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走进小古文,探究新教法

发布时间:2022-03-20 10:59:49   浏览量:

许洪建

小古文语言精练、哲理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与教学价值。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古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文言文表达方式,单纯性讲解,难以激活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致,难以发展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针对小古文教学,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小古文,阅读小古文,感受小古文的魅力。

一、以趣施教,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

小古文在语言形式上与其他文体具有明显差异。小学阶段的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有趣,教师要从繁琐、枯燥的文言文字词解析中解放出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施教,引领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趣味。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小时候,听过哪些有趣的关于名人的故事?有学生想到了曹冲,小小年纪的曹冲,利用小船和石头,便称出大象的重量,说明曹冲小时候很爱动脑筋。有学生想到了王戎……从这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中,看到了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古代儿童,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典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也是描写一个儿童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他的名字叫司马光,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有学生想到了故事概要,说:“司马光小时候,与几个小伙伴在玩。突然,一个小伙伴掉入了大水缸里,别的小伙伴看到这个情景,都吓坏了。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冷静思考后,随手找来一块石头,砸向了水缸。水缸破了,水缸里的水流出来了,缸里的小伙伴得救了。”这个学生的讲解很好,将整个故事的缘由也说得很仔细。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打开课文,聆听教师范读这个故事。范读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思考,从刚才的文本阅读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有孩子们”“有瓮”“有司马光”“有石头”。请同学们对照文本,说一说司马光的样子。结合学生对文言文本的阅读与想象,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感知小古文的故事。为了增强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幅连续画卷,让学生观察画卷中都有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很显然,从画卷中,学生看到了几个小伙伴在玩耍,旁边有一口大缸,当有人掉入水缸后,所有的小伙伴都跑开了,唯独司马光找来一块石头,最后砸向水缸,水缸里的水喷涌而出,缸里的小伙伴得救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能够用自己的话,将司马光砸缸的过程说一说吗?对这个故事,哪个情节给你印象最深刻?”

由此,对小古文的学习,不再是解读字词句,而是尝试从趣味中展示故事,从故事中抓住字词意义。最后,教师顺着故事发展,延伸续写练习,激活学生的言语想象力。

二、以问质疑,促进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

陶行知提出:“教育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在于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对小学生而言,阅读小古文,最关键的是字词的解读。文言文中的字、词,字形、字义相对复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识读字词,加深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该文故事性强,有起因、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伴随着故事的发展,反映了人物的思维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自相矛盾”的哲理。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成语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些成语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展现了古人的智慧。接着,引入本课《自相矛盾》,并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想一想该文传递了什么道理?通过对课文的阅读,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在文中进行圈画,接着,可以对照故事,从文言与白话的对比中,进行识读。如:“鬻”字,读音为[yù],意为“卖”;“誉”字,意为赞誉,在文中表示为夸耀、吹嘘;“陷”字,意为刺破,在文中表示为穿透、刺穿;“利”字表示锋利,“以”字表示用,“弗”字表示不,“应”字表示回答,“夫”字,为语气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试着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出来。“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这件事?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介绍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以小组方式,交流阅读感受。”

此外,还可以结合白话文,让学生比较小古文的语言特色——篇幅短小、文字凝练、语言质朴,读之有节奏感与韵律感。通过问题的引领,突破学生对难懂、深奥、古今差异较大的字词意义的理解,借助注释,帮助学生读懂小古文。

三、以读品味,深化学生对小古文的感知

学习小古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吟诵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一般要大声诵读,读出文言的节奏,指导学生如何去断句,将吟诵学到位。“歌诀体”是吟诵常用的方式,鼓励学生以手轻敲桌面,或者用脚轻踏地面,以“嗒-嗒-嗒”的节奏为节拍,吟诵小古文。如,“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需要强调的是,在吟诵小古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平仄变化关系,了解古代汉语平、上、去、入四声,让吟诵古文变得朗朗上口,感知音律美。同样,在吟诵小古文时,教师也可以融入背景音乐,来调动学生吟诵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古典音乐,以配乐朗读的方式,吟诵小古文。学生吟诵小古文时,教师要让学生从多读、多诵中读出感情,渐渐读出小古文的音律味道。对于小古文吟诵,教师要给予示范引领,指导学生掌握抑扬顿挫的方法。教师的诵读示范要将读、诵、唱等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小古文吟诵的韵律特点。

四、以演内化,增进学生对小古文的体认

教学小古文,不仅要读通、读懂小古文,还要把握小古文的意蕴及主旨。将学生融入小古文情境中,以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去体悟小古文中的人物性格,以表演的方式,去感知小古文的情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演练,可以在编写剧本台词中,引入文言文讲解,让学生品味文言的精妙,打造趣味、快乐、多样的小古文学习课堂。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的情境表演时,对老农捡到兔子的情形、放下农具的动作,以及蹲守在木桩边等待兔子的样子,让学生从动作上揣摩老农的心理,以再现故事情境。同时,要注重情境演练的衔接与组织,从角色分配、剧本情节铺垫等方面,通过人物、地点、语言、舞台等说明,增進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小学生好奇心强、表演欲高,通过情境演练阅读,能够激活小古文教学氛围。当然,在表演之前,要引导学生将文言文中的情节表演出来,要理解文言内容,发现小古文的奥妙。在模仿人物说话时,要从动作、眼神、情感上去表现,特别是对关键词意义的把握,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对文言语言的情感体认。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适合阅读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兴趣,促进理解,深化感知,给学生创设多样的学习小古文的空间,拓展学生文言文语言积累途径,提高学生对小古文的解读能力,在轻松、愉悦、互动、体验中读懂小古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赵丹)

猜你喜欢 水缸司马光古文 灌水取球阅读(低年级)(2020年11期)2020-12-28司马光警枕励志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0期)2020-12-16一口让人流泪的水缸小读者·爱读写(2020年6期)2020-07-28称象阅读(低年级)(2019年11期)2019-12-27嫦娥奔月阅读(低年级)(2019年9期)2019-11-15裂了缝的水缸也有用伴侣(2019年7期)2019-07-25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百家讲坛(2019年20期)2019-04-30水缸第几天会满小猕猴学习画刊(2018年11期)2018-11-30永不说假话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5期)2017-06-01水终有澄清的一天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4-01

相关热词搜索: 教法 古文 探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