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哲学“三问”教学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2-03-19 13:26:14   浏览量:

王铂韬 王新年

[摘 要] 将哲学的经典“三问”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应用在教学中,通过追问知识是什么、知识的由来、知识的应用,从而理解、掌握知识本身及其本质,编织牢固的知识网络结构,构建了哲学三问(3W)教学法,给出教学的具体过程及相应案例,同时提出了哲学三问解题法。通过哲学三问教学法,从现象挖掘本质,不断追问和刨根究底,促使学生不断探索创新,深入理解知识,从而具备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探索创新能力。

[关键词] 哲学三问;教学法;学科素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中南民族大学重点教研项目(课程思政专项)“软件工程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及实践”(JYZD19049);2020年度中南民族大学重点教研项目“智慧环境下新工科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新工科专项202005);2020年度中南民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课程改革专题研究项目“软件形式化方法”(KGZX202008)

[作者简介] 王铂韬(1994—),男,湖北武汉人,工学学士,孝昌县卓宇寄宿学校教师,主要从事物理化学研究;王新年(1969—),男,湖北孝感人,工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2-0168-04    [收稿日期] 2021-02-10

一、引言

哲学三问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哲学的基础,构建了哲学家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路线,从现象挖掘本质,不断追问,刨根究底,从而清晰而明确地解决问题。一切学科来源于哲学,也遵从哲学三问,因此,也可用于构建教学和学习方法论。掌握知识也需要刨根究底,不断探索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这是一种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是学生思辨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蜻蜓点水,没有牢靠的基础,浮于表面,只是获得了“司机知识”。“司机知识”就是表面看起来都学“懂”了即表层知识,但是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果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也不具备思辨力和创造力。最常见的现象是教师一讲就懂,学生自己一解题就茫然不知所措,一偏离常见解法就不会,学习成绩始终很难提高,只有靠刷题,效率极低,不利于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

二、哲学三问教学法

(一)哲学三问

哲学三问就是追问问题的由来,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将问题应用起来。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问题也就是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包括命题、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公理等。这些学科知识构建了庞大的学科体系,每个学科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遵循《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这样的体系建构过程,重视基础知识,深刻理解基础知识,达到与基础知识并生、与基础知识合二为一,也就是《齐物论》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比如最简单的一个命题:“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演变出千变万化的模型,如将军饮马模型、胡不归模型等。如果没有掌握最基本知识,何以求解高难度的题型?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3]使用哲学三问可以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养成时刻动脑筋的习惯,不断追问,刨根究底,打开思维探索之大门。

(二)哲学三问教学法

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讲授,遵循哲学三问教学法,对每个知识点如命题、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公理等采取三问:一问这个知识点内容是什么?二问这个知识点内容怎么来的?三问这个知识点内容能解决什么问题,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既是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的深入,也是这些教学法的天然融合。无论教师还是学生,追寻的是科学和客观事实,需要遵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4],即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排除心中的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树立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是谁?”表达的是这是什么,使用What来表示。“我从哪里来?”表达的是为什么会有“我”,使用Why来表示。“我到哪里去?”表达的是“我”有什么用,能做什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使用Where来表示。因此,哲学三问使用3W(What,Why,Where)来表示,哲学三问教学法也称为3W教学法。

1.“我是谁?”

知识点包含命题、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公理等,每个知识点有自己存在的条件、表现的现象、基本的内涵和外延、相关的性质。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每个概念、公式、定理、公理都有自己存在的條件,如牛顿定律在微观世界就不适用。表征的现象,是知识点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如化学反应中的声、光等,分子运动的气味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拨开迷雾见青天,透过虚妄见本质。

每个命题、概念、公式、定理和公理等都有自己的内涵、外延和表达形式。比如理解一个命题:“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要理解存在的维度:微观世界中的分子层、原子层,其外延限于微观世界,内涵就是分子构成物质,原子构成物质,或者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该命题的表达形式也可使用文字表述。要注意紧扣关键词,名词是“物质”“分子”“原子”“粒子”,动词是“构成”而不是“组成”,这些名词和动词再组合在一起构成命题,如“分子和原子都是粒子,粒子构成物质”。每个命题、概念、公式、定理和公理等都有自己的性质,如分子构成的物质随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压缩程度不同。

2.“我从哪里来?”

每个命题、概念、公式、定理和公理等都来源于几个方面:(1)公理。直接约定俗称的,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演绎推理,可以从其他知识点进行演绎推理而来。(3)归纳总结。通过不断归纳和总结而来。(4)透过现象进行观察验证假说。通过现象不断地观测,如利用显微镜等各种设备进行测量,验证假说。因此,在教学和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点的内容是如何来的,从源头上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这也是常说的“掰开、揉碎”,在思维中称为第一性原理,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活动常常出现在第一性原理中。哲学三问教学法其实也是从最底层的哲学问题来解决教法和学习上的问题,现在广泛使用的情境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自组织教学法等,它们的第一性原理其实都是哲学三问。

3.“我到哪里去?”

我们更多的是运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解释问题和预测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是用来解题,当然更重要的是用来构建下一个知识点,得到新的命题、新的概念、新的公式、新的推理、新的定理等。要得到新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具备各种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等。这一点其实和下一个“我从哪里来”是衔接的,也会运用演绎、归纳、反证、观察等方式方法。各个知识点采用哲学三问相互衔接就形成了知识点体系,形成了知识总的脉络、知识图谱。教师和学生在大脑中都要建立起这样的知识图谱,更能清晰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哲学三问解题法

人一生中要经历各种考试,解题是绕不过去的坎,也可以使用哲学三问。

1.“我是谁?”

读题,这道题是什么内容,然后开始分析,有哪些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并列出这些已知条件、隐含条件。寻找关键词,这道题有哪些关键词,所有的名词、动词、量词和比较词汇都标记出来。要求解的问题,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结果。“我是谁”是属于对题目的静态解读。

2.“我从哪里来?”

继续分析该题的内容,开始对该题进行动态解读。这道题和哪个知识点有关系,具体和哪些命题、概念、公式、推理、定理、公理有关系,通过给定条件和关键词进行匹配。列出和这些知识点有关的命题、概念、公式、推理、定理和公理,并列出有关知识点的公式、定义。

3.“我到哪里去?”

开始正式解题。将已知条件和有关知识点的公式、定义进行匹配,如数学讲究推理,物理化学讲究过程,注意推导过程以及过程与过程之间的联系。当然,这里可以使用各种解题技巧和方法,也就是综合考虑已知条件、公式和定义、解题方法,直到得出结果。

三、教学案例

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为例,虽然该节内容主要讲述分子动理论,内容很简单,但是道生一、一生二,可以从简单的分子动理论得到内能、比热容、内能的利用等,如果基础不牢固,后面的内容即使所谓“懂”了,也是“司机知识”,经不起推敲。比如第13章开头的现象提到的问题,有多少学生能准确地表述出来?“覆盖火山的皑皑白雪有没有与岩浆相同形式的能量?如果有,这种能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第13章第1节的哲学三问如图1所示,由三次哲学三问组成,每次各讲一个命题:物质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图2是物质构成哲学三问的详细内容。

哲学三问解题过程如下:这里使用一个较为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其涉及将军饮马问题[5,6],如图3所示。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的A点出发,走到河边饮马后再到B点宿营,请问怎样走才能使总的路程最短?

我是谁?A点出发,到河边,再到B点,使得总里程最短。

我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几何图形求解最短距离的问题,涉及的命题有:(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垂线段最短。

我到哪里去?隐含着河流是一条直线,直线上取一点P,使AP+PB最短。直接连线A到B的距离最短,但是不经过河流。假设经过P在河流上必然形成三角形,所以要使用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做一个A或者B的对称点,这里做A的对称点A",形成一个△A"PB,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A"QB最短,即AQ+QB最短。

四、总结

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哲学三问教学法已经应用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在线直播课程上,取得了比往年更好的成绩,期末总体平均成绩提高10%左右。目前应用在中学九年级化学课程复习上,平时摸底考试时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高。

哲学三问教学法不只是一种教学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促使教师和学生思考问题的前因后果,积极探索问题的真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思考过的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为自己所用。哲學三问教学法除了用于数理化外,也可运用到各学科包括语文[7]、英语等,还可运用到各个学段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该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深入理解知识,从而具备更好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探索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亚军.道教之万物生成论探析——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说起[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77-79.

[2]崔宜明.“滑疑之耀”與莊子哲學的理論思維進路——以“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爲例[J].道家文化研究,2017(00):193-213.

[3]朱俊艺.从“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探析孔子的鬼神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49(2):104-112.

[4]钟思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美术教育目标的体现[J].美术大观,2016(8):155.

[5]劉继华.将军饮马基本模型及其应用[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0(9):18-19.

[6]丁力.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探究——以“将军饮马”问题模型的解题策略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14):79-80.

[7]陈秀燕.哲学三问下教学价值的提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31):14-15.

Exploring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hree Questions of Philosophy

WANG Bo-tao1, WANG Xin-nian2

(1.ZhuoYu Boarding School, Xiaogan, Hubei 432900, China; 2. The Computer Science School,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pplies the three questions of philosophy of “who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And where do you go?” to teaching to build the “3W” teaching method. By asking what knowledge is, the origin of knowledg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we try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its essence and weave a solid knowledge network structure.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3W” teaching method, provides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ses including the “3W” problem solving method. Through “3W” teaching method, the phenomenon can be explored to essence step by step, so this method can prompt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innovate continuously and understand knowledge deeply. It can help students have the ability to better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ir discipline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the three questions of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 discipline literacy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教学法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有向开放”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部编版七上《学习伴成长》课堂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8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设计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10期)2018-10-26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时事点评”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11期)2018-09-05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5期)2018-08-17浅议学科素养下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学周刊(2018年21期)2018-07-03How to Improve the English Learner’s Listening Drills科教新报·教育研究(2009年5期)2009-09-02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法 探究 哲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