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信息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2-04-10 12:39:55   浏览量:

朱秋博 白军飞

摘 要:农村信息化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信息化对农业农村发展影响方面的研究文献,文献回顾的重点是从信息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今后的相关研究应从关注农村信息设施“有没有”向农户“是否有效利用”信息的影响研究转变,还应着重关注信息化对农业农村影响的异质性和由此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以及信息化发展可能给农村地区带来的潜在负面效应。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农村发展;文献综述

一、引言

21世纪初期以来,我国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发展。2005年,中央首次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有关农村信息化方面的问题。随后的“一号文件”中均指出要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村村通”“宽带下乡”“信息进村入户”“益农信息社”等信息化项目陆续在我国农村地区推进和实施。除基础设施外,商务部和农业部等部门围绕“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商、电商扶贫等重要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继而提出“数字乡村战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三农,引领、推动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是我国農村信息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交汇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亟待加快推进,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提供新的发展动能。目前,在资源、环境、市场等多重约束下,我国农业发展亟需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和生产方式,迫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对于农户来说,现阶段他们面临着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转移就业增收空间收窄、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精准对接,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那么,信息技术作为当今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状况呢?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了信息化在促进三农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国内外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ICT)和农村信息化相关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重点关注信息化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信息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二、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与传统方法相比,手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且成本低[1-3],能够使农户及时接收到高效的农业信息(包括先进农业技术、天气、病虫灾害预警、农业生产知识以及农业市场信息等),从而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做出更加优化的生产、收获、存储及市场等决策,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关于信息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农产品市场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尽管已有研究普遍认为信息化对农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是针对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以及不同农产品等的研究结果仍然是不一致的。

(一)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信息化能够帮助农户作出更加优化的生产决策,实现其利润最大化。西奥多·舒尔茨(1987)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把传统农业部门的农户看作是理性的,即在特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追求最大利润的个体,他们能够根据价格等信息做出理性的选择,并调整生产要素组合达到最优配置。但是,农户由于条件限制,获取信息的成本往往较高,从而缺乏充分的信息资源帮助他们做出最优决策。因此,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能够帮助农户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更高利润。

在现有文献中,一部分研究关注了信息化对农户种植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如,Cole & Fernando对印度农业信息系统的评估结果显示,定期提供农业信息使得农户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多,且当农户获得更多与农业投入相关的信息(如种子、农药价格等)时,他们会相应改变投资策略,从而种植获利更多的农作物[4];Nakasone et al.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农户可以找到更多获利机会,则能够改变生产要素的分配和种植结构,从而提高农业生产力[5];Goyal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增加了农户19%的大豆产量,最终使农户的净利润提高了33%[6];Casaburi et al.对肯尼亚SMS信息系统的评估中发现,该系统的使用提高了11.5%的甘蔗产量,这种影响在那些没有经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中更加显著[7];然而,在Casaburi&Kremer的一项相似的研究中却并没有发现产量的提升[8]。

另一部分研究关注了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在实证研究领域,许多学者研究了信息化对生产率的影响,但是结论并不一致。一方面,部分学者发现信息化与生产率提升之间并无显著的联系,Brynjolfsson把这种现象称为“生产率悖论”[9],之后,Kettinger et al.和Carr均证实了“生产率悖论”现象的存在[10-11];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发现,信息化对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Lichtenberg、Dewan&Kraemer及Shao&Lin[12-14]。具体到农业领域,于淑敏等、韩海彬和张莉、朱秋博等认为,信息化是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15-17];但田涛和李玮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内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并不相同[18];尹宗成认为,在不同区域内,以交通和通信支出表示的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也不相同[19]。

(二)信息化对先进农业技术使用的影响

信息化提高了农户对先进农业技术采纳的积极性。许多国外学者均证实了信息在农户使用先进农业技术或实践中的重要性[20-21]。Lohr&Salomonsson认为,信息被视为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有效激励措施,因为信息很容易在农村地区传播,而农户对农业技术信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22]。Burton et al.和Genius et al.分别使用了来自英国和希腊的调查数据,探讨了信息获取与有机土地转换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信息促进了农户经营有机农场[23-24]。Gandhi et al.运用匹配法对印度数字农业项目(Digital Green)做了评估[25],该项目主要是通过视频向农户推送农业技术相关信息,作者发现使用该项目时村庄的农户更可能放弃传统农业生产方法而使用新技术。Larochelle et al.探索了一个厄瓜多尔信息项目的影响,该项目用信息技术培训小农户并通过短信对农户进行提醒[21]。作者发现,这些提醒对农户采用新做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Ma et al.使用2013年对甘肃、陕西和山东苹果农场的调研数据检验了我国苹果生产农户接受有机农场的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在所有影响因素中,信息获取对苹果农户采纳有机农场的边际贡献最大[26]。

(三)信息化对农产品市场效率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看,信息化工具的使用能够通过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而提高农村市场效率[6]。传统经济理论假设市场参与者(农产品市场中指农户和收购商)有充足的信息做出最优的决定,而事实上,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市场较分散的地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农户和收购商均面临着较大的信息搜寻成本[27]。因此,不完全信息不仅会影响农户的最优决策,还会使得市场之间的农产品价格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市场非效率[28-30],而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市场参与者的信息搜寻成本。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经典搜寻理论,信息搜寻成本的降低可以增加空间套利机会,从而进一步减少均衡价格分散并提高市场效率[31-32]。

有关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对农户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影响,以及对农户与收购商讨价还价和谈判能力的影响[5, 27, 33]。一部分学者发现了信息通信技术的积极影响。Tack&Aker以Stigler的搜寻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信息搜寻行为与农户最优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手机带来的信息搜寻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农户的保留价格以及交易市场的咨询数量,降低了市场之间的价格离散[34, 35]。Jensen在对南印度渔业市场及渔民福利的研究中表明,手机的使用可以方便渔民在市场上找到更多的买主并实现套利,减少了未售鲜鱼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渔民利润,同时使得市场上的鱼价开始趋向集中[28]。Aker&Mbiti对2001—2006年尼泊尔的粮食市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手机的普及减少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了粮食市场效率,从而使市场中粮食价格的离散程度下降了10%[32]。Burrell&Oreglia发现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让农户可以及时联系买家以及冷链系统,有效避免了易腐产品(鱼)因滞销而造成的浪费[36]。Svensson&Yanagizawa对乌干达市场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他们的结果表明,通过MIS接收到市场价格信息的农户的收购价格提高了15%,销量也由此增加,从而最终使农户的粮食收入提高了55%[27]。此外,Courtois&Subervie、Goyal和Muto&Yamano在不同国家均发现了类似效果[6, 37 ,38]。

但是另一部分研究发现,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效果也并不一定显著。Hildebrandt et al.对ESOKO项目的随机试验结果表明,该信息系统对不同农作物的作用不同,使用该系统能够提高山药的价格,但是并不能提高玉米、木薯和花生价格,但能够显著提高农户与中间商讨价还价的能力[39]。Fafchamps&Minten对印度地区农业信息系统的使用做了一项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系统与不使用该系统农户的收购价格没有显著区别,作者解释为农户对信息的利用能力较低,并且大多数当地农户只有一个市场渠道[33]。Mitra et al.在西孟加拉做了一个随机试验,通过手机向农户推送马铃薯的价格信息,但却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他们的收购价格。这主要是由于在当地农产品市场中零售商不是直接向小农户收购农产品,而是通过中间商来收购,因此农户无法将它们获取的市场信息转化为谈判能力[40]。除了简单的提供价格信息之外,Camacho&Conover在哥伦比亚针对价格和天气信息系统做了一项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信息系统的使用并没有提高农户的销售价格,也没能增加农业收入以及家庭支出[41]。我国学者许竹青等对海南省“农信通”的影响效果开展入户调研,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信息对农户销售价格的影响以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其研究结果表明,“农信通”为农户提供的有效信息能够显著帮助农户提高易腐农产品(豆角)的售卖价格,但对易储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却不显著[42]。尽管许多研究证实,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提高农户的谈判能力,但是一旦收购商具有垄断力量,农户也无法通过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与收购商进行谈判,因为农业供应链常常被具有较强市场力量的中间商所掌控,而他们对市场更加了解[6, 40,  43]。

这些似乎矛盾的结果部分是由于各国和各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不同,或是其他的市场失灵造成的,另一部分则可能由于各地区农户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同,信息利用能力较低的农户可能在短时期内无法将信息转化实际生产力。

三、信息化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信息搜寻成本会对劳动力就业产生影响。斯蒂格勒1961年开创的信息搜寻理论(Search Theory)对分析劳动力市场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理论的基本原理为: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充分,关于空缺职位和工资的信息是不完善的,不同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劳动者往往会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在劳动力市场中进行工作搜寻。而信息搜寻是有成本的,当搜寻收益大于搜寻成本时,进行工作搜寻是有益的,但是若成本过高,工人可能无法对劳动力需求作出及时反应,从而将会导致市场非效率。

许多研究认为,快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显著降低信息搜索成本,从而直接影响人们的就业和转移决策[44-48]。Klonner&Nolen使用1995-2000年的家庭面板数据,对南非农村劳动力市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手机的使用使得当地的就业率增加了15%,增长部分主要以女性就业和工资性就业为主,而农业就业大幅减少,尤其是男性[49]。Batzilis et al.也发现手机覆盖率增加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率[50]。Muto利用乌干达农村94个社区856户家庭2003和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手机使用与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影响。其结果表明,家庭有手机的农户更有可能离开农村去城市找工作,信息通信技术给社会网络匮乏的农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在城市就业的可能性[51]。我国学者Lu et al.使用1993年和1995—2000年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以固定电话为例研究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固定电话的使用使得劳动力外出的比例提高了2%,这种影响对于之前有较少外出务工人员的村庄更大[52]。Zhou&Li使用2005年和2013年中国社会调查数据研究了新媒体覆盖对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新媒体使得农村地区非农就业率提高了10%—20%,从而增加了农户收入,作者认为新媒体是农户脱贫的一个重要方式,并且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53]。可见,信息化发展将有助于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以及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增加非农就业是减少农村贫困、增加农户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信息化能够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来增加农户收入[54, 55]。

從已有文献上来看,国外学者对信息化与非农就业的关系给予了大量关注。在我国,虽然关于促进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文献有很多,但是在信息化这一关键要素的研究上还稍显匮乏。刘晓光等认为,现有关于劳动力转移及其分配效应问题的研究仍然缺乏对转移障碍和成本问题的深入探讨[56]。由于成本的存在,农业劳动力并不能实现在农业和非农两部门间的自由流动,而是会遇到各种阻碍。其中,信息搜寻成本就是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并非所有农户都能从信息化的发展中受益,其影响取决于农户对所获信息的利用能力,信息利用能力较低的人群能否通过信息化的发展实现有效转移、增加收入尚不可知。因此,还需对信息化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可知,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关于信息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尚存在一些未来仍需继续进行探索和提升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关注农村信息设备“有没有”向“是否有效利用”的影响研究转变。目前,大多数相关文献的研究重点在于农村信息设施或农户信息设备(如手机)“有没有”所带来的影响,而缺乏对农户是否真正“有效地利用了信息”这一问题的关注,缺少对农村手机等信息移动终端设备具体应用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以及对于农户自身信息利用能力的衡量,这使我们无法清晰地知道农户到底能从信息化设备中获取多少有用的信息。

第二,关注信息化影响的异质性问题。在微观研究上,大部分研究只关注了信息化的平均作用效果,缺乏异质性分析,尤其缺乏对弱势群体(如低收入农户、信息利用能力较差的农户)是否能够享受信息“红利”的重点关注,也即“数字鸿沟”等问题。由于信息利用能力、自身人力资本积累以及经济条件等差异,并非所有农户都能从信息化的发展中受益,异质性分析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利用信息化促进三农发展的有效建议。

第三,关注信息化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的潜在负面效应。现有文献更多地关注了手机、网络等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增产和增收效果,但信息技术发展是把双刃剑,有其潜在负面影响,这可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化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会使得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可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需要进一步检验和讨论;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和各类社交应用软件的发展,手机、网络成瘾问题泛滥,若不提前预防可能会对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积累以及乡村文明等产生不利影响。未来研究应着重探讨信息化可能出现的一些潜在负面效应,并探究可能的规避措施,才能使其正面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

参考文献

[1] CHEN L D, CHEN J N. The Role of the Medi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J].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2006, (03):
4-7.

[2] RANG C, Ma Z. Review of the New Media and Traditional Media Development in 2009[J], Modern Audio-visual, 2010, (01):12-16.

[3] AKER J C. Dial “A” for Agriculture:
Using ICTs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1, 42(06):631-647.

[4] COLE S A, FERNANDO A N. The Value of Advice:
Evidence from Mobile Phone-Based Agricultural Extension[C].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13-47, 2012.

[5] NAKASONE E, TORERO M, MINTEN B. The Power of Information:
The ICT Revolution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J].Annual Review of Resource Economics, 2014, 6(01):533-550.

[6] GOYAL A. Information, Direct Access to Farmers, and Rural Market Performance in Central India[J].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010, 2(03):22-45.

[7] CASABURI L, KREMER M S, MULLAINATHAN.Harnessing ICT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Kenya[C].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2014.

[8] CASABURI L, KREMER 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firm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a large agribusiness company in Kenya[C].PEDL Research Note, 2016.

[9] BRYNJOLFSSON E.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3, 36(12):
66-77.

[10] KETTINGER W J, GROVER V, GUHA S, et al.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Revisited:
A Study in Sustainability and Performance[J].MIS Quarterly, 1994, 18(01):31-58.

[11] CARR N G.IT Doesnt Matter[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3, 81(05):41-49.

[12] LICHTENBERG  F R.The Output Contributions Of Computer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A Firm-Level Analysis[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1995, 3(03-04):201-218.

[13] DEWAN S, Kraemer K L.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8, 41(08):
56-62.

[14] SHAO B B M, LIN W T.Measuring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chnical Efficiency with Stochastic Production Frontiers[J].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01, 43(07):447-456.

[15] 于淑敏,李鵬,朱玉春.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02):171-173.

[16] 韩海彬,张莉.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5,(08):11-21.

[17] 朱秋博,白军飞,彭超,朱晨.信息化提升了农业生产率吗? [J].中国农村经济,2019(04):22-40.

[18] 田涛,李玮玮.农业信息服务的生产率增长效应检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1(04):1-5.

[19] 尹宗成.农业信息服务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M].武汉大学、美国James Madison大学、美国科研出版社.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0),2010:5.

[20] ADEGBOLA P, GARDEBROEK C,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Sources on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Modification Decision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7, 37(01):55-65.

[21] LAROCHELLE C, ALWANG J, TRAVIS E, BARRERA V H, DOMINGUEZ ANDRADE J M. Did you really get the message? Using text reminders to stimulat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J].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9, (04):
548-564.

[22] LOHR L, SALOMONSSON L. Conversion Subsidies for Organic Production:
Results from Sweden and Less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5, 22(02):133-146.

[23] BURTON M, DAN R, YOUNG T. Modelling the Adoption of Organic Hort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he UK Using Duration Analysis[J].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3, 47(01):29-54.

[24] GENIUS M, PANTZIOS C J, TZOUVELEKAS V.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Adoption of Organic Farming Practice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6, 31(01):93-113.

[25] GANDHI R, VEERARAGHAVAN R, TOYAMA K., et al.Digital Green:
Participatory Video and Mediated Instruction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J].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10, 5(01):
1-15.

[26] MA W, MA C, SU Y, et al.Organic Farming:
Does Acquisition of the Farming Information Influence Chinese Apple FarmersWillingness to Adopt? [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7, 9(04):14-15.

[27] SVENSSON J, YANAGIZAWA D. Getting Priced Right:
the Impact of the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 in Uganda[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9, (02-03):435-445.

[28] JENSEN R. The Digital Provi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rket Performance, and Welfare in the South Indian Fisheries Secto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 122(03):879-924.

[29] CONLEY T G, UDRY C R. Learning about a New Technology:
Pineapple in Gha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100(01):35-69.

[30] MAERTENS A, BARRETT C B. Measuring Social Networks"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dop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3, 95(02):353-359.

[31] REINGANUM J F. A Simple Model of Price Dispers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87(04):851-858.

[32] AKER J C, MBITI I M. Mobile Phon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frica[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1, 24(03):207-232.

[33] FAFCHAMPS M, MINTEN B. Impact of SMS-Base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on Indian Farmers[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12, 26(03):383-414.

[34] TACK J, AKER J C. Information, Mobile Telephony, and Traders" Search Behavior in Niger[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4, 96(05):1439-1454.

[35] STIGLER G J.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1, 69(03):213-225.

[36] BURRELL J, OREGLIA E. The myth of market price information:
Mobile phon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knowledge in ICTD[J].Economy and Society.2015, 44(02):271-292.

[37] COURTOIS P, SUBERVIE J. Farmer Bargaining Power and Market Information Servic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5, 97(03):953-977.

[38] MUTO M, YAMANO T. The Impact of Mobile Phone Coverage Expansion on Market Participation:
Panel Data Evidence from Uganda[J].World Development, 2009, 37(12):1887-1896.

[39] HILDEBRANDT N, NYARKO Y G, ROMAGNOLI, SOLDANI E. Information is power? Impact of an SMS-based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 on farmers in Ghana[C].Working paper, 2014, available at https://editorialexpress.com/cgibin/conference/download.cgi?db_name=NASM2014&paper_id=856.

[40] MITRA S, MOOKHERJEE D, TORERO M, VISARIA 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Middleman Margins:
An Experiment with Indian Potato Farmers.HKUST IEM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5-29, HKUST Institute for Emerging Market Studies, Hong Kong.2015.

[41] CAMACHO A, CONOVER E. The Impact of Receiving Price and Climate Inform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C].Working Paper, Document CEDE No.2010-40, 2010.

[42] 许竹青,郑风田,陈洁.“数字鸿沟”还是“信息红利”?信息的有效供给与农户的销售价格——一个微观角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3,12(03):1513-1536.

[43] AKER J C. Does Digital Divide or Provide? The Impact of Cell Phones on Grain Markets in Niger[C].Working paper,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8, No.154:261-272.

[44] WINTERS P, JANVRY A D, SADOULET E. Family and Community Networks in Mexico-U.S.Migration[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01, 36(01):159-184.

[45] MUNSHI K. Networks in the Modern Economy:
Mexican Migrants in the U.S.Labor Market[J].Qua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 118(02):
549-599.

[46] YAMAUCHI F, TANABE S. Nonmarket Networks among Migrants:
Evidence from Metropolitan Bangkok, Thailand[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2008, 21(03):649-664.

[47] HANSON G H, MCINTOSH C. The Great Mexican Emigration[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0, 92(04):798-810.

[48] AKER J C, CLEMENS M A, KSOLL C. Mobiles and mobility:
The Effect of Mobile Phones on Migration in Niger[C].Proceedings of the Ger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Conference, Berlin 2011.Verein für Socialpolitik, Research Committee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2:735-765.

[49] KLONNER S, NOLEN P J. Cell Phones and Rural Labor Markets:
Evidence from South Africa[C].German Development Economics Conference, Hannover.Verein für Socialpolitik, Research Committee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

[50] BATZILIS D, DINKELMAN T, OSTER E, THORNTON R, ZANERA D. New cellular networks in Malawi:
Correlates of service rollout and network performance[M].African Successes, Volume III: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215-245.

[51] MUTO M. The Impacts of Mobile Phones and Personal Networks on Rural-to-Urban Migration:
Evidence from Uganda[J].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 2012, 21(05):787-807.

[52] LU Y, XIE H, XU L C. Telecommunication Externality on Migration:
Evidence from Chinese Villages[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 39:77-90.

[53] ZHOU D, LI B Q. How the New Media Impacts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J].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017, 9(02):238-254.

[54] OTSUKA K, ESTUDILLO J P, SAWADA Y. Rural Poverty and Income Dynamics in Asia and Africa[M].Routledge, 2008.

[55] HAGGBLADE S, HAZELL P, REARDON T. The Rural Non-farm Economy:
Prospects for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J].World Development, 2010, 38(10):1429-1441.

[56] 劉晓光,张勋,方文全.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5,38(03):145-170.

(中文校对:李阳)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zation 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 Literature Review

ZHU Qiubo 1, 2 BAI Junfei 1, 2*

(1. Beijing Food Safety Policy & Strategy Research Bas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impact of IT applic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s on the impact of IT application o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mainly focusing on the impact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labor transfer. We suggest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more on farmers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 facilities, instead of the availability of rur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or the adoption of farmer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t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impact of IT application which may lead to "digital divide", and the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 on the rural areas.

Keywords:
IT applicatio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literature review

(英文校譯:陈琳)

猜你喜欢文献综述信息化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9期)2021-09-22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8期)2021-09-10月“睹”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年4期)2021-06-06“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17年12期)2018-03-28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法制博览(2016年12期)2016-12-28市场营销管理研究方法综述商场现代化(2016年21期)2016-10-21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商(2016年6期)2016-04-20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研究文献综述消费导刊(2015年9期)2015-11-18利率对股票价格影响的文献综述智富时代(2015年3期)2015-05-22

相关热词搜索: 综述 文献 信息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