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24 10:39:10   浏览量:

申子宇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过程中,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线上消费贷款作为商业银行不可或缺的贷款业务,概莫能外。在“双循环”背景下促进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线上消费贷款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是摆在各商业银行面前十分重要的課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发展现状,以及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贷前调查不充分、外部欺诈风险识别不足、贷款用途难以监管、贷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消费升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传统消费贷款相比,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主要依托公积金、社保、税务、代发工资等自有数据,通过线上自动抓取信息、自动审批、自动放款的方式向申请人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毋庸置疑,线上消费贷款在客户获取、流程管理、贷款效率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同时,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也暴露出了各种风险问题。比如,客户信息虚假、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充分、贷款用途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随着“严监管、强监管”的系列政策出台,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切实做好线上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是各商业银行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线上消费贷款发展现状

2015年以来,我国消费金融业务连续5年保持20%的年均增速。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市场迎来了转折点,随着利差的收窄、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我国消费贷款告别高增长,逐步转向规范化平稳发展。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狭义消费贷款信贷余额将翻番,从15万亿元增至约29万亿元。

宏观经济方面,在经济运行“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凸显,消费升级步伐会明显加快。汽车、家电等传统大宗产品消费会朝着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新型的健康、养老、文旅等服务消费会朝着高品质、多样化方面升级。网络消费、智能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兴消费市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会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一股消费新势力。

政策环境方面,随着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出台,所有进入或跨界涉足金融业务都被统一监管,互联网金融企业监管套利空间进一步收窄,线上消费贷款在经历野蛮增长后逐步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为商业银行规范发展线上消费贷款业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商业银行方面,在利润最大化的考核导向下,各商业银行均推出了线上消费贷款。产品种类多样,线上消费贷款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覆盖客群广、普惠易得,客户申请的额度从1000元到20万元不等;申请渠道多,包括手机银行、H5、微信小程序等;办理流程便捷,客户可在数分钟之内将线上申请、征信授权、账户开立、快捷支付等步骤快速完成,多层次的消费融资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

三、风险管理的具体路径

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最终目标是寻求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等四个方面。其中,风险识别是商业银行在日常业务发展过程中,准确识别出内、外环境中所面临的可能对自身经营收益带来意外损失的风险因素,此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方可主动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一方面,风险识别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和风险事故记录来分析,从而找出各种显性、隐性的风险及损失规律。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一般多为信用贷款,一旦形成不良贷款,其最终损失由商业银行自行承担。因此,对线上消费贷款进行风险管理,更应侧重从前端的客群识别、风险规避等角度来进行控制。

四、线上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贷前调查不充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普遍通过获取客户身份信息、收入、婚姻、学历等基础信息,结合人民银行征信资料、自身代发工资信息、政府社保、公积金等系统数据,构建多维度的数据模型,将客户进行精准画像,从而授予其一定额度的个人消费贷款。比如,工行融E借、农行网捷贷、建行快贷等。各商业银行在贷款前,基本都是依靠既有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与传统的消费贷款相比,线上消费贷款贷前调查力度明显不足。贷款前,缺乏对客户个人道德及不良嗜好信息的获取,个别客户获取银行大额贷款后,会用于赌博甚至非法用途。缺乏对客户申请资料的核实,个别客户为了成功申请贷款,故意隐瞒大额民间借贷。缺乏对借款人收入状况及变故信息的获取,为后续的贷款管理埋下隐患。此外,各商业银行重复授信现象较为严重,客户可同时从多个银行获取授信,过度授信极易导致还款能力不足从而引起贷款逾期风险。

(二)外部欺诈风险识别不足

据权威研究机构统计,外部欺诈风险损失事件比例占银行各类风险事件的30%。近年来,由于各大商业银行线上消费贷款的普及,网络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犯罪分子利用线上消费贷款高度依赖数据分析的特点,在熟悉授信规则后,利用规则漏洞,通过虚假的支付转账、代发工资等行为,伪造大量符合授信条件的数据,从而非法获取银行授信。也有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电信诈骗,盯住银行线上消费贷款产品,通过欺骗手段指引借款人套取银行贷款,转入其非法账户,给受害者带来巨额经济损失。针对伪造符合授信条件的数据、骗取客户信任后套取银行贷款等行为时,线上消费贷款自动化审批程序往往无法有效识别并防范,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贷款用途难以监管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监管机构加大了消费贷款违规用途的排查与通报,继续加码对违规资金炒房乱象的整治工作,给各大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加强对贷款用途的合规管理,既是商业银行贷前调查的规定动作,又是降低贷款风险进行贷后管理的重要环节。线上消费贷款,其主要用途是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或支付日常消费。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刺激了居民购房的欲望,大量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另一方面,银行贷款产品的创新,迎合了市场需求,给贷款人或相关群体创造了寻租空间。特别是熟悉银行贷款产品的中介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消费者看房、贷款咨询等前期环节,通过诱导甚至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违规贷款便利。目前,商业银行的线上消费贷款,在贷款用途证明材料方面,都要求借款人提供装修、购车等合同或发票,借款人一般都可以通过自制或伪造达成银行要求,贷款用途监管实质上流于形式,特别是借款人一次得逞后,再次贷款时资料作假就顺理成章了。

(四)贷后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经营利润考核的指挥棒下,市场营销、贷款投放是硬任务、硬指标,贷后管理自然成为软任务、软指标。贷后管理人员发现得并不明显的风险信号是否有实质风险,到底多大的风险才是实质风险等问题,大多缺少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必要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信贷人员贷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通常情况下,线上消费贷款都是通过内部风控系统自动生成贷后监控任务,然后推送给客户经理完成。由于客户经理未参与贷前调查,致使贷后检查工作大多流于形式,重点不突出而又缺乏针对性。同时,由于账户开户、代发工资、公积金缴纳涉及不同的银行网点,大部分线上消费贷款都是无人管户,客户经理无法对现实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反馈,从而产生信息不对称。

五、改善线上消费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优选目标客群,优化产品设计

在贷款对象方面,优选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收入稳定客群,抓取其工资收入、社保、公积金等关键信息进行相互校验,按照月均收入的倍数授予一定比例的贷款金额,确保收入水平与贷款金额相匹配;在贷款期限方面,针对日常高频、小额消费交易,通过大数据分析,缩短贷款期限,将线上抵押消费贷款期限控制在一年以内。针对住房装修、购车等大宗消费,最长期限不超三年;在貸款利率方面,采取市场化定价原则,对标或略高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提高违规资金的用款成本,从而减少客户擅改贷款用途的风险;在客户基础信息方面,参照信用卡进件原则,要求其填写2个以上紧急联系人,可减少客户贷款逾期后出现失联的风险。

(二)加强贷前调查,增加人工核验环节

信贷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在贷前有效识别客户潜在风险基础上,方可主动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针对首次贷款客户,采取线上线下一体化流程,借款人线上渠道提交贷款申请后,立即派送任务至对应支行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主动联系客户进行面谈、面签并核实相关申请资料。同时,充分考虑地区信用环境差异化、客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按照客群的特点,主动推送任务至代发工资、房贷受理、公积金缴纳等对应网点,要求对口客户经理主动填补相关数据信息,切实堵住客户信息不完备、不精准的风险漏洞,基本形成技防、人防的二重合力,充分提升贷前调查质量,有效识别客户潜在风险。

(三)构建外部欺诈风控体系,提升整体风控水平

传统的银行内部风控体系,无论是在风控对象、风控模型,还是风控措施等方面,更多的是依赖内部人工识别以及事后处置,缺乏规范高效的管理工具与全面协调的管理策略。在内部系统进行风险监控时,更多的是采用自身内部数据,进行一般运算产生贷后监控任务。显然,商业银行内部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在推动线上消费贷款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构建自身的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重点收录国家司法机关、安全部门、国际反欺诈组织等提供的各类风险信息,打造信息收集、分析评级、数据挖掘、实时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外部欺诈风控系统,实现对外部欺诈风险的实时精准预警和有效拦截,大幅提升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避免出现“有风险没有预警,有预警没风险”的尴尬局面。

(四)拓展下游消费场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线上消费贷款资金的最终流向是千姿百态的消费市场。商业银行务必准确把握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和有利时机,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好既有的对公企业、商户收单、私人银行客户等资源,重点围绕装修、汽车、医疗、教育、旅游等大宗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下游消费市场,打造线上消费贷款产品场景支付体系,推动线上消费贷款与消费金融业务良性互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为客户在指定平台购物提供一定的贷款额度及综合金融服务。同时,以综合金融服务为契机,充分抓取客户消费行为数据,从而多维度收集客户信息,充分掌握客户消费行为与资金流向,为后续的持续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拓展下游消费场景过程中,务必加强对合作机构的资质审查和交易真实性的审核,坚决堵住合作机构通过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和签订“阴阳合同”等形式获利。坚决抵制“彩礼贷”“墓地贷”“三胎贷”等各类偏离业务本源的消费贷款,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消费场景。

(五)集中贷后管理,压实主体责任

线上消费贷款贷后管理专业性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进行集中管理。这样既可以减轻一线营销人员贷后压力,又可以提升贷后管理质量。一是明确贷后管理责任人,使每一位贷后人员都将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风险管理与自己的业绩挂钩,让经手的每一项业务都被风险管理体系所覆盖;二是采取客户分层管理,重点管住5万元以上大额交易和首次逾期客群,主动采取外呼、微信、邮件等方式联系客户,必要时可上门核实,努力将风险控制在初始状态;三是强化贷款客户的财务跟踪,深入分析客户收入状况变化的原因,必要时可酌情调整授信方案;四是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及时处置不良贷款并将其形成案例,组织全体从业人员学习,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的风险防控水平;五是不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对于未尽职的信贷从业人员,务必加大惩罚力度,严格落实“谁放款谁负责”的追责机制,杜绝同类风险事件的重复发生。

(六)加快推广数字人民币,探索消费支付新模式

当前,数字人民币在各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试点推广,为银行掌握支付入口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特征将使得收单机构无法再获取非必要信息,为银行贷款流向的可跟踪性提供了数据支撑。各商业银行应以此为契机,加快线上消费贷款产品创新,加大数字人民币在线上消费贷款中的应用,打造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环境,进而使得贷款资金在银行、企业、客户等端口高效闭环运行,源头可追溯。

六、结论

综上所述,线上消费贷款没有改变贷款的本质,只不过是网络技术进步带来了贷款渠道的革新与服务模式的变化。传统贷款既有的风险,线上消费贷款一样存在。并且,贷款渠道的革新与服务模式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线上消费贷款的风险是多原因、多环节造成的,各商业银行应当遵守客观的信贷规律,充分利用现代数字科学技术,优选目标客群,优化产品设计;加强贷前调查,增加人工核验环节;构建外部欺诈风控系统,提升整体风控水平;拓展线下消费场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集中贷后管理,压实主体责任;加快推广数字人民币,探索消费支付新模式。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抓手,以数字劳动力为特色,打造智慧和风控能力体系,从而提升客户价值和体验,实现低成本、低风险运营,在推动居民消费升级的道路上顺畅而行。

猜你喜欢贷后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建设措施和方法现代企业(2021年6期)2021-08-09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银行家(2020年10期)2020-11-06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智富时代(2019年4期)2019-06-01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银行家(2018年11期)2018-11-16舒兰农商行 陆续出台两款贷后管理实施细则吉林农业·下半月(2017年7期)2017-07-15旧信封故事会(2017年9期)2017-05-08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年4期)2015-05-04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7期)2012-04-24常回头看看金融博览(2008年8期)2008-09-09

相关热词搜索: 商业银行 线上 风险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