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胡晚梅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为人服务的意识。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素质教育
中圖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122-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ng labor education can help cultivate students working spirit and awareness, enhance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improv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serving others in a subtle way.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penetrating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teacher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bor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一、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语文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然而,因为在家庭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和长辈进行打点,学生往往不需要自己动手就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如今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缺少劳动精神和意识。而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助于改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引导学生形成乐于助人且乐于劳动的精神。教师应了解学生对劳动素养的认知情况,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这样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二)有助于教师开展自身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教学难题和困难,而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内容。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一书中对于《落花生》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了解花生的品质以及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呼吁学生做人就要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要朴实无华且热爱劳动,要懂得虽然花生不比苹果、石榴漂亮,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三)有助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人们对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标准,既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劳动教育,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劳动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的一大表现。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一书中对于《落花生》一课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句话是告诉我们父亲在说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PPT课件的方式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并且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能够学习花生的无私品质,在生活中能够默默奉献,热爱劳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一)学生缺乏劳动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缺乏劳动意识。前文所提及的现如今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在家中往往不需要自己动手就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父母和长辈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往往也不会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丧失了良好的劳动意识,虽然自身的学习成绩较好,但这并不符合我国对当今社会新型人才的要求。我国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量,也要有良好的行为意识,不能够以自我为中心,要乐于助人并且能够全方位地培养自身的能力水平,以此满足当今社会对于新人才的要求。
(二)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我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都较为单一。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上册》一书中,对于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教学,大部分教师往往只向学生进行内容的讲解,为学生讲解与单元内容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父母之爱。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容易,没有引导学生要在家庭生活中尽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没有适当地渗透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因此导致学生仅仅是看了一篇教材内容,对内容进行了表面的了解,却没有收获到实践经验。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展示其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
为了改善以上教学弊端和问题,教师应当及时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展示其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同样以部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的教學为例,教师可以首先与学生进行谈话,然后在谈话的过程当中适当地融入劳动教育,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使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走上讲台,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在此时要重点注意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培养,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知道父母每天上下班很辛苦,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帮助他们呢?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为父母捶捶背等。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进行口语表达,同时也适当地渗透了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
(二)紧紧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深化劳动概念
为了改善以上教学弊端和问题,教师还要紧紧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深化劳动概念。例如:在学写“倡议书”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书写倡议书的格式,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学写与倡议大家一起劳动的倡议书,可以从垃圾分类、拾垃圾创文明和做好班级值日工作等方面进行书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书写倡议书,掌握更多的写作形式,也很好地渗透了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学生在书写倡议书的过程当中,能够思考自身是否符合倡议书所涉及的要求,因此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三)注重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次数,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为了改善以上教学弊端和问题,教师应当及时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次数,以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户外,进行丰富的劳动活动。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和学习经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精神。
(四)建立记日记的学习机制,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记录感
为了改善以上教学弊端和问题,教师应当及时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建立记日记的学习机制,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记录感。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劳动的认知,懂得劳动不能够停留在表面功夫上,还能对自身进行反思,认识到在日常生活或学习生活当中要积极地加入劳动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劳动教育,能很好地改善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弊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展示其中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进行口语表达。同时,要紧紧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深化劳动概念,渗透劳动教育时不能仅仅对劳动精神进行弘扬和大力的渲染,还要在口头上鼓励学生加强自身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强化学生对劳动精神的深度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王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9(62).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劳动教育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江西教育C(2021年3期)2021-04-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年4期)2019-06-25当前幼儿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教师·上(2019年3期)2019-04-17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14期)2018-10-21兰坪县兔峨中心完小小学高年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分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8年1期)2018-07-01古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析报刊荟萃(上)(2017年10期)2017-10-2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小学(2017年7期)2017-08-14新时期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9期)2017-05-06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方式研究魅力中国(2016年43期)2017-05-05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49期)2017-02-27 相关热词搜索: 劳动教育 小学语文 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