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都挺好》的成功以及对IP改编剧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2-02-14 17:44:10   浏览量:

陈海燕 王路瑶

文章编号:1003-6121(2021)03-0022-10

[摘 要] 由正午阳光出品的IP改编剧《都挺好》,以“原生家庭”的感情历程为主线,凭借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精心打磨的影视制作以及和谐的价值取向,得到大众的关注与认可。该剧突破了传统IP在影视化过程中存在的内容同质化、成品质量堪忧、价值内核缺失等问题,对于未来IP改编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由此可见,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导向”“以优秀作品为中心”“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的创作要求,应是IP改编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都挺好》;IP;影视化

[中图分类号]J905;D649    [文献标志码]A

电视剧《都挺好》改编自阿耐的同名网络小说,自2019年3月上映起便占据了各大卫视、网络平台的热度榜首,且豆瓣评分高达8.5分,堪称“收视、口碑”双高之作。该剧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现实题材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1]人民是一切艺术创作的主体。优秀的文艺作品应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及现实的推敲,最终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服务。《都挺好》正是这样一部经受住人民检验的现实佳作。它将视线聚焦于百姓的琐碎日常,通过对家庭、婚姻等多方矛盾和情感变化的塑造,真实还原当下人民的生活状态。剧集以父亲苏大强的赡养问题开篇,直击每个家庭都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交代了女主人公苏明玉欲逃离原生家庭的种种缘由。它以深刻且真实的镜头,描绘着中国式家庭的亲情羁绊,道出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辛酸。优秀的作品正是如此,既是对生活碎片的细致打磨,又是现实升华后提炼的结晶,从而与观众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最终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获得大众的认可。本文在分析《都挺好》热播原因的基础上,探寻网络小说IP在影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寻求IP改编剧未来的发展路径。

一、《都挺好》的成功因素

一部作品的成功絕非偶然,它的背后必然有值得借鉴的特质。在与《都挺好》同期的作品中,有2月首播的由老戏骨坐镇的中西医题材剧《老中医》,还有2019版经典武侠剧《倚天屠龙记》,3月末更有由流量明星加盟的都市生活剧《青春斗》。《都挺好》能从各具亮点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口碑和收视率都一骑绝尘,除了过硬的剧集质量,更离不开其别具一格的现实属性和价值内核。该剧贴近生活,直面社会热点,以高水平的剧集质量,诉尽人们对爱与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一)贴近生活,直面社会热点

《都挺好》讲述了在重男轻女家庭中成长的女主人公苏明玉,承受了亲情羁绊带来的伤害后,在逆境中艰难成长,最终寻回亲情温暖,与原生家庭和解的故事。播出后便凭借“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现实版都挺好”等关键词,展现出极高的话题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剧中,苏明玉的童年是凄惨且残缺的。苏母为两个儿子倾尽一切,却连一本练习册都不愿给小女儿买。父母不爱、兄长不疼,从小就被差别对待、缺少家庭温暖的苏明玉,在18岁时立誓要脱离这个家。身为家中长子的苏明哲,享受着父母给予的最好的资源,从未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尽孝全凭口头承诺,反而让苏明玉为这个家操碎了心。他的口头禅“你太让我失望了”极具讽刺意味,让观众在欢笑之余引起反思。二儿子苏明成,自身收入过万却活成了“月光族”“啃老族”,小时候便欺负妹妹,成年后更是变本加厉,对苏明玉拳脚相向直至重伤住院。在医院里,前来探视的父亲苏大强,以都是他的孩子为由,劝苏明玉放过二儿子。“都是你的孩子,我怎么不相信呢?”苏明玉一句发问,问得这个自私、懦弱的父亲无言以对。“你们生了我,却不好好养我,为什么?”这一声嘶力竭的质问,扎进了无数个“苏明玉们”的心中,也将饱满且真实的痛感传达给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攻破了共鸣者的心理防线。观众感受着剧中人物的辛酸喜乐,为苏明玉的惨痛经历落泪,因苏家兄弟无理且不成熟的举动而愤怒,更对父母的偏袒、不作为感到心寒。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不同,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苏明玉成长的家庭,也不是所有人都感受过她经历的伤痛,但剧中传达的情绪触及了观众内心的脆弱,激起了自身埋藏的疼痛过往。一部好的电视剧,不仅仅能够将故事演绎得精彩绝伦,更能够在“讲故事”的同时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呈现出来,直击矛盾的核心,使大众去反思矛盾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2]77。《都挺好》便是一面折射现实的镜子,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缩影。在职场中奋斗的人们,由苏明玉看到自己打拼的艰辛过往,被她坚韧的毅力激励着不断前行;为人父母的人们,意识到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试图创造一个不同于苏家的成长环境。看着苏家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生活,让人们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学会改变与成长,这便是《都挺好》备受瞩目的原因之一。

(二)传递正能量,表达美好追求

围绕“原生家庭”这一背景展开,苏家人的故事让观众又爱又恨,剧中紧密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在牵动观众情绪的同时也引发了深深的感慨。女主人公苏明玉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自童年起便留下了心结,长大后的她独立、疏远、缺乏归属感。有些人活在童年的阴影下,需要用一生去治愈,苏明玉却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她不甘认命,18岁便与原生家庭脱离经济关系,发传单、做兼职,小小的她担负起自己的人生,一步步摆脱“原生家庭”的枷锁,成就了10年后有能力有底气、不用看别人脸色的职场精英。观众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蜕变,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坚定,从她身上散发出的正向能量鼓舞着现实生活中身处低谷的人们。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但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改变自己的命运。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对于剧中“原生家庭”的看法逐渐转变,解开了伤痛下的层层心结。在苏大强新房的墙上挂着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字画,这一细节暗示了他希望儿女和睦、家庭圆满的内心渴望。而在他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开始逐渐丢失对家人的记忆时,却独独记得要为小女儿买练习册。女儿小时候受的委屈,苏大强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只是碍于强势的苏母,性格软弱的他缺乏表达爱的勇气。如今,在潜意识的驱动下,他将这份爱表达出来,使苏明玉看到了一直渴望得到的爱,在父亲迟来的关怀下,她的心也逐渐有了温度。苏明玉的男友曾劝说苏明玉放下过去,也放过自己,这正契合了导演简川訸的创作初衷——与原生家庭和解。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便是中国人民对家庭观念的理想追求。《都挺好》从苏家这个小家庭,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千千万万家,用46集的篇幅表达出大众的心声,用正能量引导着更多家庭走向和谐。

(三)制作精良,品质优先

《都挺好》由冠以“业界口碑”之称的正午阳光团队打造,延续了“以制作人为中心”的模式,专注于作品质量。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剧,真实感是衡量剧作品质的重要指标,无论是场景设计还是角色塑造,制作团队都严格把控,力求还原最真实的苏家故事。首先,该剧在场景设计上颇为细腻,片头便以苏州评弹的独特韵味彰显了故事背景的地域特点,随后出现的各家住宅,都是根据人物性格以及故事发展而布置的。如最接地气的苏明成家,晾晒的衣物、柜子上的小挂钩、散落的外卖盒等零碎物件充满了生活气息,厨房里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俱全,但不常做饭的缘故使得厨房干净整洁。随着父亲苏大强入住,苏明成开始在家做饭后,厨房的布置也变得凌乱起来。而身为公司经理的苏明玉的住宅,则以深色系商务风为主,正符合她清冷、寡淡的气质;房子虽大却干净空旷,缺乏烟火味,显示出她忙碌、单身的生活状态。其次,姚晨、倪大红、陈瑾等实力派演员的加入,依靠眼神、肢体等细节传达情意,以细腻的演技诠释人物的复杂心理,使得剧中人物生动、形象,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剧中,苏母的饰演者陈瑾,就善于用眼神表达情绪,她的眼神流转之间,让观众看到了那个刁钻、刻薄的“冷血母亲”。而在和苏明玉争吵,被不小心推倒后,她的眼中没有恨意,只有震惊与失落。此刻,她不是那个一心为子的苏母,而是被女儿误伤后,感到受伤心痛的“可怜母亲”,让观众看到了一向强势的她也有脆弱的一面。在姚晨的倾情演绎下,苏明玉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有血有肉,展现出刚柔并济的人格魅力。面对原生家庭,她是柔弱又无助的,在听到二哥苏明成说她不配参加母亲的葬礼时,她看似洒脱离场,却独自在车中崩溃落泪,委屈又愤恨地扯下孝布,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心。镜头转至职场,她气质清冷、言语坚定,面对不速之客的刁难毫无慌乱之色,将精英女性刚强的一面诠释得淋漓尽致。两种性格的转换游刃有余,毫无违和感,让观众在心疼她的同时也佩服她的坚强。此外,剧中的隐藏细节让剧情变得更为饱满,同样值得探究。在“重男轻女”的故事背景下,苏明玉从小便被不公平对待,两个哥哥的房间都备有电脑,只有她没有;大儿子苏明哲喜得闺女,苏母却不愿意去照顾儿媳妇,因其生的是女孩;苏大强藏着存折不让苏明玉知道,却主动交给大儿子保管,可见内心深处“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多么根深蒂固。种种细节相互照应,围绕着“重男轻女”的设定展开,更显剧情的真实性。单纯依靠演员颜值的时代已然不复存在,热度散去观众渐趋理智,只有有内涵、有演技、有品质的作品,才能经得起大浪淘沙般的洗刷,立足于时代潮头。

二、IP改编剧的困境

近年来,网络小说IP改编的影视作品活跃在各大平台,在掀起热潮的同时也引起多方质疑。在IP商业化和市场效益的驱动下,网络小说IP在影视转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内容同质化、成品质量堪忧、价值内核缺失等问题,扰乱了电视剧市场秩序,阻碍了IP改编剧的长效发展。

(一)内容同质化,忽视受众需求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模式日益碎片化、高效化,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更加热衷于使用网络传达自己的思想[3]41。网络小说市场由此汇集了众多作家的成果,为电视剧选材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目前,网络小说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玄幻、宫斗、甜宠、都市,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但具有实际转换价值的文本并不多,而经过转换后的作品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一是由于投资者在进行文本选择时盲目跟风。当一类题材出现爆款,投资者便争相打造同类作品,仅仅投观众所好,却缺乏深层次的创作规划。在由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青春校园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霸屏网络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亲爱的热爱的》《冰糖炖雪梨》等一部接一部的甜宠剧,高甜的CP备受观众喜爱,但并不是每一部都能收获好评。“电视剧审美为观众提供一种审美心理的需求与满足,释放现实社会的压抑,弥补现实社会的无限缺憾,还可以提供给观众一种精神升华。”[4]60但是当网络上充斥着过多的同类题材,观众难免会审美疲劳,产生厌烦心理。二是由于作品创新力不足,套路化现象泛滥。但凡家庭伦理剧皆有婚后出轨、原配与小三争斗的戏码,都市剧总是误会重重、一句话就能解释的事情要用多集来叙述,青春剧则少不了俗套的青梅竹马和怦然心动的尴尬瞬间。当观众很容易就能猜到后续的发展,便削弱了观看的热情和耐心,达不到观众的观看预期,同时也就难以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许多知名IP被反复翻拍,如《流星花園》《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经典IP都被翻拍过三个以上版本。观众的态度由起初的集体声讨到后来的漠不关心,作品也就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创新力不足导致电视剧进入“啃老”的状态,只有避免套路化、形式化,实现题材结构上的多样化,才能满足人们不同的兴趣和偏好。

(二)过度依赖流量,成品质量堪忧

由网络小说IP改编的电视剧具有强大的流量优势。一方面,IP文本自身携带大量粉丝,原本的书粉转化为观众,自发为作品进行宣发、预热,减少了制作方的宣传成本,成为了电视剧未拍先火的助燃剂。另一方面,以粉丝为中心的商业逻辑,促使投资方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当红的流量明星或是青春偶像,以“明星效应”带动粉丝消费,实现“1+1>2”的IP资源整合效果[5]48。这种选择对于投资方而言,意味着能最大限度地在降低制作风险的基础上保障流量和热度。然而,单纯迎合粉丝取向的模式,却难以保证电视剧的艺术水准。正午阳光的导演侯鸿亮曾透露,正午在制作和片酬上的投入比例控制在7∶3,这意味着能将更多资源应用于场景布置、服化道、后期制作等方面,实现作品的完美呈现。而将重心放在启用流量明星上,无疑增加了演员薪酬的支出,而削减了制作成本,导致最终效果不尽理想。如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玄幻剧《斗破*穹》,自开播以来便留下了特效差、演技尬的诟病。该剧投入了大量资金,展现出来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有一部分原因便在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支付流量小生的薪酬,却在后期制作上投入颇微。少了特效的支撑,《斗破*穹》缺少了玄幻气息,反倒更像是一部武侠剧。此外,电视剧抠图现象也极大地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由《11处特工皇*》改编的传奇古装剧《楚*传》便陷入了“抠图风波”的尴尬境地。剧中多次出现背景违和,人物边缘虚化以及塑料感十足的配置,使得观众频频出戏。细节决定品质,“五毛钱特效”“抠图”等不走心的制作现象,在降低电视剧品质的同时,也失去了忠实粉丝的拥护。网络小说IP影视化有着天然的流量优势,但对于作品质量的忽视,短期影响的是一部剧的口碑和收视,长期下去将会形成追逐流量、被流量抛弃的恶性循环,从而使IP改编剧的道路越走越窄。

(三)追求经济效益,缺失价值内核

近年来,网络小说IP改编热潮持续不退,投资者过度重视文本变现能力,期望以影视化路径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使得电视剧文化价值输出的能力减弱,有碍于电视剧行业的良性运作。由于优质原创剧本的减少,投资者争相囤积IP则造成了两种现象:一是一些购买回来的IP并不适合转换或转换成果低质,导致作品积压,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投资者往往在购买IP时,以点击率、人气等指标作为选择依据,争相购买高点击率、高粉丝量的IP,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内容质量。虽然点击率高意味着有更高的关注度,有利于投资者减少在宣发方面的前期成本,但是它并不代表这个文本适合转化为影视作品,纯粹为了打造IP而购入的模式反而会造成投资者的决策失误。二是由于再创作能力不足,购买回来的IP未进行符合社会价值的再创作,存在不少价值缺失问题,引起的社会反响较差。事实上,任何形式的文艺产品,内涵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内容为王”永远是制胜的不二法宝,如果仅仅沉迷于形式的创新,放松了对作品内在价值的追求,不啻为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6]18。其中,青春剧题材作为青少年群体青睐的电视剧类型,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恋爱、怀孕、流产、分手的青春剧套路,在赚足了热度的同时却缺失了思想高度。错误的恋爱观,极大地误导了缺乏情感教育的青少年;而高颜值明星的参演、霸道总裁式的人设,也使得观众在虚幻的电视情节中迷失自我。除此之外,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制作方在古装剧中加入当下的流行因素,使得台词、人物造型、道具、背景等偏离了史实,误导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甄*传》由潋滟紫的《后宫甄*传》改编而来,原著是架空的历史朝代,而在影视化改编时,将历史背景放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剧中由服饰、礼仪到历史常识,都存在着一些违背历史的现象。虽然该剧并不是一部讲述历史事件的正剧,但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其背负的文化传播的责任不能被忽视,应自觉构建与时代背景相符的历史人物与常识,做到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作品本身以及对受众的负责。网络小说IP的改编具有极大的再创造空间,但应建立在符合时代背景并体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受众群体得到正确的信息,实现IP的有效转化。

三、《都挺好》热播对于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借鉴意义

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有新的指示,强调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在于人民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文艺作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新高度。作为影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IP改编剧在未来的发展中,同样应坚守“以服务人民为导向”“以优秀作品为中心”“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的社会主义文藝的要求,以电视剧的形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以服务人民为方向

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服务人民为方向,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致力于创作出人民需要、人民满意、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首先,IP改编剧创作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自《人民的名义》《都挺好》《欢乐颂》等现实题材剧播出以来,引起观众热烈反响,同时也反映出市场的空缺以及人们对现实题材的需求。现实题材的影视剧通过塑造富有真实感的“环境”和“人物”,构成对社会现实生活的镜像呈现,此外,艺术创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大胆直视,能够引发观众对于社会问题和时代症候的关注与思考[7]70。事实证明,贴近生活、回归现实的作品能引起观众共鸣,受到了人们的喜爱,IP改编剧可以向现实主义靠近,以现实题材为主体,让人民的故事成为电视剧的主线。其次,要不断推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影视作品。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众对于文化作品的质量、内涵、精神境界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剧产业应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不断变化的需求及心理特征。人们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主客观环境的不同造就了观众的差异性反馈。因此,创作者不能仅凭个人或团队的主观情绪去揣摩观众的感受,应增强群众意识,关注人民生活动态,从实践中寻找创作灵感、积累素材,从而刻画出动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讲人民自己的故事。此外,电视剧作为文本与现实的桥梁,向人民传递剧中的价值观。高品质的电视剧可以涵养人心,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人们对现实的讨论和思考,在IP改编过程中,应坚守道德高度,反映和指导人们的生活和意识行为。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人民需要,以饱满的激情、负责的态度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定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作品,向人们传达美好的生活理念,坚定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

(二)以优秀作品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当前,人们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教育功能具有更强的覆盖性。中国电视媒体的首要功能、基本价值取向是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宣传与传播[8]90。因而,在实现网络小说IP影视化的过程中,应严格把控两个重要环节:剧本的选择与改编,剧集制作质量。电视剧是一种精神产物,不能凭空出现,需要人去创造[9]2。首先,在剧本的选择上,应挖掘具有正能量的、具有价值内核的作品,避免追逐顶流IP的趋势,拒绝空洞乏味的快餐式消费。其次,对于剧本的改编应重视网络小说IP作者的参与,与影视编剧共同执行小说到剧本的转换。相比编剧,IP作者对于整个作品的情感把控更为到位,能原汁原味地保留文本的感情色彩,而编剧的细节把控对于剧情推动的合理性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共同合作,使得文本转化程度更高,既能维护一部分由“书粉”转变而来的观众,又能培养另一部分被剧情吸引的忠实剧迷。同时,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原著作品中低俗、不符合时代价值的内容,保留并升华作品的核心价值,将中华传统价值观念寓于电视剧中。在剧集制作方面,则要秉持“以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保障作品质量。一方面,回归作品本身,打造精良的内容。削弱明星在电视剧中的光环效应,将重心放在电视剧本身,做好前期准备,优化后期质量。另一方面,着力剧情、细节的打磨,呈现出经得起推敲的电视剧作品,拒绝以五毛钱特效、注水的剧情、夸张的演技博得观众眼球。IP改编剧想要赢得人民的认可,粗制滥造不行、流量当道不行,只有真材实料的优质内容才能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三)以社会效益为首位

社会效益,是指生产活动的产品能够满足社会中所有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0]2。对电视剧行业而言,社会效益的实现便体现在:创造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进步的优质作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收视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的偏好,而高收视率意味着高回报,成为了制片方格外看重的数据。但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创作社会效益,使作品偏离了社会主义文化方向,最终不利于电视剧行业的长期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就意味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不应将两者置于对立面。因为只有实现了社会效益的IP,才能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涌现出不少收视过亿的电视剧,然而缺失社会效益的剧作如同泡沫,热度一过便很快被新的作品代替,难以激起长期的水花。反观凭借品质广受好评的作品,如古代社会家庭题材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为人处事以及婚姻价值等观点可圈可点,并多次被官方媒体点名表扬,其中不乏对该剧制作、审美、角色塑造的认可,还称其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率。该剧播出后,其拍摄地清明上河图景区被打卡多次,事实证明,优秀作品能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前,“唯收视率”的评价标准导致以娱乐性为主的作品层出不穷,缺乏引人深思、给人启迪的有内涵的作品。诚然,电视剧具有为大众造梦的娱乐属性,注定无法完全摆脱消费文化的制约,但只瞄准了市场与消费的作品却容易滑向庸俗化的深渊[11]109。因此,在进行IP改编剧创作时,既要主动满足广大人民需求,也不能一味迎合需求而丢了电视剧产品的文化本质;既不否定收视率、点击量等指标所体现的受众反馈,也不绝对依靠这些指标做出创作决策。同时,要坚定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担负起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不断推出符合当代主流文化,传递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四、结语

《都挺好》突破传统电视剧的固有模式,开辟了IP改编剧的一条新思路,展现出IP改编剧强大的发展潜力。事实证明,网络小说IP与影视的结合的确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模式,也势必是一条长久的发展道路。但IP改编热潮的背后,也暴露出电视剧产业的浮躁之气。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关注市场导向是毋庸置疑的,但只有提升作品的高度与深度,才能将IP改编这条道路越走越宽。首先,在网络小说IP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影视化改编而非一度追求热门的文本,更要关注人民需求,实现内容题材的创新,避免套路式创作。同时,让原著作者与影视编剧共同参与剧本改编,提高再创作的质量,避免全盘复制,也避免“面目全非”失去文本原来的内涵。其次,网络小说IP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应秉持“内容为王”的初心,注重细节的打磨,为角色需要而选择演员阵容,将投资重心放在剧集本身的制作上,而非以流量明星背后的粉丝力量实现收视率的提高。此外,不能仅以收视率为评判标准,忽视文本社会价值的转化。要重视作品的社会效益,向社会公众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追求并引领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最终形成以服务人民为方向,以优秀作品为中心,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的网络小说IP影视化路径,推动电视剧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可持续道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2]毛煜雯,刘佳茗,王兆熙.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IP改编剧”中的原生家庭关系所带来的文化反思——以《欢乐颂》和《都挺好》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75-77+80.

[3]罗怡静.IP影视剧的受众研究——以《都挺好》受众为例[J].视听,2020(7):41-42.

[4]李法宝.论热播剧的审美疲劳[J].现代视听,2011(3):58-62.

[5]王梓睿.网络小说IP影视化现象分析[J].现代视听,2018(6):46-50.

[6]陈海燕.从虚构到写实——论网络文学的题材转向[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4-19.

[7]张文韬.电视剧《都挺好》的“真实感”营造[J].戏剧之家,2020(10):68-70.

[8]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J].当代电影,2001(3):88-91.

[9]余红菊.关于《都挺好》的深层内涵解读——从格雷马斯叙事结构角度解析《都挺好》[J].西部广播电视,2019(11):2-4.

[10]景小勇,叶青.文艺生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辨析[J].艺术百家,2016(3):1-12+43.

[11]李勇强.都市情感劇的艺术探索及话题建构——从电视剧《都挺好》说开去[J].中国文艺评论,2020(1):102-110.

[12]施新佳.西南联大与“鲁艺”——精英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的并置与映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2-80.

[13]祁岩.“人”的历险——身份认同述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4-71.

[责任编辑]王立国

The Success of All Is Well and It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P Adapted Dramas

CHEN Haiyan,WANG Luyao

(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500,China)

Abstract:IP adapted drama "All Is Well" produced by noon sunshine,with the emotional process of "original family" as the main line, with the story line close to life,carefully polished film and television production and harmonious value orientation,it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and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The drama breaks through the problems of content homogeneity,product quality and lack of value core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IP film and television,which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P adapted dramas.Therefore,adhering to the creation requirements of "serving the people as the guide","taking excellent works as the center" and "taking social benefits as the first" should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P adapted dramas.

Keywords:All Is Well;IP;filmic style

相关热词搜索: 挺好 编剧 借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