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印从书出』在当代篆刻创作中的价值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28 17:53:16   浏览量:

陈靖

关键词:印从书出 当代篆刻 书法意蕴

『印从书出』在当代的篆刻继承与定位

印章历经实用、实用兼及艺术、艺术兼顾实用,渐次演变为一种纯粹意义上相对独立艺术形式—篆刻。梳理篆刻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逐渐转向文人艺术,篆刻艺术在文人的参与下『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思想理论转变与探索过程。『印从書出』作为继『印宗秦汉』后的又一篆刻创作理念,从最初的艺术评论到篆刻创作创新观念,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多元的文化语境造就了当代篆刻艺术的新格局,篆刻艺术的审美变化、新资料的出土发掘、篆刻创作者的自由选择与探索等促进了『印从书出』的发展,展望当代篆刻创作,如何在『印从书出』的映照下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依然有其时代价值和意义。

毋庸置疑,当提及『印从书出』,谈及『书』时第一会想到的便是篆书。因为无论是以实用为主的印章,还是以艺术创作或是欣赏的篆刻都与篆书密不可分。一位篆刻创作者篆刻成就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篆书的理解和运用。篆刻创作者在进行篆刻创作的同时,在篆书上均是下过很大的功夫,当然这与清代中期篆书的复兴有着很大的关系。诚然,只有对文字、书写有所把握,方能对篆刻有深度的理解。

对于篆刻艺术的外在形式而言:『历来总结篆刻艺术的三要素为篆法、章法和刀法。篆刻艺术的变化与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此「三法」上的研究、探索与创新。』[1]文字『印化』的过程似乎在文字形态上做文章,这主要属于『三法』中的篆法问题,然其中篆法的变化又是笔法的流露和外显,进而影响乃至改变了章法之形式和篆刻作品之品位,这其中『书法』起到的是领衔作用。在当代篆刻创作中更需将『书』立于重要位置。

『印从书出』在当代篆刻的内涵与外延

书法对篆刻艺术的影响不唯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的,书法与篆刻乃至此前实用印章的历史也有着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印从书出』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拓展,『印从书出』的『书』从最初的篆书延展到整个书法语言的把握,以及在多元文化语境的当代篆刻中得以丰富。此亦如马士达先生所言:『篆刻在本质上即是书法,是书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情有性的书法在印章方寸之地上的展示。』[2]

书法的形式语言

传统书法形式语言的深入挖掘拓展了当代艺术的观念,也在『印从书出』的理念下进一步扩充到篆刻艺术创作中来,使『印从书出』的内涵不断丰富。如清人赵之谦所言:『刀法既知,章法又要,往往有刻极精能,而篆势可淹厌可笑者,此则全恃学问,亦以学书为要。书得法,则结构自安,篆隶真行皆可悟入。』传统的书法形式语言对篆刻创作者的影响从最初的篆书入印延伸到其他书体入印并追求各书体的内涵特征。如隶书之宽博与方劲古拙,草书之写意与跌宕起伏。虽然隶书、行草书与篆刻的入印文字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然而其中的意蕴和艺术表达方法却能提升、启发篆刻创作。这些影响表面上不像篆书对篆刻的影响那么直接,实际上,对不同书体、不同艺术表达方式广采博收,是篆刻创作者表现出自家风格的重要支撑。真正对书法融会贯通后才能做到入印文字虚实得宜、融汇己意,合若一家;章法变化,长短错综、参五取便;刀法上张弛有度,轻重巧施;提问题、立矛盾,而后一一解决,顺自然之势,得天然之妙。

从根本上讲,中国艺术的本质是一个立体的、贯通的形式,因此一个篆刻创作者在进行篆刻创作时,也必须有其他书体书写内涵的参与,而不仅局限于篆刻的图示视觉借鉴。篆刻创作者篆刻风貌的形成源于对篆书的学习理解,而对书法整体意蕴的把握才是形成真正篆刻风格的核心组成部分。明人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中言:『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3]『印从书出』延伸到当下,当不仅仅局限于文字的载体与书写的内涵,更应当是对整个书法意境的把握,以及由此而诱发和开拓出的篆刻审美特征。

多元的文化环境

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以及新资料的发现拓宽了篆刻创作者的视野,篆刻创作者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先秦玺印鲜明的原创性和开放性、纵横捭阖的章法空间关系、奇肆多变的文字结构;将军印的『急就』凿刻,妙趣横生、自然天成;金石砖瓦陶文真率质朴,浑厚稚拙;在多元文化语境的影响给人以全新的演绎、表现方式,更为契合当代篆刻艺术的审美。文人篆刻继『印中求印』之后,逐渐转向『印外求印』。特别是清末以来,金石学、文字学复兴;碑学书法的兴起等,篆刻逐渐走上了『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复合型创作道路,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确立。

当代篆刻在书与印的自由表达上呈现出多种状态。其一为根植传统,别开生面。得益于书法上的素养,以书画之意蕴融汇其中,以自家刀法与篆法逐渐形成自我面目。其二为继承经典,厚积广蓄。沿袭传统印从书出,以经典印风、印式为追求古雅、雄浑之气象而呈现个人面目。其三为求异出新,借古开今。借鉴中国传统经典元素与西方构成艺术,以古代资源凸显图式视觉实验性,力图形成个人风格。

当代的篆刻创作者不再拘泥于某一印式,新的素材、形式,新的艺术语言进入他们的视野中助力了当代篆刻风貌的形成。陈继儒说:『文人画在笔墨不在蹊径……』气韵隐含于笔墨之中,气韵须由笔墨出之,书法篆刻之道无不如此,使刀如笔,如何现笔墨?如何出气韵?践行印从书出,以书法为根基吸收消化印章以外的素材,转化为篆刻语言,表现种种素材,使之成为篆刻中的元素。

『印从书出』在当代篆刻的意义与实现

『印从书出』的提出并非抛弃『印宗秦汉』,而是以『印宗秦汉』为基础的『印从书出』,也引领了后来赵之谦『取法在秦诏、汉灯之间,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提出『印外求印』的思想。周铭在《赖古堂印谱·小引》言:『学印者不宗秦汉,非俗则诬。』诚然『印宗秦汉』是篆刻创作根本与前提,而『印从书出』则是篆刻创作者有意将自己的篆书风格与篆刻风格相融合,『书以印入,印从书出』是篆刻思想在『印宗秦汉』后又一次的『解放』。而『印外求印』又是在『印宗秦汉』『印外求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篆刻语言形式的拓展。篆刻创作者不再满足『书』对印章的把握,在『书』这一基点上扩大到『印外』的其他语言形式,开启了『印外求印』的篆刻艺术创作观念。因此,『印从书出』作为篆刻史上的一条单独的艺术创作观念不断丰富与外延的同时,也在促进篆刻语言形式的丰富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文人篆刻的发展趋势上看则是诗书画印意蕴的融会贯通。

『篆刻』二字,简言之分『篆』与『刻』两个部分,『篆』是以篆书为主要书体。在当代的书法创作中,入印最为直接的篆书亦呈现繁荣景象,然在创作的深度与广度上缺少功夫与内涵。当代篆刻的作品较之吴、齐更应在追求『印从书出』的内涵上下更深功夫,创作出符合时代『写意』精神的作品。

现代篆刻的写意性起源于二十世纪中叶,在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努力下,将写意性至臻纯熟。这种写意性也正是在『印从书出』与『印外求印』的依托下而形成的。吴、齐二人均在书法上是一流,其写意性亦是在书写之『写』上而铸就的。在当代篆刻创作的作品中,『写意』的作品已占到了半数以上,在重要的书法、篆刻展览中,此类作品在展厅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最动人的作品也会是『写意』创作中的精品,但细分析此类作品,李刚田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尽管写意的篆刻作品从数量到形式表现上都占优势,但这只是就作品形质而言,我们还不能说这是个写意精神和创作激情高扬的时代。具有写意精神与形质上写意式的作品不尽重合。写意式的作品并不一定具有真正的写意精神,而工笔式的作品也未必没有写意精神,也即驰刀石上、刀刀生发间的激情体现。』

『写意』内涵有二:一是表现篆刻创作者的思想上,二是篆刻的风格上。当然写意风格是写意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这种『写意』也构成此后篆刻艺术审美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艺术发展到丁敬、邓石如诸人,他们在追摹秦汉印而不想局限于秦汉印的范式之中,力求在秦汉印的范式中着力强调『刀痕』进而发出了『古人篆刻思离群』与『何必墨守汉家文』之音。在实践中丁敬也以夸张的切刀呈现于世而欲脱离秦汉印面目,愈发表现自我的求变之意。从整个的篆刻风格上亦是如此,篆刻创作者不再满足于篆书字法、字形上的学习,而是要融汇书意,强调自我所欲表达的独特艺术风格。篆刻创作者意趣的表达,即以刀表达作者之意。这种意并非不是随意、偶然形成的,而是与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中国书画等艺术相关联的。因而篆刻所『写』之『意』是与写意的书画意趣贯穿着的,篆刻所写意的意境、情趣、气质与书画的笔墨『语言』。[5]笔墨所依托的传统参照,更需要我们去开拓新的创作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 篆刻 当代 创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