。
(2)针对数字城市发展要解决的技术
第一阶段要解决的技术环节:
1)标准和规范
2)规划知识的梳理
3)三维数字模型的建设
4)景观布局
5)演示动画的制作
第二阶段要解决的技术环节:
1)标准与规范
2)物体模型的GIS空间位置数据定位
3)海量多媒体数据加载技术
4)数据索引技术
第三段要解决的技术环节:
1)数据获取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 术、遥测技术、卫星遥感数据的智能化获取技术、城市 活动空间数据的智能化技术)
2)数据传输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
3)数据存储技术(多媒体海量数据压缩与复原技术、空间数据仓库、空间数据交换中心)
4)数据处理技术(超媒体与分布式技术、空间智能化技术、数据神经网络技术)
5)数据应用技术(多种数据远程融化技术、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空间智能技术、数字神经网络技术)
6)数据安全技术(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反病毒技术)
7)标准和规范(技术标准、系统安全标准、数据共享标准与规范、数据共享机制)
(3)人才储备的计划p
1)三维数字模型制作人员(已具备,提升技术阶段)
2)vrp和citymaker后期程序开发人员(信息加载技术、信息索引技术)
3)信息技术处理人员(GIS数据获取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应用技术、数据安全技术)
4)虚拟物体与现实物体衔接技术的研发人员
5)传感技术研发人员
南街村发展战略解读
作者:王蓓蓓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8年第09期
在郑州以南120公里的豫中平原,崛起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农庄,这就是曾夺得“河南省亿元村”桂冠,并被人们誉为“中原第一村”的临颍县南街村。
昔日的南街村是有名的“难街村”。改革开放后,南街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南街村依托这里农区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形成了以50条方便面生产线为龙头,带动面粉加工、调料制作、啤酒、彩印等20多家企业的集体经济群体。产品畅销全国市场,并进军全球市场,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南街村大力宣传推广“红色旅游”概念,旅游业从2005年5月1日正式启动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40多万人次,有力地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南街村模式的成功和南街村经济的腾飞,源于南街村人一直以务实与长远的战略眼光为自己规划出了一条发展壮大的特色道路。
战略一:“以工养农”——全面解决“三农”问题
在历史上,南街村也实行过联产责任制,村集体所有东西都分给各户。后来因为部分农民弃农经商,部分农田撂荒,加之缺乏统一管理,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亩产从1000多斤下降到500斤。而原先承包给个人的砖瓦厂和面粉厂不能按合同上交所得利润。根据这一现实情况,1984年,南街村党支部在广大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改变发展定位,把个人承包的土地、工厂,逐渐收归集体,如把土地收回来办集体农场,把工厂收归集体所有等等。这样来实行公有制是实现集体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创举,同时也是一种“复归”,是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的继承和发展。事实上,这个新的定位,也正是源于南街村及周边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和一直有农副产品加工传统,让南街村人能够在包产到户、计划经济条件下,看到我国的轻工业市场发展的滞后和人民对相关物质产品的需求。因此,南街村党委能够依靠当地资源,以“农”为出发点,将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作为突破口,达到了靠农业上工业,以工业养农业,实现工农结合发展,最终使得南街旧貌换新颜。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作者:
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33期
(上接A2版)
发挥企业家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创新光荣、创新致富的社会导向,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动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
(八)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创客经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l.发展众创空间。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创业服务模式,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建设多种形式的孵化机构,构建“孵化+创投”的创业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共享空间,降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
2.孵化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适应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新特征,推动分布式、网络化的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面向小微企业的社会化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让大批创新活力旺盛的小微企业不断涌现。
3.鼓励人人创新。推动创客文化进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品牌性创客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创业。支持企业员工参与工艺改进和产品设计,鼓励一切有益的微创新、微创业和小发明、小改进,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
五、战略保障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体制改革、环境营造、资源投入、扩大开放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一)改革创新治理体系
顺应创新主体多元、活动多样、路径多变的新趋势,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
建立国家高层次创新决策咨询机制,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国内外科技创新动态,提出重大政策建议。转变政府创新管理职能,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功能。强化政府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监督评估和重大任务实施等职能。对于竞争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应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决定。建立创新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基金会、科技社团等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合理确定中央各部门功能性分工,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创新需求凝炼、任务组织实施、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作用。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科技管理事权,中央政府职能侧重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地方政府职能侧重推动技术开发和转化应用。
构建国家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再造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改进和优化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建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完善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制度,推动科技资源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引导各地树立创新发展导向。
(二)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
切实加大对基础性、战略性和公益性研究稳定支持力度,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激励企业研发的普惠性政策,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
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合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功能,积极发展天使投资,壮大创业投资规模,运用互联网金融支持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基金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
(三)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
抓住全球创新资源加速流动和我国经济地位上升的历史机遇,提高我国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能力。支持企业面向全球布局创新网络,鼓励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按照国际规则并购、合资、参股国外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提高海外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以卫星、高铁、核能、超级计算机等为重点,推动我国先进技术和装备走出去。鼓励外商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支持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实现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
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设置全球性创新议题,积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规则制定,共同应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丰富和深化创新对话,围绕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亚太互联互通蓝图,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基地。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
(四)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
根据不同创新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健全科学分类的创新评价制度体系。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分类评价,实施绩效评价,把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纳入评价指标,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完善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增加用人单位评价自主权。推行第三方评价,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拓展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评价渠道。改革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优化结构、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逐步由申报制改为提名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发展具有品牌和公信力的社会奖项。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探索将反映创新活动的研发支出纳入投资统计,反映无形资产对经济的贡献,突出创新活动的投入和成效。改革完善国有企业评价机制,把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五)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增强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健全防止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审查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国际调查和海外维权机制。
提升中国标准水平。强化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推动我国产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强化强制性标准制定与实施,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标准群,全面提高行业技术标准和产业准入水平。支持我国企业、联盟和社团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研制,推动我国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推动质量强国和中国品牌建设。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形成一批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制定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建立国际互认的品牌评价体系,推动中国优质品牌国际化。
(六)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
健全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加快创新薄弱环节和领域的立法进程,修改不符合创新导向的法规文件,废除制约创新的制度规定,构建综合配套精细化的法治保障体系。
培育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快突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强化需求侧创新政策的引导作用,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制度,利用首台套订购、普惠性财税和保险等政策手段,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扩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强化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刚性约束,提高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在产品价格中的权重,让善于创新者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环境。大力宣传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推动创新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倡导百家争鸣、尊重科学家个性的学术文化,增强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的创新自信。重视科研试错探索价值,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保障科技人员的学术自由。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恪守学术道德,坚守社会责任。加强科学教育,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
六、组织实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党全国必须统一思想,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谋划,系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加强领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纲要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和审议,指导推动纲要落实。
分工协作。国务院和军队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纲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同、形成合力。
开展试点。加强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安排,制订年度和阶段性实施计划。对重大改革任务和重点政策措施,要制定具体方案,开展试点。
监测评价。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创新调查,建立定期监测评估和滚动调整机制。
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让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调动全社会参与支持创新积极性。
全党全社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创新驱动发展上来,为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据新华社
科普营造创新氛围
(上接A1版)
“列车行在带领贫困群众攻坚脱贫的同时,还宣讲科技创新创业方针政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广大人民群众感触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进步。”该活动有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活动周期间我们还举行了‘国家流动科技馆进辽宁’,这是针对群众需求将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的一次实践行动。”包献华说,科普服务队把优质科普资源和特色科普活动送到社区广场、中(小)学校,使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亲身参与和体验科普的乐趣。
此外,科技使者进社区活动在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北京各区分别组织了‘爱心助学 科普下乡’科学实验表演活动、卫生科普进社区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普主题活动。”北京市科委科技宣传与软科学处处长汤健介绍。
在互动中感受科技乐趣
此前,“阿尔法狗”和韩国棋手李世石之间的“人机大战”引发了巨大关注。在科技活动周期间,中科院举行开放日,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阿尔法小狗”大受欢迎,它能下五子棋,许多小朋友争相抢夺鼠标,想与它较量一番。
除了计算所之外,中科院12个分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等悉数向公众开放,吸引公众走近科学,与一线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
随着公众科学素养日益提高,传统的科普活动模式、传播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科普必须针对公众的需求变化和时间碎片化的趋势,开展“微科普”。5月14日,“科普北京”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同时“科普北京”的卡通形象代言人BOBO闪亮登场。公众号专门开辟了互动板块,号召大家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科学重器”并上传分享。
“我们采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编辑手段,将丰富的科普信息和优质科普资源与百姓共享,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表示。
全国科技活动周已经落幕,但“曲终人不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科技使者将走入基层,为全民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注入不可或缺的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