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文化全球化”现象对东西方绘画艺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4-04 10:38:10   浏览量: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由此引出了“文化全球化”这一概念。本文将重点讨论人类文明历史上不同时期“文化全球化”对东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东西方艺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互异;
融合;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9-143-03

【本文著录格式】李想.“文化全球化”现象对东西方绘画艺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19):143-145.

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奥多尔拉维特在他的文章《市场全球化》中规范提出了“全球化”这个概念。他提出:全球化是经济市场引起的各个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的相互依存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报纸上就出现了“全球化”这个词汇。20世纪90年代,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以及“文化全球化”等一些跟“全球化”有关的概念和观念也逐渐产生了。“全球化”这个词汇也开始被广泛地引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世界经济、文化等进程的加速发展,也使全球的贸易、金融、投资等经济要素日益融合,关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问题的讨论也一直被世人所探讨。本文将重点讨论“文化全球化”在人类文明历史不同时期对东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东西方艺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一、文化的“互异”与“融合”是“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必然

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据了解,对全球化范畴的理解一般分为以下四类:一、“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各个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了世界经济整体。二、“文化全球化”在政治、思想、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三、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研究领域学者都在自身领域从自身感受出发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进行了一定概念上的解释。四、全球化描述的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社会生产等方面的一系列融合变化。从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形成开始,国际分工的形成促进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各种知识理论体系的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宗教文化产生的影响到如今的经济、资本、信息和本文即将探讨的艺术领域的跨国流动和资源配置都属于全球化的范畴,都是全球化的表现[1]。

就文化而言,“文化全球化”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顾名思义,世界上的一切文化在“互异”和“融合”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的大范围内流动的现象就可以称之为“文化全球化”,可以将其概括为是带有全局性、超国界的具有影响力的行动。由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思想大大超越了历史上的其他时期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范围,社会上不同文化体制下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这样的流传和融合趋势就造成了全球文化的普遍传播。随着地球上各个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绘画艺术也出现了碰撞和交流,即:有了文化交流之后才出现了绘画艺术的融合和交流。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交流过程中必定会出现摩擦和冲突,也因此形成了国家、民族之间“文化全球化”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平衡各个国家、种族之间文化冲突和交流的关系,使本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融合下,还能生存、发展、再创造,也成为谈及文化交流时的一个重要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必定是一个多层次的互动过程,人们的意识逐渐整体化,但与此同时,文化的发展也遵循着文化的多样性、和谐与共融的原则,“互异”与“融合”在不断的交流中共同向前发展。

二、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碰撞与交融推动了不同时期“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文化全球化”可以理解为“互异”文化之间跨民族、具有全局性的文化交流现象。在人类文明源源不断发展前进的历史长河中,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阶段,这种全方位的文化大碰撞现象开始出现了。地球上的人类在世界上作为一个整体首次出现,这就是世界全球化的开端。据历史记载,从公元15世纪开始,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和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货币,欧洲的奥斯曼帝国同时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陆路贸易通道。于是新兴的欧洲资产阶级发起了通往亚洲的航海运动的新探索。连通了新世界的海洋之路即新航路的开辟对全球各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和交流都显现出了重大的、非凡的意义,它是第一次实现全世界跨国家、跨种族、跨文化的整体经济交流,带动了观念的碰撞和交融,从而导致社会风尚与政治局势、文化艺术的多层次、多维度发展。这种东西方“互异”文化的思想冲击造成了东西方艺术领域绘画艺术的一次明显碰撞。此后,东西方的绘画艺术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求同存异、交融发展迹象。

东西方绘画艺术在进行交融发展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固有差异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西方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导致了东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差异。西方国家学习绘画教学艺术和东方绘画的艺术发展更是在理念、技法、效果等方面各有千秋[2]。第一,在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影响下,东方绘画注重主观思想的表达;
西方文化受古希腊神学的影响,绘画中更加注重体现客观现实,也就是所说的“东方重神韵,西方重形似。”第二,东方传统绘画技法以中国画为代表,擅长用线,俗称“以线塑型”。中国画家以线条的粗细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来传达不同的境界;
西方绘画则相反,着重通过物体块面的塑造和光线的亮暗来表达物体的边界,塑造物体的形象,作品边界不描线。因此,东方绘画作品就比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多了写意色彩。第三,东方绘画技法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西方绘画则擅长运用光影效果来表现画面的内容。第四,大多数东方绘画作品不注重透视技巧的运用,西方绘画为求写实,在绘画过程中运用多种透视手法。第五,东方绘画不研究人体构造、不重视解剖学,西方人物画则非常重视解剖学的学习和运用。

公元16世纪之前,东西方艺术也曾有过交流和碰撞。比如公元9世纪,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方之间进行商贸往来时,曾在西方社会宣传东方艺术品的精美;
公元13世纪,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期间,曾对东方的艺术和文化非常欣赏,并帮助其在西方广为流传,甚至影响了西方后来的社会变革思潮。公元16世纪后,尤其是在17世纪至18世纪,东西方绘画艺术第一次达到文化交流的高潮时期。

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首先以实例来讨论西方绘画艺术对东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在古代中国与欧洲的相互文化往来交流方面,明朝中后期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元16世纪,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了中国,为古老的东方大地带来了欧洲传统绘画和版刻技术。早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的艺术技艺和作品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这显然是由于审美不同而产生的结果。在对东方艺术并不十分认可的情况下,利玛窦决定运用欧洲艺术品完成传教的任务。于是他使用了宗教题材绘画。据记载,他曾在1601年向皇帝展示了他带到中国的圣母像和基督像。明末学者程大約专程从安徽奔赴北京,请求得到利玛窦手中一部分版画作品。而后他对这些作品进行改变,收集在《程氏墨苑》一书中,用线条取代了部分的阴影来表现衣物等不同质地的质感,题材上也增加了圣母高鼻梁深眼窝的形象。书中还收集了4幅描绘《圣经》故事的宗教画。从形式上看,这本书中的插画已经具有了十分明显的西方绘画艺术色彩。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后来,利玛窦又同李之藻合作绘制了一幅大型的世界地图,即《坤舆全图》。李之藻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学习利用了西方艺术技法。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七大奇迹的题材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书籍插画以及清代早期的瓷器装饰中。除此之外,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曾学习利用利玛窦传入中国的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画进行东西方结合与改造,并运用到他的系列作品《耕织图》中。在《耕织图》系列创作中,焦秉贞运用中国绘画的传统构图方式,同时采用西方透视技法,以中西结合的方式创作出一系列流传甚广的宫廷画。除程大约、李之藻、焦秉贞外,还有很多古代著名画家也受到了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将西方绘画技法运用到中国传统画面的细节之处,使作品中描绘的风景、人物、花鸟、物品等绘画对象更加写实,为了视觉中心更加突出还加入了光线的运用,这是东方绘画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有力见证,证明了当时东西方艺术的大力交融。

除传教士利玛窦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西方艺术传播的影响外,第二位对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画家是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年),郎世宁抵达中国。他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就是作为天主教耶稣教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由于观念不同,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传统原则中远近配合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因此他建议康熙学习正确的透视法则。后来,官员年希尧和郎世宁还一起完成了一部反映透视问题的著作,此书是第一次在东方作品中介绍透视和投影以及人物面部光影问题。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家孙威凤、永泰等人传授欧洲的油画技法,从此,欧洲油画风格也开始在清朝宫廷流行。与此同时,不仅是绘画艺术上,在宫廷绣品、饰品、装潢等方面,西方艺术的装饰意味开始显现。郎世宁在向中国传授西方绘画技法的同时,也热衷与和其他画师学习不同颜料在绢上作画的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他还多次亲自为亲王们画像,他所画的《果亲王允礼像》就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而从郎世宁的作品《乾隆戎装像》中,大家也可以明显看到画面中乾隆皇帝的面部表现手法中运用了阴影技法,人物的眼窝处有强烈的明暗对比,帽子和衣物也运用高光和阴影来表现出不同材质的质感。整幅作品以人物和马为题材,色彩大胆鲜亮,与中国传统帝王肖像画有着明显不同。郎世宁还大胆探索中西绘画结合的道路,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画法,被称为郎世宁新体画。据说,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还记载了很多郎世宁的油画作品。这些都为后人见证着“文化全球化”时代东西方艺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道路。

其次,再来讨论东方绘画艺术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公元16世纪,这是西方社会认识并理解东方艺术的开端。随着世界航运航线的日益通畅,葡萄牙人从东方带回欧洲的瓷器,很快就以其精细的质地和华丽的样式同时带着浓厚的东方神秘感在欧洲国家流行起来,并在西方形成了一股热捧东方瓷器的潮流,能够拥有中国的瓷器甚至成为当时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公元17世纪,法国凡尔赛宫中处处摆设着来自神密东方大国的艺术品,而且在绘画设计作品中也富含了东方的绘画艺术元素。诞生于法国18世纪20年代,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的艺术特征的洛可可艺术,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可以说深受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东方绘画艺术对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造型手法和东方审美趣味方面的影响。在欧洲18世纪的壁毯、纺织品、瓷器和家具上,随处可见带有东方审美趣味的人物、花鸟,甚至还有中国的龙纹装饰。二是在艺术气质不同方面的影响。东方传统绘画和工艺品都带有一种潇洒之气,西方艺术家为了追求这种潇洒之气,曾掀起一阵艺术上的“中国热”。三是东方工艺品的输入使得一些艺术收藏家的趣味发生了变化,东方工艺品供不应求,仿制品在制作过程中自然就融入了东方元素[3]。比如洛可可时期的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布歇,创作了诸如《中国皇帝上朝》《中国周制婚礼》等许多具有中国风的作品。那个时代,中国风成为西方国家上层社会时尚潮流的代名词。英国著名艺术史家休·昂纳在他的文章《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一书中,认真分析整理了欧洲现存的具有中国元素的瓷器、绘画、家具、建筑等,对西方文化社会领域内中国风的兴起、兴盛及其没落的历史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梳理。

三、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文化全球化”时代东西方艺术间的必然性

纵观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文化发展之旅都曾经出现先是相互排斥后是相互融合的趋势,这是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过程或阶段。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尽管东西方艺术互相影响,但值得一提的是,双方都没有脱离自身的文化基础。两种文化在无意识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需要、相互融合,而并非直接进行简单粗暴直接的抄袭和模仿。双方的精神内核依旧深深地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保留了自身文化的深刻内涵。

回望人类几千年以来的文明发展史,人类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在逐渐提高,原来受地理和空间等环境因素限制的隔绝逐渐被打破,世界日趋成为一个各方面利益相关的社会整体。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无疑是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面临文化冲突、文化殖民等问题上的最佳选择。

人类生生不息,在社会文化发展的漫漫历史长卷中,各个国家、民族之间在社会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不同文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求同存异”,既是对“和而不同”思想的借用,也是在此基础上的传承和升华。同时,这也是对中国古代“共生”思想的简单总结和概括,是对文化交流和摩擦的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考方式。这种文化发展的理念为处理民族之间社会文化存在的差异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反映出各个国家、民族之间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反映的是东西方绘画艺术在发展上的新需求,显然,只有在这样互相学习和理解、取长补短的前提下,才能够促进世界文化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树立多样化的艺术观念,对中国在实现“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社会现实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荣新江. 还原中西文化关系的历史全貌[N]. 北京日报,2020-3-20.

[2]刘发开.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共存逻辑[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0-19.

[3][英]迈克尔.苏利文. 东西方艺术的交流[M]. 赵潇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想(2000-),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绘画。

猜你喜欢融合发展印刷术的发展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21年4期)2021-05-06刚柔并济小资CHIC!ELEGANCE(2021年12期)2021-04-19多彩融合安邸AD(2021年2期)2021-03-24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一带一路报道(2020年1期)2020-06-19破次元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24期)2019-08-15阅读理解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19年7期)2019-06-11融椅设计(2019年8期)2019-05-20区域发展篇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1期)2017-02-05图说共享发展群众(2016年8期)2016-08-15图说创新发展群众(2016年3期)2016-03-09

相关热词搜索: 求同存异 东西方 全球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