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都宜
摘 要: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高校图书馆对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对其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图書馆;角色定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保护传统文化和保护文化多样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之前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强烈冲击,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消失。高科技的发展使文化遗产的传承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的记录者、历史的传承者需要抓住机遇,将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继续发扬光大。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比如,民间流传的一些无形的文化,包括民间习俗、传统手工艺术等,这些艺术表现都是人类的瑰宝,是先辈们在实践和历史文化的洗礼下创造的宝贵财富,是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是伟大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凝聚着先辈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是人类历史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证明,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民族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不断传承和保护,进一步促进现代文明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真实反映和记录了以前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沟通和交流,所以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而言,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同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特征,区别于有形的物质文化,它本身无法产生影响,必须进行组合,共同影响,产生协同效应。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依附于人类本身才能发挥作用,必须依赖人类才能将文化传播出去。
比如,通过语言进行引导或者人类亲自去传播等。正因为这种特性,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延续下去,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是脆弱的,一旦出现断层,传承将无法继续下去,也就意味着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俗话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下去的社会存在基础越来越薄弱。同时,随着社会发生不断发展变化,许多非物质文化受到旅游业、移民、战争、环境破坏、农村城市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使其无法顺利延续下去,许多和传统相关的物品和文化已经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我国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我们国家从始至终一直都十分看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目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依旧存在许多困难,尤其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有许多困难。
比如,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只关注申报,不重视保护,为了满足自身经济利益私自进行盲目的破坏性开发等。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人们齐心协力,防止人类智慧的结晶从我们这里断层、遭到破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二、高校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中的优势
1.人员科研能力优势
现在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逐渐消失。国家相关保护文件中重点提出,分析、认定、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不断加速发展步伐,要重视公共文化机构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针对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等,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创办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进行展览教育。
高校图书馆具有文化底蕴丰厚等独特优势,高校本身就有许多教授和专家,具有人才优势,有利于学术研究,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利用高校图书馆不仅有利于研究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方面存在的难题,还有利于解决实践难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保护和留存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有助于增强高校图书馆相关人员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能力。
2.信息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人才济济,专业人才众多,尤其拥有图书情报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加之设备和技术比较先进,有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图书管理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保护信息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料遇到突发灾难,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工作和后续的资料整理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天然优势。
3.教育方面优势
要想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社会人员的普遍接受,并得到有效传播,最重要的是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熟知和认可它,而高校图书馆则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首先,高校图书馆有专业的传播服务平台,给保护和传播工作的进行提供了足够的资源。
其次,高校图书馆中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开办与之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程,不但使学校第二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能够有助于传承我国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发扬光大。
最后,高校图书馆在致力于发扬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自身文化底蕴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助于其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三、高校图书馆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加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这不仅是一项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而且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高校图书馆对保护文献等相关资料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1.获取和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参与者
高校图书馆在获取和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不再局限于传统方面。比如,之前仅仅是单纯地对印刷型文献和影像资料进行保存,而现在更多的要求是把这项工作与民间艺术家进行合作和沟通。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其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地方存在的各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数字信息资源,实现了非物质遗产的多类型保存。
2.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者
从国际角度考虑,世界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是指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防止其消失殆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可以结合传承一起开展,高校图书馆就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者。
四、高校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发挥效用。
1.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的系列讲座
在高校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受众范围比较广,不仅对学生开放,同时老师也可以参加讲座,师生共同探讨、沟通和交流,深受听众的喜欢,在高校师生中效果很不错。
2.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
通过开设该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学习各地方的民间工艺、曲艺、文学等理论知识,学生还可以集体组织去参观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并且通过和民间艺术工艺传承人进行探讨,深入民间实地考察,加深对非物质遗产文化的理解。同时,该选修课程能够充分借助高校的优势在保护和传承中培养孕育出许多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专业人才。
3.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通过高校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作,相互提供更直接且更具有针对性的优势资源。为了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的顺利教学,高校图书馆可以和相关专业的课题组一起规划,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为了加快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速度,提高信息传播和科学交流的效率,高校图书馆可以专门增加学科馆员,辅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工作。学科馆员不仅拥有专业教育背景,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特别熟悉,同时获取文献能力也比较强,能够借助信息资源处理的先进技术开展工作,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其中,学科馆员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积极主动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沟通,提供图书资源搜索帮助,时刻关注和跟踪课题研究动态,获取相关有用的信息或数据后,及时进行反馈,做到事半功倍。通过这样一系列程序,使得获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加,最终取得数量丰硕的科研成果。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合作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研资料,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相关课程,丰富了教学的参考资源。建设虚拟博物馆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数字化技术手段,高校图书馆人才济济,专业人才众多,尤其拥有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人才,加之设备和技术比较先进和现代化,有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建数字图书馆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保护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完好无损的存在下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实现“五位一体”,从而达到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另外,高校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保护信息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料遇到突发灾难,如火灾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工作和后续的资料整理工作。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教育增加学生对我国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局限和狭隘的,需要各个方面协同合作,产生协同效应。只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交流,不仅是横向,还包括纵向的合作,去粗取精,取长补短,才能提高共享性,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在共建共知共享中提高工作效率。综上所述,各地政府或相关机构部门在制订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计划,建立保护领导小组时,应该把高校图书馆纳入进来,并且应是主要成员,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度,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更加科学化和完整化。
五、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步入到信息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媒介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建设现代公共图书馆的过程中新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借助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新媒体理念应运而生,这种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新媒体交流平台也就应运而生。通过运用新媒体平台,有助于增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信息的流动性,增加读者获得图书信息的方式,缩短读者日常搜索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多样性。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大数据技术使用越来越频繁,大数据不仅可以提高获取数据的速度,为高校图书馆数据支撑方面做出贡献,还可以提高准确度,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和具有针对性的服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人们享受到更多福利,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对于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体验感更强,提高了师生读者的满意度和信服度。随着移动AR技术的使用,移动终端能够对实体进行识别,将有可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六、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媒体应运而生,人们对于获取信息的手段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而是更多借助新媒体技术,它经历了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它不仅丰富了相关图书的阅读方式和手段,同时也增强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效果明显。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迫在眉睫,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殆尽。在未造成严重后果前,积极行动,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赵燕玲.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乔 敏.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J].办公室业务,2016
[3]古 珊.高校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作用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2
[4]刘海锦,李翠华,杨思玉.高校图书馆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5]郁丹彦.高校图书馆如何保护和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井冈山大学为例[J].中国报业,2018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角色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元化角色定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3期)2017-02-06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专题片研究声屏世界(2016年11期)2017-01-10浅析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广西教育·A版(2016年11期)2017-01-03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及能力塑造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及能力塑造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药市场化经营模式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研究非遗网络化保护的重要性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4期)2016-11-09“代建制”模式下项目投资控制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29期)2016-07-19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戏剧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芗剧传承与发展戏剧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遗产 物质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