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邬婷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本科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思政课针对性不足、学生认可度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理工类院校尤为明显,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作者对成都东软学院2019级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理工类院校学生对思政课的知识基础、认知情况及学习期望,并就此提出几点课堂教学建议,以期提高授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针对性;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全国高校广泛进行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思政课教学效果较前取得明显进步。但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仍没达到理想水平,思政课教学效果仍有待提高,理工类院校学生高中多为理科生,对思政理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更低,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以成都东软学院为例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现状及课程期望,并就此提出理工类院校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课前调查问卷设置
开展课前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情,在掌握学生知识基础、认知倾向、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更直接地解决学生高度关注的问题,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加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
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的内容:
(一)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基本认知。通过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比较,以及历史课、政治课的对比,了解学生对课程性质的认知情况;通过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期、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上问题的设置,有助于老师提高教学框架设计的针对性,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加深概念认知。
(二)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期望。通过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历史分析方法的掌握、对课程成绩的期望以及对此门课程学习收获的期望,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帮助老师走进学生内心,提高教学内容设计的针对性。
(三)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建议。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至少三点有关教学工作的建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问题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期望,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形式、互动交流等方面的运用和实施。
二、课前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面向成都东软学院2019级本科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422份。具体数据如下:
(一)是否知道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期:大多数同学对此识记不清,仍有部分同学把近代史和现代史混为一谈。
(二)是否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近现代史》两门课程的区别: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给了否定答案,说明他们还没弄清思政课与历史课的区别。
(三)是否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区别:近一半的同学不知道二者的区别,说明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断线和课程内容尚不清楚。
(四)是否知道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近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不知道,说明他们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缺乏了解。
(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大部分同学认为此课程主要是历史课,对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缺乏认识。
(六)对历史课程的喜爱度:绝大部分同学喜欢本门课程,但接近五分之一的同学因为历史知识难于记忆而不喜欢,也说明他们仍把历史当做死记硬背的课程,这种错误观念需要改变。
(七)对历史分析方法的了解:这个问题较前面难度更大,三分之二的同学给了肯定答案,算是非常不错的情况,有利于之后的课堂教学。
(八)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目的是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道路,这一认识是正确的。
(九)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收获:近一半人认为是了解分析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另一半人认为是了解自己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角色。
(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成绩:绝大部分同学希望自己在本门课上取得好成绩,但也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消极,教师需要高度关注、了解原因,并努力纠正这种错误的学习态度。
(十一)对本门课程的建议:多讲历史故事、增加趣味性、讲得生动、多提问多交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理论层面讲得更浅显易懂、讲课时提供视频资料、建立框架帮助理解记忆、期末考试不要考死记硬背的内容等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三、关于理工类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几点授课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理工类院校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了解程度不高,前期基础知识不算扎实。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设计,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教学环节上加强设计。大学课堂上教师只顾着讲、学生只顾着听的现象非常普遍,公共基础类课程更是明显,师生在课堂上成了两个完全分离、互不影响的群体。教师需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在课堂导入、课堂互动、重难点问题解决、提问点评、课堂小结等环节提前做好设计,并根据教学实际适当调整,一步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争当课堂主体,积极思考发言,不做教学的旁观者。
(二)在教学内容上加强设计。理工类院校学生高中阶段对历史课程的掌握程度不高,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教材内容的选择,深入浅出;同时,注意课程内容框架的搭建和重难点知识的解决,点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与其他几门思政课相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明显特点是以史实为基础,这既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也让理论学习和价值引导更接近社会现实,更具有亲近感和感染力,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来感染学生。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是大学生对当前思政课的普遍认知,这种认知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有直接关系。如何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如何引导学生加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只是知识的倾听者,这是授课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根据同学们讲得生动、增加交流等意见反馈,本门课程可以借助历史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使用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开展案例教学,也可以广泛运用课堂讨论等环节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希望自己本门课程成绩为优秀,但也不乏认为60分万岁甚至对课程成绩持无所谓态度的同学,对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了解他们持此种态度的原因,帮助他们改变思政课程无用论的观念,让他们意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本科生必修的思政课之一,在帮助青年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基本史实、历史规律、发展趋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展望未来,勇敢承担起国家民族发展大任,争当新时代的建设者。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授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针对性思政课“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祖国(2016年24期)2017-04-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创新成果概述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9期)2017-03-20优化小组合作,让数学练习评讲更有效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6年8期)2016-09-21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19期)2016-08-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专题化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4期)2016-06-17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初中生学习·高(2016年4期)2016-05-26“思政课”实效性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1期)2015-12-10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学生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意义探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5年2期)2015-01-20情态动词专项练习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2008年6期)2008-06-27 相关热词搜索: 近现代史 课堂教学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