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目标·队伍·核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之道

发布时间:2022-03-30 10:51:35   浏览量:

高广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经过长期奋斗,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值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这个庄严的政治承诺,进而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做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地朝着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做到这一点,还有两点要素至关重要:一是坚强的干部队伍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二是党的领导核心起着把握方向、擘画顶层设计的关键作用,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概言之,目标、干部队伍、领导核心三者层层递进,内在密不可分,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

一、明确的奋斗目标:现代化

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现代化。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现代化建设置于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位置,逐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主要方面的现代化蓝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虽经历过挫折,但在改革开放前已经形成了独立且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一宏伟目标的高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的现代化?标准又是什么?世界在看,中国在思。当打开国门、举目四望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发现:世界经济在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对巨大的发展差距,中国共产党只能根据“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找寻符合自己实际的现代化路向。经过通盘考虑,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蓝图,“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社会的提出,调整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更加契合中国的实际。

重大战略目标,需要重大的战略部署来实施。党中央深思熟虑、科学调研论证,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按照既定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前两步发展战略先后提前实现。党中央在综合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把21世纪头20年分为两个10年: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第二个10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党的十六大正式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头20年称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经过21世纪头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决胜期的各项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在此基础上又分两个阶段作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有明确、坚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分步部署、实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大历史财富和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不懈奋斗,按照既定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既是历史的经验,也是成功开辟未来的一把关键钥匙。

二、有力的组织保证:干部队伍

现代化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后最大的政治。路线、目标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为决定的因素。换言之,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必须选拔培养大批的干部作为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

面对干部队伍政治不纯、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的严峻状况,党中央提出了干部“四化”方针,并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解决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问题。邓小平说,“现代化和干部年轻化相关,没有年轻人不行。”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清理“三种人”、成立中青年干部管理机构、拓宽干部选拔渠道、开展干部教育工作、建立第三梯队、设立干部离退休制度等,把一大批年轻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确保了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0世纪90年代,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21世纪,就必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造就大批能担当跨世纪重任的干部队伍。江泽民指出,“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推动干部交流、建立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出台并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向先进典型学习、开展“三讲”教育等措施,加强了优秀领导干部的选拔培养,优化了各级领导班子,确保了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统筹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又要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要统筹好国内外关系。要胜任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中国共产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新的形势,党中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中国共产党在选拔干部中突出政治标准,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在选人用人中坚持“四凡”“四必”,即在提拔干部中做到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目的在于破除选人用人中“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取人”的问题,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实践证明,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干事创业的主心骨:领导核心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政党,皆需要一个由先进分子组成的、有权威的领导核心。这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乏其述。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遭失败的教训时就指出了集中和权威的重要性。列宁指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同时,他还指出“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一个政党,没有领导核心,就像群龙无首,没有主心骨,不会制定出伟大的奋斗目标,做不出具体的战略部署;纵使具有宏大目标,也不会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巨大成就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启示就是中国共产党有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核心的形成和确立,一方面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干部队伍发挥了中枢神经的作用。

领导核心的确立须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毛泽东指出:“一个国家的党不自己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有理论基础的核心骨干是不行的。”鄧小平在论及党的领导核心时指出:“华国锋只是一个过渡,说不上是一代,他本身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就是‘两个凡是。”这些论述都是从领导是核心的基础这个意义上讲的。换句话说,领导核心是大脑和中枢。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既体现了理论的前后相承和与时俱进,也体现了党中央的顶层谋划。

这些理论以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举旗定向和顶层设计的指引作用。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战略部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命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改革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进一步筑牢了党的建设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时代命题,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着力发展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问题。党和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理论是要付诸实践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顺利贯彻执行,就是因为领导核心发挥了中枢作用。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康的干部队伍从组织上确保政令畅通。这样,党中央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各级领导干部只有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领悟党的重大战略及其部署,才能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切实做到全党定于一尊,做到真正维护核心。

扬帆正当时,浪恶有飞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远景已经绘就。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下齐心,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前进,我们一定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辉煌。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实践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6CDJ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法学博士,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领导核心干部队伍小康社会破译决胜全面小康的价值密码新华月报(2021年5期)2021-03-0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工作内涵探究青年时代(2019年31期)2019-12-24元治理视域下“一核多元”治理体系构建路径研究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2期)2019-05-13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感受速读·下旬(2016年10期)2017-05-0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青春岁月(2017年4期)2017-03-14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全国新书目(2016年6期)2016-07-11基于工作嵌入模式的干部绩效管理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32期)2015-12-08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紫光阁(2015年7期)2015-07-07浅谈油田二级企业机关党建创建活动与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动态分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年4期)2015-05-07

相关热词搜索: 小康社会 建成 队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