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朴敬淑
摘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农业技术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延边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经过多次改革,延边州逐步健全了“州、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认真履行职责,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开展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为我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调研报告
2020年延边州各县市根据县(市)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启动了乡镇机构改革,目前改革已基本完成。“藏粮于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入户要靠推广,为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农业现代化提供高质高效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近期我站组织人员下到全州7个县(市)10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 延边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1.1 职能履行情况
各县(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合并后按照“三定方案”的要求,主要参与制定县市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和培训工作,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的咨询服务,工作职能基本没有变化。
1.2 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
乡镇改革前延边州8个县(市)的管理体制及模式是:敦化市、安图县、汪清县、图们市、和龙市5个县市共乡镇站三权管理在县级主管部门;珲春市、龙井市2个县市乡镇站三权管理在县、乡共管;延吉市乡镇站三权管理在乡镇政府。通过这次改革,各县(市)66个原乡镇农技推广独立法人机构被撤销,全部合并到乡镇综合服务站,“人、财、物”三权全部归属乡镇政府管理,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只负责业务指导。
1.3 机构及队伍
据2021年6月份调研数据,全州8个县(市)级10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1人(其中正高3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39人、技术员和无职称5人;研究生8人,大学本科55人,大专26人,中专14人;年龄51岁以上36人,41~50岁29人,31~40岁28人,30岁以下10人;非农专业毕业生31人。
全州66个乡镇级农技推广岗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其中高级职称69人,中级职称58人,初级职称41人、技术员和无职称9人;研究生6人,大学本科65人,大专53人,中专53人;年龄51岁以上82人,41~50岁66人,31~40岁22人,30岁以下7人;非农专业毕业生48人。
1.4 经费供给及财政支持
各乡镇经费支付与管理权全部由县下放到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福利、保险等个人待遇全部纳入财政全额拨款,整体待遇水平明显提高。均享受乡镇补贴,但有毒有害津贴落实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普遍反应农技人员下乡用车费、油费很难解决,连参加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参观及培训等活动发生的差旅费报销拖欠情况严重。
2 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顺
乡镇改革后,上级业务部门与乡镇政府之间没有建立很好的联系和协作管理措施,技术推广与服务在乡镇工作中没有硬性指标,大部分乡镇政府部门对农技推广工作还未真正重视。乡镇站的一切工作以乡镇政府安排为主,对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工作落实不力,县、乡两级推广机构相互脱节,导致乡镇农技推广职能弱化,业务工作落实困难,制约了其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2.2 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三权”下放后,一方面受财政分级管理影响,乡镇投入农技推广资金少,工作经费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另一方面鉴于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局限,存在整合使用资金的情况大有所在。经费无来源渠道,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在试验、示范、推广与应用,技术下乡服务性的工作,经费保障。另外,参加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参观及培训等活动也得不到资金的支持。
2.3 专业人员流失严重
乡镇改革后,乡镇级别已脱离了农技推广,农技推广人员拆分到其他科室承担新的岗位职责,或多被安排从事乡镇日常事务性工作,人员流动性大,造成工作岗位空缺,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比改革前2019年年底数据相比,县级和乡镇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减少8.85%和35.87%。农技人员只有1人的乡镇19个,2人的占乡镇16个,无农技人员的乡镇共有4个,占总数的59.09%,阻碍农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农技人员自身服务能力不足
一是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专业匹配性差,非农专业毕业生在县级和乡镇各占技术人员总数的30%和27.12%。二是年龄50岁以上农技人员县级和乡镇级各占技术人员总数的34.95%和46.33%,未来几年,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面临退休,缺人情况将更为严重。三是新进人员的不足或对进入人员把关不严。同时存在即使涉农大学生来了,被调离岗位或因农村工作环境差、任務重等因素,出现重新考入或调到别的部门的现象。四是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的机会少,知识陈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学习培训不够,创新能力不强,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五是缺乏激励机制。农业科技人员长年工作在农村,工作环境和待遇不高等原因,乡镇推广工作很难留住人才,造成农技推广队伍不稳。
3 对策及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公益性推广服务机构,承担着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主要责任,其发展程度与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间加强沟通协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研究解决乡镇改革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棘手问题,扎实有序推进乡镇改革,把科技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并建议政府部门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农技推广服务职能,适当减少农技人员其他行政工作任务,确保农技推广职责职能的有效履行。
3.2 理顺管理体制
在当前乡镇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扭转一些乡镇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的弱化和错位。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构建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巩固和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和职责的正常发挥。二是加强县级推广机构专业能力建设,使其成为县域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实施主体,不断探索完善“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加强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对乡镇级的指导作用。三是根据机构设置,明确镇政府的职责和义务。在考核监管上,建议将农技推广工作检查纳入乡镇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中,制订和完善督查、考核等相关配套措施。
3.3 加强财政保障
乡镇农业推广机构承担着为“三农”服务的主要公益性职能,农技推广经常性业务工作经费长期缺乏,弱化推广体系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提供和保障农技推广机构必需的办公场所、试验示范场所、推广和培训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不断提高技术推广的现代化水平,与其目标任务相适应。二是提高从事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农业技术人员本职工作环境和待遇不高等原因,乡镇很难留住人才,保障和增加农技推广工作的经费,能有效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推广效率。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技推广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都发生了翻天地的变化,基层农技人员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于新产业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培养基层农技人员,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一是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加快知识更新力度。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更高层次的培训机会,努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二是建立和完善聘用制度、考核制度等激励性用人机制,确保农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建立起一支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三是严把入口关,完善基层农技人员进入机制,选拨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符合法定要求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采取农技人员“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为输送后备人才和新鲜血液。四是实施特聘计划,充分利用特聘农技员的实践经验发挥技术服务和带动作用。
3.5 创新服务方式方法
农技推广体系应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为中心,以农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服务模式,使农技推广工作更加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确保农技服务与时俱进。一是农技人员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便捷服务,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融入农业发展变化,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前、产中、产后的多个环节中去,开展多方位的服务。二是加强信息建设。加强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利用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渠道,推进“互联网+农技推广”,开展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技术推介等活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确保示范推广引领作用。通过试验示范基地的展示,为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展示农业科技成果,提高推广效率。四是在服务对象上,以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转变,重点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
3.6 建立多元推广制度
一是在推广主体的構建上,坚持以公益性推广服务队伍为主导,把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成能够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服务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二是随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生了变化,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的科技服务,满足服务对象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有效衔接机制。
参考文献
[1] 谢建华,王汝荣,白应刚.湘西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12,28(3):4-5,16.
猜你喜欢调研报告基层基层部队伙食保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食品安全导刊(2020年7期)2020-08-04基层治理的三重境界决策(2020年4期)2020-06-21十堰城区医养结合调研报告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4期)2017-10-18大学毕业生汉语言相关能力的调研报告新校园·上旬刊(2017年1期)2017-06-05走基层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基层治理之路全国新书目(2016年3期)2016-04-20戈浩避暑山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大陆桥视野·下(2016年1期)2016-03-15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调研报告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年9期)2015-11-14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4年10期)2015-03-30基层管理能否少盖点章党建文汇·上(2014年10期)2014-10-29 相关热词搜索: 种植业 农技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