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博物意识引领下的幼儿园美术馆环境创设思考

发布时间:2022-03-26 11:01:51   浏览量:

张静宜

一、理解博物意识下儿童美术馆教育的核心价值

近年来,博物馆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幼儿园中也不例外。幼儿园也将博物意识作为统领幼儿园博物馆环境、资源的创设与课程实施的依据。美术馆作为博物馆的场馆之一,本文将其定义为一个儿童能够感知、欣赏和创造美的艺术作品并提供多种操作机遇的场所。儿童可以在美术馆中亲身体验、直观想象、自由表达、艺术创作;
可以在收藏、陈列、探究、体验中获得发展与成长。因此,深入理解儿童美术馆教育的核心价值,对于美术馆环境的创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明晰什么是博物意识。虞永平教授指出:“博物意识就是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意识。”作为教师,一方面自己应该树立博物意识,在美术馆的环境创设中提供丰富的材料与资源,促进幼儿的多元能力发展;
另一方面应该培养儿童收藏意识、观察意识、欣赏美与创造美等博物意识,促进儿童經验的持续不断生长。

其次,我们应该理解儿童美术馆教育的核心价值。第一,儿童美术馆有别于班级内的美工区。它宽敞且富有艺术感的环境、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给予儿童美的冲击,能在现实场景体验中提高儿童审美观察与审美力。第二,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呈现,给予儿童艺术再创造的兴趣与动力。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这些呈现的艺术品都是吸引他们表达与创作的来源。第三,混龄的艺术活动,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儿童在美术馆中可以接触不同年龄段的伙伴,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往往大孩子比小孩子有更多的经验,“大带小”活动中他们可以相互学习,在互动中发展能力、碰撞想法,发展自信心与责任心。同时小年龄的幼儿在模仿、互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经验的提升。这样互动性的美术活动有助于提高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达和创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等。

二、源于幼儿的艺术潜能,创建“博”的美术馆空间环境

楼毕生教授认为:“儿童天生对艺术有着吸收和表达的潜在可能性,如果在童年的生活中,提供艺术的诸多因素与之发生关系产生相互作用,那么儿童的艺术潜能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就很有可能被埋没。”因此,儿童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需要有环境这一重要条件的支持。

创建“博”的美术馆空间环境是指以儿童为中心,顺应儿童的生活,创设一个宽松、宽敞且具有美感的艺术环境。首先,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支持了幼儿的艺术创作。在舒适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教师允许他们发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艺术想象,允许他们独立或者合作进行艺术创作,允许他们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分享作品,交流经验。在这个环境中,教师给予了儿童极大的自主与信任,有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其次,一个富有美感与艺术感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也给予了儿童美的感知与体验。从直接的摆放作品到将儿童的艺术作品美化后艺术地呈现,从单一的墙面装饰到墙面——地面——空间三维的装饰,从孤零零的艺术作品呈现到将儿童的奇思妙想与童言稚语辅之左右,环境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进入美术馆的儿童与环境达到了相互交融的一种境界。儿童艺术潜能的种子,在这样的美术馆环境中不断地得到润物细无声般的滋养、成长。

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博”的美术馆活动材料

美术馆中材料的提供不仅关系到教师开展这个活动的目标,支撑着活动内容的开展,更是儿童在活动中主要的互动对象。艺术创作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观念与情绪、展示个人体验的方式。在美术馆活动中儿童使用材料的过程该是一个形成个别化经验的过程。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幼儿使用材料的方式是开放的,任何利用材料的表现方式也是被积极肯定的。

提供“博”的美术馆活动材料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好,也不等于材料越丰富越能够促进儿童的艺术表达与创作。事实上“儿童往往在通过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探索有限数量的材料时,能够获得最为独特的趣味”。在艺术活动中,是儿童的材料选择,而不是数量决定了审美活动的质量。因此,提供“博”的活动材料不应该只关注材料的不同特性,而是充分关注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儿童对于材料的使用方式和材料表达的个人意义。正如在高瞻艺术课程中强调的“单项深度”,关注对一类材料的深度探索,关注每个儿童独特的探索与表达方式。等儿童对这一种材料熟悉之后,就做好了艺术表现的准备。

四、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博”的美术馆系列主题活动

虞永平教授提出:“建设博物馆意味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呈现一些具有重要博物价值的事物、现象,供幼儿观察、操作和欣赏。”在美术馆开展的主题应该从儿童的生活中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除此之外也应该关注到美术馆活动相比于班级的美工区应该更具广度和深度,开展系列的主题创作,儿童的经验得以纵向地延续发展。

创设“博”的美术馆主题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是指美术馆中所开展的活动应该丰富多样,充分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例如,在我园美术馆中开设了“纸艺区”“波点区”“陶土区”等供儿童选择。在形式方面,是指美术馆中的艺术创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儿童可以独自创作也可以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一起创作;
儿童可以选择不同区域的活动,也可以在同一个区域中持续不断地探索。

五、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创设“博”的美术馆活动记录方式

儿童在美术馆中的学习是儿童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知识是人类对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的解释,所以没有绝对的知识。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知识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是儿童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得的。儿童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作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与促进者,帮助儿童用自己的感官感知外部世界,获得经验。儿童主动建构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在儿童美术馆中,更多关注儿童的自主意识,强调的是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

创设“博”的美术馆活动记录方式,就是要让儿童的学习主动并且能够看得见。记录的方式有调查表、计划书、记录表、幼儿作品、照片等形式,活动中充分留下了孩子们活动的痕迹。不同的活动区域适合不同的记录方式,例如,在沙画区儿童的作品不易保存,儿童可以自主拍照的方式,记录保存自己的作品,教师也可以通过儿童的作品记录分析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在纸光影区,儿童需要先进行镂空画面的设计,通过选择不同的灯光色彩以及灯光的距离进行艺术表现,儿童可以在探索中和探索结束后记录自己的发现。总之,儿童在美术馆的活动往往不是单一的美术活动,而是一个综合的学习发展过程。儿童可以自主选择某一事物或者现象来深入地进行观察、追踪和记录。在美术馆活动开展中,教师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幼儿主动计划、积极探索,通过记录反思评价。这是一个发现、创作和分享的快乐过程,融入了动态的内容,体现了儿童的思维与创作过程。

在儿童美术馆的环境创设中,我们秉持“博物意识”,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表达与创作以及多元能力的发展。“博”字具有广、大、多、厚之意,幼儿园美术馆的环境应更加民主、舒适,材料提供应更有利于儿童的持续深入探索,主题活动的开展应更能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同时多种多样的记录方式也呈现了儿童不同的探索与创作过程。如此的博物馆美术活动,就更能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博物美术馆创设美术馆里的少年文化交流(2019年11期)2019-12-13“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博物馆奇妙页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美术馆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6期)2018-02-10美术馆的怪物传说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17年12期)2017-12-21Beijing Diabolo MuseumCHINA TODAY(2017年11期)2017-11-17“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博览群书·教育(2017年2期)2017-05-16Forbidden Money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6年5期)2016-01-10天津宝成博物苑中华奇石(2015年11期)2015-07-09加州美术馆焦点(2014年6期)2014-08-19

相关热词搜索: 博物 创设 美术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