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把脉命题特点,精准实施备考

发布时间:2022-05-07 17:45:02   浏览量:

唐惠忠

一、2019—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分析

综观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紧贴时代精神,强化对学生情境写作与思辨能力的考查,着意引导当代青年涵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奋斗精神。具体而言,近三年30道高考作文题凸显了以下三大特点。

(一)呼应社会关切,突显培根铸魂理念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文章合为时而著”,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应时顺势而且“接地气”的特征十分明显。例如2021年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由“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引出主题,充分发挥了导向功能,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这一重大问题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人生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天津卷的“中国面孔”、北京卷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2019年天津卷的“爱国情怀”、北京卷的“2019的色彩”等,同样鲜明地彰显了时代主题。

2.立足全面发展,关注青年成长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构建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是落实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对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等的实施作了细致部署。2021年高考作文在引导体育教育等方面,精心设计,富有匠心。如全国新高考Ⅰ卷考查“体育之效与强弱之变”,题目材料选自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该文是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代表性文献。供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之间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引导其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与此类似,2021年北京卷的“论生逢其时”与“这,才是成熟的模样”,2020年全国Ⅱ卷的“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全国Ⅲ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2019年全国Ⅰ卷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全国Ⅱ卷的“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全国Ⅲ卷的“画里话外,师生情长”等,也积极关注青年使命,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很好地将考试评价与学生健康成长结合起来。

3.瞩目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2021年作文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格外关注,如全国乙卷的“‘弓矢的’的智慧启示”。材料首先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目标等,再以扬雄的设喻进行举证;
任务驱动则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之上。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而全国新高考Ⅱ卷的“写人与做人”,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古代的“为人之道”,也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此外,2020年全国Ⅰ卷的“历史人物评说”、北京卷的“一条信息”,2019年江苏卷的“五味调和,共存相生”、上海卷的“寻找‘中国味’”、北京卷的“文明的韧性”等,其核心指向也在测查考生的文化修为、文化认知。

(二)加强情境设计,对标课标“学习任务群”

1.“情境”设计,亮点频现

2021年作文试题切实践行新课程标准中“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方针,坚持学科特色,紧密衔接课程标准,可谓亮点纷呈。如新高考Ⅱ卷的作文“写人与做人”,通过材料情境(一幅有关写字“描红”的四格漫画)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的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以文章的形式呈现个人的思考。该题所展示的“情境”,可谓新人耳目。此外,如2020年新高考Ⅱ卷“带你走近”的主持词、浙江卷的“难免会产生的落差或错位”以及2019年全国汉语卷的“奥运我最爱”等,也为考生创设了丰富多元的试题情境;
2021年全国乙卷作文,则设置有“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的任务指令。

2.教考衔接,直接对接“学习任务群”

2021年语文卷在落实教考衔接、强化融会贯通,尤其是在对标“学习任务群”的考查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如全国甲卷作文材料中有“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的表述。其中,《为人民服务》号召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沁园春·雪》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主人,充分彰显了革命的人民本位理念;
《荷花淀》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坚贞勇敢的性格精神;
《红岩》讴歌了革命烈士的牺牲精神。考生需对这些作品进行回顾,梳理其内容,归纳其精神,而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出其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语文素养的水平层次;
同时,试题列举这些考生曾经学习和接触过的作品,一方面可以指引其回归教材、回归课堂,另一方面也合理地组成了一个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引导考生深入体会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自觉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领会试题的命意指向——“可为与有为”。

(三)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语文作文究竟该考查什么,向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从学科特性看,作文对于考生能力的检测应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辨、探究创新、语言表达等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事实上,“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正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内容。

1.批判性思维:强调审慎思辨

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能运用已有知识审慎思考、分析和推理。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的任务要求“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具体说来,就是考生立意时既可以认同与肯定,也可以思辨并否定(包括部分否定)。反向(辩证)立论至少包括(:1)做人与描红本就是两个概念,自己的人生需要自我开拓、发展创新,哪有什么范本可供“一笔一画”照着临摹?(2)“调和折中”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体现,在某些情况下固然有利于调节矛盾,可是对于国人性格中的妥协性,我们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吗?(3)所谓“藏而不露”“缓缓出头”,是不是与“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保守思想颇有相通之处?当今时代,直面竞争而勇于成名成家才是值得肯定的。又如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江苏卷作文“你未来的样子”,也都通过创设充足的思辨空间,使学生能在求索中体会到理论思辨的重要性。这方面的典型试题,还有2019年上海卷的“被需要”等。

2.辩证思维:突出理性与客观

辩证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它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体育之效与强弱之变”,其在引领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理性思维,相反鼓励考生辩证“观照”——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和“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也就是说,考生完全可以运用唯物辩证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来深化自身对题意的认识:(1)“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这是因为,一方面,所谓的“强”可能只是天生的机缘巧合获得的,不是靠个人后天努力争得的,故而没有资格拿来炫耀;
另一方面,这个所谓的“强”或许只是暂时的,一旦“滥用其强”,无度虚耗,终会由盛转衰,故而没有必要以此张狂。由此看来,强者需要戒骄戒躁,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时时刻刻精进努力。(2)“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这是因为“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换言之,弱者应当重拾信心,相信眼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或许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要勇于也善于将眼前的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就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跻身强者之列。再如2020年上海卷的“转折与人的作用”、浙江卷的“难免会产生的落差或错位”,2019年全国Ⅰ卷的“世纪宝宝中国梦”、浙江卷的“‘作家’与‘读者’”等,也都突出了对辩证思维的考查。

二、高考作文备考建议指导

观察近些年尤其是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能鲜明地看出中学语文写作教育的发展趋势。比如,高考核心功能所强调的“立德树人”,永远是命题不变的主题;
比如,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事件,青年学子需要更多地站在时代的“C位”思考问题,在时代的奔涌中“乘风破浪”;
比如,高考作文注重将语文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等结合起来,试题充满“生气”,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
比如,考题倾向于议论,但并不完全排斥抒情,其提供的素材往往涉及多个对象或不同侧面,考生需要在比较或综合中激活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才能避免立论的偏颇或浅显。详细说来,我们必须对下列“四同”趋势了然于心。

其二,与教育同频,立德树人。高考是为国选材,在“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我们的学生要成为什么人”这两个根本问题上起着指挥棒的作用。高考要强调的导向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我们的学生要成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贫血(缺少真情)”“缺钙(缺乏理想斗志)”“脑膜炎(跟着感觉走,没有独立思想)”的“次品”“废品”和“危险品”。

其三,与教改同步,紧扣课标。“新课标”首次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创举,它包括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如下图所示:

其四,与成长同进,高起低落。在高中这一成长的关键阶段,广大学生要根据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实现从“兴趣”向“志趣”、从“志趣”向“志向”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既要“高起”,有高的站位,能“仰望星空”;
又要“低落”,有“我”的作为,能“脚踏实地”。要心系“大我”,规划“小我”,在响应、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和世界发展大势的过程中确立个人的发展志向。

毋庸置疑,高考作文备考重在把准方向,采取准确有效的方法,如下数点当属重中之重:

(一)关注时事,針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储备素材

前已述及,“题应时而命,文应时而作”是对高考作文时代性的最好诠释。不唯2021年,今后的全国卷作文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社会热点,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考生的“历史眼光”“世界格局”“责任意识”等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为高效备战高考作文,考生应继续留意国家大政方针,倾听时代脉搏;
平时要多关心和思考时事热点、社会焦点,力求临场能写出富于时代气息且立意较高的好作文。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代表着十二个主题,分别从价值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行为层面加以表述。未来数年的高考作文主题,仍将与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挂钩,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备考方向:围绕这十二个主题的内涵与外延,针对全新的新闻事件,分类进行素材的搜集、整理。

与此同时,考生还要努力实现体系化的阅读和高端化的积累。体系化的阅读可基于主题(同一人文主题),也可基于某一风格或流派,还可基于某一本书的整本书阅读,如余党绪老师编写的《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等。高端化的积累体现出素材的独家性、非流俗:当他人都在关注梭罗、李娟、林清玄、周国平、王开岭、木心时,我们不妨多关注毛姆、卡夫卡、叔本华、余杰、刘瑜、林贤治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考场作文更加与众不同。

(二)关注生活,学会联系实际提升思维水平

高考作文题目的材料基本来源于生活,并且要求考生联系生活谈出自己的见解与体验。这就提醒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例如观察身边的芸芸众生,深入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事件中琢磨出不一般的东西来。此外,提升思维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也至关重要。作文训练要特别注意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其运用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透视表象、直击本质的能力,并且要引导其化大为小,创新立意。

(三)加强情境写作训练

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者呈现真实的现实问题环境,考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其中,“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包含了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等要求。演讲稿、书信等特定的实用类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能力的新要求。因此,高三作文强化“情境性”写作依然十分必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高考作文情境思维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意林(2021年20期)2021-10-27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9期)2020-09-10词语思维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8期)2019-08-27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成长·读写月刊(2019年1期)2019-01-28例谈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思维总动员(二十七)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7期)2016-08-19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新高考·高三数学(2016年4期)2016-08-10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高中生·青春励志(2009年11期)2009-12-03

相关热词搜索: 把脉 备考 精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