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提质培优”要求下中职校长领导力提升探究

发布时间:2022-03-24 10:55:52   浏览量:

陈禹 马婕姝

摘 要 加快发展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赋予了职业院校增强高质量发展适应性的新内涵,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基础,亟需提高质量本位改革创新的内涵建设力度和效度。在此背景下,作为推进中职学校校本化治理的关键,中职校长应在充分认知和理解德技兼修、工学结合的类型化育人机制应然诉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校本化专业人才培养实然需求,三全育人、三教改革的内生性实践演绎能然追求基础上,具体立足质量文化生态营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规划、课程教学诊改引导、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校企跨界合作联动、素养发展校本评估等中职学校实践路径探究,进一步深化问题自省、优化认知自信、强化研究自主、内化改进自觉,全面有效提升中职教育的校本领导力。

关键词 提质培优;中职学校校长;领导力提升;适应性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将“职教20条”部署的改革任务转化为举措和行动,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面对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深化强调校企联姻跨界、产教链接整合、教育共性与职教个性并蓄重构的类型教育本质内涵特征,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落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阵地,校长领导力建设已然成为了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

一、对标“提质培优”:中职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应然诉求

《行动计划》是“职教20条”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是国家职教发展宏伟蓝图的具体“施工图”。在明确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向的前提下,《行动计划》将职业教育发展宏观目标细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等10项重点任务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27条具体举措。这些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的落实,对中职学校校长领导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以政策为引领,增强顶层设计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落实党的职业教育方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导向與行动诉求的基层载体,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集聚变革,强化校长领导力顶层设计能力是中职学校改进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校长能否正确理解、深度把握职业教育政策决定了整个学校的发展航向,政治意识与政策能力是中职学校校长领导力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中职校长首先应明晰学校建设目标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1+X证书制度”“三全育人”“双高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诊改”“教材建设”“育训并举”“质量型扩招”等政策航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顶层设计,由上而下、系统化地对学校发展进行规划,是中职学校校长在新时代亟待增强的领导能力。

(二)以质量为本位,提升产教融合建设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始终是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价值和无法回避的主题。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更是进一步将质量保障作为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前,中职学校建设已然进入到“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重点、教学质量诊改运行机制建设为核心、院校自我质量持续诊改为关键的内生质量保证转型发展阶段”[3]。因而,中职学校校长领导力建设需以质量本位为核心。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校长以提升质量理念、完善质量标准、优化质量治理、营造质量文化等为着力点,引领学校形成择优集聚优质资源,适需激发办学活力,切实推进特色创新,与本地企业深度融合,寻求企业与学校发展的最佳契合点,提升整合把控的建设能力,最终实现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三)以制度为准则,深化学校系统改革能力

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灵魂,“三全育人”“三教”改革、招生就业是学校发展的血肉,学校教育标准体系、办学评价机制、管理队伍建设是支撑学校有序运行的骨骼。提质培优背景下,除对学校大质量发展观的要求外,与以往最大不同和特色体现在对中职学校制度体系建设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中职学校校长不仅要进行常规制度建设,还要思考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体系,保留独立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摒弃无效的、脱离实际的制度,建立分层分类、系统衔接的各项制度,并与原有制度进行整合、调整、运行、调适,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纵横紧密的学校制度体系,同时结合大数据平台,使制度数据化、现代化,全面应用到学校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

二、理解“提质培优”:中职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实然需求

面对时代背景与历史机遇给中职学校带来的全新任务和挑战,需要顺应新形势,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本质诉求,把准中职校长领导力目标的航向方位。

(一)深刻把握中职学校的价值领导内涵

“提质培优”对中职学校办学理念、方向有了更加明晰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向上独具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更加需要校园文化的引领,校园文化是办学理念的具象体现,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下成长,烙印下学校独有的标签。因此,中职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的发展核心领导者和决策者,培养大多数组织成员所共有的内生价值愿景是价值领导的核心目标。具体而言,中职学校校长要从愿景建构的理念目标和价值转化的行动目标两方面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形成符合学校发展愿景的办学理念。

一是愿景建构。内生愿景是中职学校校长价值领导理念目标的重要前提。愿景是人内心底的需求和发自内心的意愿,是人的内心对周遭世界的一种价值判断以及这种价值判断对未来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影响人对现实世界的观点和行动。这就需要学校领导者能够基于敏锐的洞察力,立足校本办学定位与办学理念,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模式等进行经验总结与问题反思,以把握全局为基础,以凝聚人心为重点,以激发自觉为导向,内生驱动学校的动态改进与持续发展。学校的教育愿景不是教育领导者的决策,而是大多数组织成员达成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共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时代、社会、经济的背景与需求密不可分。职业学校领导者,需要着眼于前景,有效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把握新时代赋予教育强调质量、强调全面发展、强调转型的新内涵,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实结合、知行合一等趋势,以对未来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院校改进等方面的远见预判,系统分析校本教育实践的实况与问题,充分把握现实与愿景之间的距离,认真谋划组织成员的成长与发展,全局化探析适合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愿景理念目标。

二是价值转化。相比于内生建构愿景理念,强调价值转化的职业学校内涵建设价值领导行动目标建构更为关键。具体而言,三方面的行动目标基本取向很重要。首先是向上追求与向下追问并重,生成价值认同转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向上追求,是一种相对宏观导向的共性诉求。每个职业学校在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师生素养、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基于实践经验探索生成的不同向下追问,促使职业学校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内生化的校本发展样态与范式。职业学校内涵建设需要价值领导,在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变化的形势同时,坚守职教本质属性与教育教学规律,基于共性化的向上追求,充分立足地情、校情、师情、生情等实况特征,引导组织成员共同探寻内涵建设的向下追问,进而生成愿景价值的群体认同转化。其次是面向他人与朝向自我融合,达成价值分解转化。价值愿景要切实转化为行动,既要关注方向,更要重视方法。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价值领导需要切实关注愿景的实践落实分解。立足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过程优化和行动导向改进,实现面向他人的引导与朝向自我的教育有机融合。在规划发展、专业建设、教学诊改、整合资源、制度管理、引领教师、调试环境等具体的学校工作中分解、消融价值愿景,切实达成内驱力的愿景驱动价值。最后是稳中求进与守正出新兼蓄,促成价值演绎转化。教育愿景的价值转化落实是一个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动态过程,需要稳中求进与守正出新兼容并蓄的持续价值演绎转化。职业学校核心价值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制度机制、流程、标准等管理手段的支持作用。促进价值转化,需要职业学校在已有教育实践经验传承基础上,立足职业教育服务的人本位、发展本位、问题本位、实践本位等行动问题反思,积极促进组织成员价值转化的行动改进与实践表达。

(二)有效把稳中职学校的教学领导变革

“三教”改革是中职学校系统改革的关键焦点。真正有效的教学创新往往是建立在优质、稳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的。随着中职学校教学诊改的深入推进,优化专业(学科)建设的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变革、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变革等已成为职教改革新形势下的新常态。从教学领导的角度來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以国家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为上位依据,以校本专业人才培养为载体,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合作为依托,创新探索项目化课程设计、模块化教学等教学变革,促进职教学生由重视结果的存储知识学习转向注重过程的行动导向应用知识学习,促进教师由浅层次的灌输式教学转向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地位的深度教学。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中职学校校长需以更为精准的决策力高效导航校本专业人才培养变革,切实将“三教”改革这一具体任务与学校就业、区域经济相联结。

具体而言,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行探析。一是以教育化思维决策教学变革。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教育化思维决策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变革,关键性前提是不忘本来,立足全面成长的基础性育人本位价值,进而探寻技能成才的附加性工具价值。二是以现代化思路决策教学变革。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实现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预期目标,需要职业院校能够以更为开放、前瞻的现代化视角,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结合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使命,充分吸收外来、内生实践转化,聚焦质量本质与特色品质,校本行动落实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积极促进全面、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系统推进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三是以专业化思想决策教学变革。教育领导的专业化,集中体现在领导课程教学与引领教师成长两个方面。职业学校教学领导的关键是加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教学创新与团队协作化的教师队伍建设。面向未来,职业学校应始终坚持职教类型教育特点定位,有效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以课程教学革命和教师素质提高为重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

(三)系统把控中职学校的组织领导效能

中等职业学校要真正实现内涵发展,聚焦执行力的制度领导保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制度领导是保障学校治理有序开展和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制度领导应系统化、实时性地把握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行动现状、需求与发展,以深化质量为核心、优化实践为导向、强化创新为动力、内化素养为保障,持续优化学校质量治理,动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中等职业学校的制度领导,需重点把握好宏观导向与内部质量两个方面的目标站位。

一是把握好国家教育治理的宏观导向站位。教育领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行“管办评”分离,必须加快健全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5]。《行动计划》提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依托专业设置,担负起社区指导和社区培训的职能,作为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二是把握好校本教育教学治理的内部质量取向站位。明晰内部质量保障的结构与要素,明确职责定位与职能分工,从经验治理走向科学治理,从制度治理走向文化治理,从科层式治理走向扁平化治理,从主观化治理走向信息化治理,积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具体而言,需要强调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强调制度领导的价值理性。制度领导的价值在于保障组织愿景与决策的落实,这既是领导者的义务与责任,更是学校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制度领导,需要立足职教本质属性,坚持科学理性,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的校本传承探索,坚持传统理性,更要立足学校专业(学科)建设、教学诊改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坚持创新理性,以制度领导促进与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更为扎实、成熟的教育教学实践。其次是强调制度领导的执行效率。当前,信息技术已经为教育服务提供了较为丰实、多元的便利途径。教育信息化平台管理已逐步走向常态化。教育教学状态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成为更为有效的内部质量治理手段。职业学校内涵建设需要制度领导,以更为精实的信息化素养,动态掌控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指标,通过结果量化分析与过程质性判断相结合,切实提升制度领导的执行力与效率。最后是强调制度领导的人本服务。学校作为社会的教育组织,最终指向是服务人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人本服务始终是制度领导的核心动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需要制度领导以机制规约为保障,更需要人本的共识契约驱动落实。

三、落实“提质培优”:中职学校校长领导力提升的能然追求

基于优质、稳定、成熟的工作经验总结,对“提质培优”的共性诉求作出更具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校本行动应答。立足内驱力领航价值领导、决策力导航教学领导、执行力护航组织领导的校长领导力维度,探求中职学校校长领导力提升应该关注的基础性和具体化路径。

(一)质量文化生态与过程培养规划:中职校长内驱力提升的主阵地

建构现代化的质量文化生态是职业学校教学诊改的根本方向。质量文化的核心是质量价值观。中职校长应立足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的向上追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追问: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否准确?办学理念有没有真正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进起到引导和驱动作用?学校的专业(学科)结构是否合理,专业(学科)建设是否优效?学校的管理制度根植于服务本位与人本发展,关注事的同时是否强调了对人的关注?学校的校园建设是否与精神文化相得益彰发挥了育人功能?如此,在动态持续的实践智慧积淀和与时俱进的职教理念更新中,逐步形成以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精神和制度为根本,以校本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持续化的教育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共识认同与群体落实为依托,系统化营造学校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各层面文化建设一体融通的良好生态。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多种条件,其中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关键要素。学校发展规划以推动学校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制定与实施规划为理性工具。基于学校发展历程、现状、趋势科学分析,立足学校共同愿景凝聚师生群体智慧,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诊改机制,对于职业学校统筹策划、驱动整体发展、协同发展、前瞻发展、实效发展、特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理念价值和行动指导实践意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需要领导者准确对标校本质量的提升发展,有效把握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价值、过程思维、过程要素等过程属性,基于先行经验总结和问题反思,群策群力,切实提升学校发展规划的驱动力。

(二)课程教学诊改与教师团队创新:中职校长决策力提升的主渠道

课程与教学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优化专业(学科)建设的课程教学变革是教育教学诊改工作促进校本内涵建设,夯实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底线的关键载体。要以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能力为主要抓手,提升课程教学的品位化。在课程结构方面,关键是以职业能力归纳为结果导向的课程内容为载体,探寻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演绎与创新。在教学模式方面,重点是立足行动导向,以国家教育教学标准引领下的职业学校自主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点,将标准作为校本教学质量的先导要求、教学实践的指导准则、教学诊改的引导遵循,多元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深度开发和转化专业(学科)的育人价值,重点强化教学模式实践突破。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关键是对接国家教育教学标准、教学能力比赛等上位要求,基于教师教学的问题诊改,高水平、结构化促进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的提高,重点优化教师教学中目标与学情、内容与策略、实施与成效、教学素养、特色创新等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创新举措。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职业学校内涵建设首先需要学校领导进一步夯实教师的教育情怀根基,这是关键的发展动力问题。赤诚的教育情怀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奉献,更需要教师以德为根不忘自强修身的行动表达。其次是转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从个体本位的教材型、经验型教学走向团队化的标准化、协作化、创新化教学。最后是支持与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所谓专业发展,专业是工具,发展是目的,实践是关键。基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深化立足专业实践智慧的视角,对教学创新理念引导下的课堂深度教学所需的专业理解与认知、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等进行更具质量的思行探索。基于教学诊改共识认同与合作联动形成的凝聚合力,教师引领团队化是中职校长领导决策力的具体呈现。

(三)校企跨界合作与素养发展评估:中职校长执行力提升的主旋律

作为跨界的教育,中职校长相比于普教校长,担负着更为复杂的学校教育治理职能,不仅需要研究职业影响下的教育问题,还需要关注教育影响下的职业问题。企业与学校合作联动,需要中职校长优化内部管理与调试外部环境并重,提升组织领导的执行力质效。聚焦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充企挖掘企业的实践优势,多元搭建合作平台,有效顺通联动渠道,巩固与拓展中职教育现代化校本治理的外联开放性和内生融合性,切实促进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培育的人本理性价值和工具理性价值的双达成以及学生就业与升学需求的双满足,积极彰显中职教育人力资源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潜力。

教育评价本质上反映的是对教育教学的价值判定和实践改进的思考。本质上来说,技能是人化的技术,面对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变革发展,面向未来的人才需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关注的绝不仅是职业技能,更应是立足未来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素养。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与学情特点,需要在更为复杂的情境中审思、探索、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中职学校应在教学诊改中落实课程思政,切实以教育教学为主渠道内化理想信息、劳动精神、职业道德等素养,有效提升学生满足、国家发展的必备品质,深化推进“五育”并举融合,保障学生具备实现生命价值与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崔岩.质量保证:成就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源动力[J].中国高教研究,2018(8):3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5]教育部.關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Z].教政法[2015]5号,2015-05-04.

猜你喜欢适应性速生白榆组培苗在馆陶县的生长状况及其适应性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10期)2017-06-09SDN在通信网中的适应性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8期)2017-05-16刍议杂草在园林绿化中应用中国绿色画报(2017年2期)2017-04-06金黄熊猫树引种适应性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22期)2017-03-24语言学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的后现代主义适应性研究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12期)2017-03-20从文化学角度看心理健康观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会计基础工作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5期)2016-04-14不同大豆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5期)2015-03-23区域试验玉米品种(系)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的GGE双标图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5期)2014-10-28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2级新生适应性调研结果与分析教师·中(2014年5期)2014-07-21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领导力 中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