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风文明建设的时代价值与现实路径

发布时间:2022-04-11 11:46:05   浏览量:

关帅 王佳丽 杨庆毓

摘要:乡风文明建设为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同时也在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国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必须转变工作机制,提升创新性,提高主体性认知、丰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完善乡风文明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风文明建设;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D641

一、新型城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国家新型城乡关系的有力支撑。但是国外的城镇化经验表明,乡村最终走向凋敝,甚至消亡。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人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成为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作为区别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否会与其走同一条道路?习近平指出:“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 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求是,2019(11):4-10]因此,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城乡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是历史必然。

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针对传统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4-03-16].]重点解决“人”的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二)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建设是对长久以来我国“两个文明”发展不平衡的反思,也是对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做出的回应。其内容是对传统农耕文化、治理思路与现代工业文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性发展,展现现代农业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应该达到的一种状态。乡风文明建设是对社会关系所做出战略性调整,使其符合现代化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发挥促进社会生产力进步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作用。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明确:谁是建设的主体?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风文明建设的时代价值

乡风文明建设是为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并为其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并且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城镇化人口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适应性问题。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心聚力

习近平多次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力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最大的‘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09-21]]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需要汇聚14亿中国人的力量。在物质文明富足的前提下,保障精神文明持续发展,为城市发展不断输送新的、具有较高服务意识、综合素养较强的新劳动力,是中国加快城市化、全面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的时代要求。农民对家国、义利的看法绝不是纯粹的精神文明领域,需要不断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服务来体现和引导,以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为实现强国梦培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新人才。

(二)为实现共同富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经验示范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民转变为新市民,传统与现代、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碰撞难以避免地发生在村民身上,在这种情况下,乡风文明建设能否有针对性地解民忧、排民恼、安民心,就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家庭的幸福与个体的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如何与社区治理有效结合,通过具体实践总结经验,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范式依据。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更多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三)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体现在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它的根与魂起源于乡村社会的农耕文明。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不断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巩固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培育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苗”,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时代之“花”。

文化自觉是对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化产生的根源、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对待自己的文化能够用客观的视角和态度进行评价和反思,对待其他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气度和胸怀。以史之“镜”照亮现实,以他人之“镜”反观自身,以达到“觉醒”之态势。这不仅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更是对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中彰显。既有新面貌,又不丢老祖宗,将传统优秀文化与城市文化实现交流融合,以增强传统优秀文化的时代魅力,彰显其韧性和自信。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

乡风文明建设就必须要深刻把握村庄变化的特点,及其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公共服务能力,从多方面激发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实效性。

(一)转变工作机制,提升创新性

乡风文明建设主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基层党组织,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二是人民群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切身参与者和实践者;三是农村社会组织,展现基层自治水平和能力。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发挥主体功能,共同构建文明乡风。

1、构建乡风文明建設融合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组织力和领导

基层干部是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领导者。提高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促进职能的转变,即促进向上依靠政治力量、向下组织政治动员的纵向视角向与以社会动员为依托的横向视角相结合方面转变,顺应乡村与城镇化相伴而行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风文明建设,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和活力。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对片面发展这一思想进行转变,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从而令这两方面实现共同发展。基层干部要充分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在促进乡村经济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政策学习和对先进经验的学习与总结,树立起“互联网+”与融媒体的思维,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使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有效衔接构建并不断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融合创新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对基层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通过对先进经验的学习和推广,带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2、完善乡风文明建设评价体系

第一,成立文明实践工作站,明确责任和目标体系。文明实践工作站作为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具有权责明确的特点,专人专项对接服务,能够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质量。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评定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性,在此评价体系中需要明确谁来评价、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文明实践工作站应是乡风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当中的评价者,作为农村基层职能部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最为直接的感受。

第二,完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以提高乡村整体文明程度为立脚点,涉及文明行为践行情况、文化活动的数量与质量、文化设施的覆盖率及使用情况、农村人口学历、家庭和谐程度等,能够反映村民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转变的可行性指标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农村居民行使监督权,又享受乡风文明建设带来的优秀成果。因此,在考核标准的制定和考核过程中都应该尊重民意,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度。

第三,恢复奖惩机制。奖惩机制一方面是对文明行为的肯定,能够在群体中国树立起践行文明乡风的典范,发挥各类道德模范的典型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是对不文明行为的反对和矫正。奖罚分明既是公平公正的体现,又展现基层的自治水平和能力。

(二)增强主体意识、提升文化自觉

要通过建设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进行,要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使乡村居民摆脱乡村就是“贫窮、落后”代名词的观念,使其了解在市场化条件下,农村也可以大有作为。通过多方联动,形成促进发展的合力,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

1、留得住、引得进、育得出建设主体

首先,要把乡村建设好,从根本上转变乡村居民对乡村社会的传统认知,使乡村居民“留得住”。按照乡村居民的意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需求,满足乡村居民医疗卫生等硬件设施需求和文化娱乐需求,将村庄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的美丽乡村,让村民在乡村社会里也能享受得到与城市对等的生活水平,并且拥有更加清新的空气和更加自由广阔的空间。

其次,运用经济政策鼓励,确保人才“引得进”。用鼓励激励的方式吸引具有乡村“情怀”的大学生、退伍军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等人才积极投身于乡村,将其自身带来的思想与乡村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同时需要依靠具有新思想、较高能力、较广见识的“新乡贤”发挥“余热”,引导乡村居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最后,要积极促进教育以及培训机构的建设,保证人才“育得出”。培育人才是发展的内生动力,由外在依赖转为内部创造,才是提高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持久动力。加强建立乡村与高校或其他学习型组织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搭建起一条人才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平等流动的“人才直通车”。

2、发挥社会组织的带动性功能

完善“一约四会”,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自治中的带动性功能。作为乡村自发组织成立的管理本村事务的自治组织,在城镇化过程中仍需向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转变,但其职能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即在乡风文明建设或社区治理中发挥引导人们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新风尚的向往。使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3、鼓励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

文化自觉的过程就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与审视的过程,也是将其与现代技术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焕发生机的过程。通过建立传统优秀文化纪念馆或村史馆、编撰优秀文化纪念册等方式,不仅仅是对当代人们的教育,更是点亮后世对文化延续和发展的“火种”。将文化记忆“封存”在历史中,展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回荡在人们的脑海里,埋藏在人们的心田里。形成厚积薄发的力量源泉。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意识不仅得到彰显和提高,还能够促使群众加深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促进群众对其的思考与发展。

(三)丰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增强文化自信

必须坚持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适应居民对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新需求,必须坚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与更新,平衡新市民最迫切的公共设施服务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定期对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维护与更新,包括文化娱乐设施、书籍、体育运动设施以及其他文化政策的普及等等。习近平同志在2006年提出:“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全面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条件,全面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习近平.发挥“三农”工作优势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J].今日浙江,2006(07).],又在2018年再次提及“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60]同时,“新农村建设要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1-22.]

不仅要通过多种村宣传栏、公众号、宣传标语、简易画、顺口溜等方式,还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深刻把握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宣传必须遵守的原则是“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求是“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创新宣传理念”,目标是“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将时代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2-314]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共产党员网[2017-10-2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新华社[2018-09-26]

[3]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4-03-16].

[5]文丰安.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经验、梗阻及新时代方案[J/OL].东岳论丛,2020(05):70-77.

[6]陈心颖.新型城镇化中“人”的现代化解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36-44.

[7]唐兴军,李定国.文化嵌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J].求实,2019(02):86-96+11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风文明建设研究”(2020Y0323)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650504

猜你喜欢时代价值新型城镇化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资治文摘(2016年12期)2017-07-14当代大学生心目中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传播策略未来英才(2016年23期)2017-03-0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圩古镇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商业研究(2016年8期)2016-12-2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商(2016年32期)2016-11-2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及机制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12期)2016-07-11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化的研究商(2016年4期)2016-03-24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力武术研究(2015年11期)2015-12-23注入时代气息,革新历史教学文理导航(2015年16期)2015-06-18周恩来精神与时代价值分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年10期)2014-11-17

相关热词搜索: 城镇化 路径 文明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