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入村一日忘凡尘,八千云月展新风

发布时间:2022-01-04 10:51:23   浏览量:

胡帅

摘  要:千年的文化沉淀,古老的民风传承,成就了宁海乃至浙东最古老的历史名村——长街镇西岙村。家乡的发展促使着人的进步,我校积极引导学生对古老的村落开展项目学习,让学生通过调查走访调查,激发自身的创造、探究意识,采用多学科整合的方式追溯西岙古村的前世今生,自主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家乡记忆 调查探究 生活体验  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这便需要教师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长街镇西岙村,它蕴藏着故事,也发生着巨变。而对于西岙古村前世今生的追溯,如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将人文、科技、美学、信息、民俗、品德等课程的内容加以整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完成知识意义上的建构,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实现全面地发展呢?

一、一花一世界,走进西岙村

西岙村伫立在宁海县长街镇北端。一千多年前,陈姓先祖迁徙至此,始称西洲。成就了这个宁海乃至浙东最古老的历史名村。

这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古村处处景观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现西岙古村的文化底蕴。如何引导学生对家乡西岙古村进行前世今生的探秘活动?因地制宜促进学生知村、爱村、护村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爱乡之情并发掘出一条适合小学生项目学习的途径,提出切实可行且操作性强的解决对策。

(一)确定主题,体现地域性

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的选择上,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同时结合长街西岙村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特定的角度切入,自定活动目标。本次的主题是古村探秘,学生畅谈对古村的了解后,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从西岙村的人文历史入手,搜集相关资料,走访生活在村里的老一辈人,甚至亲身体验西岙抬龙的乐趣。让学生从西岙的新旧更迭之中,感受历史的变迁,也让西岙古村成为学生磨砺成长的舞台,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关注生活的奥秘。

(二)活动方式,呈现开放

长街镇西岙村自古以来就是文风蔚然之地,将西岙古村引入课堂,把课堂带入西岙古村,多课程融合互动,采取新型有效的新模式,拟从“三个环节,九个策略”上引导学生对家乡进行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堂课,更是为了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关注自身,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形成自己的价值体认。孩子们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在课外时间自主探究,在调查、访问、收集、演示、交流、反思、实践中进行深入思考,培养调查研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资源开发,具有实践性

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结合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设计出有趣有效的的项目学习内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与自己的努力下完成项目探究和学习,才能真正地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西岙古村,采访生活在西岙的老人。同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西岙古村的秘密所在。充分发挥社会上可利用的资源,再结合长街小学自身的海洋文化资源,建构合理、科学的体系,改革育人模式,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大队部结合学校德育活动与寻访西岙相结合,组织了春游、秋游活动,走进西岙古村,访乡贤、品乡情。组织校园志愿者针对古村、古树、古祠、古庙等进行文化探究和文化保护,“垃圾不落地,家园更美丽”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长小少年保护古村所尽的一点绵薄之力。

学生在亲访西岙古村之后,古村给学生留下的不只是历史的积淀,还有那份保护家乡的使命感,通过图片(照片)、绘画、文字(作文)等方式一一向世人展示西岙古村的人文底蕴和艺术审美。

(四)教师指导,展示引领性

专业的引领不只在课堂,更应该在课外。结合宁波智慧教育平台和腾讯视频微课堂,老师只需要在孩子身边做一个幸福的引路人。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将问题弄明白。老师只需要默默关注每个孩子的思维发散,让每一个孩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交流、记录、展示,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仅改变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學方式,师生之间共同成长、探究、发现、创造。

教师的教学原本局限在校园之中,教室之内,当发现西岙古村这样一个实践体验基地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近西岙,走进西岙,走访西岙,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得通过多种方式一一记录下,结合宁波市智慧教育平台,有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学校空间,三位一体,将学生的作品通过多渠道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会学习,学生生活。幸福是创造出来的。

(五)课程整合,彰显融合性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我们意识到对于西岙古村的探秘绝不是简单的一堂课就能完成的,更不是几个学科进行拼凑就能实现的。只有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融合人文类、科技类、德育类、美学类、信息学、民俗学等,将相关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活动课程的新版块。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特性,具体设置如下:

二、一地一滋味,探究西岙村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街人,长街小学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这一份历史使命。长小师生在探究自己的家乡,可以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探索家乡发展的转变之路,也在探究过程中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不断成长,为家乡建设出一份绵薄之力。

(一)古村新貌,查古村经纬

西岙古村是祖祖辈辈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抚今追昔,我们不禁发现这块沃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据《西洲陈氏宗谱》记载,陈怀琪于宋至道元年至咸平年间(995-1003),自闽之长溪迁入台郡之宁海东乡西洲;另据宁海跃龙街道《上隍郑氏宗谱》记载,郑居中于宋徽宗(1101-1125)时由福建迁于此。西岙村是长街镇现有史料可考的最早古村落。

如今,西岙的神秘面纱已经逐渐揭开,将西岙古村引入课堂,将课堂带入西岙古村,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又将如何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积极融入家乡的新建设中去?

(二)小组合作,忆古村岁月

西岙古村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对西岙古村最好的保护,就是发展,在保护与发展中,更能彰显西岙古村的历史文化特色,并与时代紧密相连。

在教师专业的引领下,学生之间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将过去的历史资料、长街镇志等与现实生活中的古村,进行梳理。请教宁海县档案局的老师,共同保护即将逝去的家园。

具体分工如下:

活动小组 研究内容 组长和组员 研究结果

古村新貌 古村新貌摄影 略 略

走访古村 古村的历史价值研究

古树巍巍 千年古树研究

古桥文化 揭秘三座古桥

古村文风 查找古人文学作品

千年古刹 集福寺寺庙文化

十八夜抬龙 十八夜年俗活动

........

学生在对西岙古村的追溯,也是对自己家乡的追溯,更是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校园小记者的实地走访,配合学校大型的古村游览活动之后。尤其是对西岙古村的实地考察,对西岙老人面对面的交流。孩子们将这些一一记录下来,成为西岙古村的又一历史见证。只有走进他们,才能真正产生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的共鸣。

(三)分享交流,展古村文明

在完成调研之后,学生对于古岙古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古桥、古祠、古树、技艺等都是西岙最直观有效的呈现载体,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拍摄了一张张珍贵的西岙古村的历史照片,记录西岙淳朴的民风,配上恰当的文字说明,仿佛古村的历史烟云中,感悟着古村的历史变迁。

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乘风而起,但绝不随波逐流,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西岙古村的历史见证者,将自己最好的成果展示给每一个人,成为时代的接班人。

三、一品一乡情,保护西岙村

西岙的传奇不只是文人鼎盛,也不只是古迹烁今。她的绚丽更在于对于民俗的发扬与坚守,这更是一种传承百年的人文光芒。

正月十八夜“行大龙”的传统历史悠久,时代相传,远近闻名。当地村民把过春节称为“过小年”,过十八夜才是真正的过大年。

课堂上,我们专门请来了西岙民间艺人为我们亲身示范抬龙舞狮,课堂外,我们带领孩子亲自前往西岙村,实地考察西岙抬龙,亲身体会西岙十八夜抬龙的盛况。

每年的正月十八夜,宁静的古山村又成了人的海洋、灯的世界,一片喧腾。正月十八夜看龙灯是西岙人、也是宁海东路的一大盛会。

这是一种辉煌,它成就文人鼎盛的南宋古村;这是一种沉淀,它留下了瑰宝烁今的千年古村;这是一种光芒,它点亮了传承世代的民俗古村。传承的不仅是手艺,更是老一辈人心中的情怀。在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写之后,希望每一代长街西岙人的乡愁都有一个安放之处。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和他们居住的古村,依然有着前进的使命与动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5):48-50.

[2]莫国夫.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追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04):31-33.

[3]朱永宁.甬上古桥,几多烟雨风华[J].文化月刊,2015(14):56-63.

[4]陈云松.宁海西岙:三门湾畔千年古村[J].宁波通讯,2015(06):46-51.

猜你喜欢生活体验课程整合数学史中人文资源的挖掘及运用甘肃教育(2017年14期)2017-09-30浅谈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1期)2017-03-12“乐中学”课程整合实践探究新课程·上旬(2016年12期)2017-03-01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10期)2016-12-20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5期)2016-11-17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研究海峡科技与产业(2015年12期)2016-02-16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导入设计思考学周刊·下旬刊(2016年2期)2016-01-09小学生习作起步教学之己见课外语文·下(2014年6期)2014-08-11

相关热词搜索: 凡尘 新风 八千云月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