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图形背景理论下李清照词的认知解读

发布时间:2022-05-11 19:35:04   浏览量:

彭熠希 周静

【摘要】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后被用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是空间组织、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通过空间结构、时间事件、句法结构以及多重意象等方面对李清照的词进行认知解读,旨在讨论李清照诗词中图形背景关系的转化以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以期为宋词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李清照;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5-0028-03

一、引言

20世纪迅速发展的认知诗学是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从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语言学家开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文学文本。诗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基于诗/词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精炼而成,并且反映着社会生活。诗词的创作和解读都离不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感知。宋词不仅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也是世界文学库里的瑰宝。李清照作为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语言委婉、细腻、幽深、言简意赅,文笔清新,构思精巧,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国内外学者大多从隐喻、翻译等视角对李清照的诗词进行研究,鲜有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其诗词进行认知解读。本文基于图形背景理论,对李清照词的空间结构、时间事件、句法结构以及多重意象进行认知分析,力图解释李清照词中的图形背景如何进行关系转化以及最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图形背景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领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1915年丹麦心理学家Edgar Rubin率先提出图形背景理论,后来格式塔心理学家借鉴其用于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方式。他们认为知觉场总是被分为图形和背景两个部分。如著名的“人面/花瓶”图形,人类的知觉场既可以将黑色区域感知为背景将其看作白色花瓶,也可以将白色部分视为背景感知为两个人脸的轮廓。注意焦点的不同则感知的事物不同。当人们观察身边的某一物体时,常常会无意识地将其他物体或身边的环境作为认知参照点去解释说明这一物体,这就是突显性原则,该理论中的背景就是图形的认知参照点。根据完形心理学家的观点,图形的确定应遵循“普雷格朗茨原则”(Principle of Pragnanz),即通常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不可分割的整体)、小的物体、容易移动或运动的物体用作图形。

最先将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是Talmy,自此认知语言学家就把图形背景分离原则看成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图形和背景各自有其特征,Talmy将它们的特征分为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其中联想特征指的是跟定义特征相关的特征。学者匡芳涛、文旭在Talmy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他们认为图形没有已知的空间或时间特征可确定,而背景具有已知的空间或时间特征,可以作为参照点用来描写、确定图形的位置特征。联想特征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描写,如空间大小、时间长短、动态性、可及性、依赖性、突显性、关联性以及预料性等。

三、诗词中的空间方位关系

语言中的空间关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自然界里,事物存在于空间之中,通过观察这些事物之间的各种空间关系,人们可以用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对于这些空间关系的语言表述(即空间语言),有许多学者认为,它们可以从本质上反映出人们对空间认知的共同性,因此,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成了认知语言学中各大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空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关系,理解这种关系必须以简单的概念为背景。根据牛顿的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是一个连续的、固定的三維容器,即是一个立方体——看成是这个关系的理想化形式,那么就可以确定一个几何图形有“上”“下”“前”“后”“里”“外”“旁边”和“附着”等八个空间方位。另外,这八个空间方位又可分为拓扑性质的空间方位和投影性质的空间方位。其中,拓扑性质的空间方位有“里”“外”“附着”,它不随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而变化;而投影性质的空间方位有“上”“下”“前”“后”“旁边”,它随着观察者的视角变化而变化。

通过人工分析整理,笔者收集了李清照现存无争议的49首宋词中的常用方位词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李清照词的图形背景关系不仅仅体现在空间结构中,还体现在时间事件、句法结构和多重意象之间。这些图形背景关系能更好地突显出词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美感。

四、 图形背景理论下李清照词的分析

通过分析李清照不受争议的49首词,发现绝大多数词句都体现出图形背景之间的关系。基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主要分析李清照词中的空间结构、时间事件、句法结构以及多重意象之间的图形背景关系,发现图形背景理论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李清照词的情感和艺术美。

(一)空间结构

空间是种抽象概念,物理空间包含一定的方位关系,而图形背景关系有助于读者理解空间关系。根据牛顿的空间概念,一个几何物体有八个空间方位:上、下、前、后、里、外、旁边和附着。其中,里、外和附着为拓扑空间方位,而其他空间方位为投影空间方位。李清照词的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拓扑空间方位和投影空间方位。

1.拓扑空间

拓扑空间方位包括里、外和附着,他们不随观察者视觉的改变而改变。拓扑空间方位中的图形与背景关系是不对称的,其中一个物体只能用作图形,另一个物体只能用作背景。拓扑空间方位中的图形和背景的选择通常是根据定义特征以及空间大小、突显性、复杂性、依赖性和预料性等联想特征来确定。

李清照诗词中通过拓扑空间关系体现图形背景关系的诗词有十首。其中,“中”“内”“里”“间”等词是典型的拓扑空间方位词,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一般空间大的包容性更强、突显性较弱,从而形成背景,而空间小的包容性更小、突显性更强,则作为图形。

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此句写与丈夫赵明诚离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舒缓离别的愁绪,望着天上的云,却勾起了思念之情。“锦书”作为图形在云的背景下突显出来传达相思和等待之意,体现出词人期待丈夫书信的到来。雁群飞回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雁”作为中国文化历史上书信的象征,“月”作为思念的代名词。词中“雁”在“月”的背景下成为图形传达思念和期望,表达词人的孤寂与忧愁以及对远在他乡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图形与背景关系的衬托下,词人在兰舟中的所望、所思以及表达的情感更加清晰明了。“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中,梅、菊等其他群花作为背景,桂花作为图形,突出桂花色淡香浓、品行高洁的特点,从而定论桂花是众多秋季名花之首。早图形与背景关系的衬托下,体现出词人对桂花的喜爱与珍重,表达出词人对内在的精神之美的追求与自勉。又如在“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中,红梅在雪白的雪里突显为图形,突显出梅花的高洁美丽和与众不同,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体现出词人优裕、高雅的情趣和坦荡的胸怀。

“外”也是典型的拓扑关系。如“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好事近》)中,词人深处闺中,敏锐地感受到大自然细微的变化,床帘外的世界是落花遍地,雪瓣成堆的,这些意象在“帘”的背景下突显为图形,表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关注,也由此产生伤春情绪。

此外,一些有包含关系的词句也属于拓扑关系。如“误入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如梦令》)中,以藕花池中大片的藕花为背景,惊起的鸥鹭为图形,描绘出动静结合的场景,勾画出一幅五彩斑斓的荷塘日暮图,也体现出词人活泼开朗豪放洒脱的性格以及卓尔不群的情趣,抒发了词人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美的情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中,窗外景物为图形,窗为背景,传达了微妙的艺术美感。

2.投影空间

投影性空间方位包括上、下、前、后、旁边等,它们会随着观察者视角的改变而改变。其中,旁边包括左、右、畔、边等方位。投影空间方位的特征表现为:参照点不同,则空间方位也不尽相同。投影空间方位中,通常根据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如熟悉程度、空间的大小、动态性等确定图形和背景。

李清照的词中通过投影空间方位体现图形背景关系的有很多,其中,“上”和“下”空间方位居多。如“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木兰花令》)中,词人在卖花担上买了一枝颇为满意的含苞鲜花,整句词停留在买花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画面,将手里的含苞鲜花作为图形性,而整个卖花担上的花形成背景,更加突出这束花的独特与美丽,与下片词人让丈夫比较花美还是人美作铺垫。“沉水香消人悄悄,楼上朝来寒料峭”(《木兰花令》)中,小楼中寒意料峭,而一双人儿因即将分别,心事重重,相对无言。“寒”成为图形突显出天气的凛冽以及词人内心的寒意,表达出对丈夫即将远别的伤心、悲愁之情。“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菩萨蛮》)中,“梅花”在“鬓”的背景衬托下突显为图形,梅花妆已花,睡醒有寒意,委婉的透露出一种含蓄、朦胧,带有几分凄冷的心境和愁思,残妆巧妙地映射出词人内心深处的不尽人意、难言之隐以及惆怅之感。“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新荷叶》),此句为词人祝贺赞美寿主品行高尚、学问颇深,不同凡响。寿主的声望、品德在天下人的衬托下突显出来,勾画出寿主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典范人物的形象,表达词人对寿主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前”也是典型的投影空间关系,李清照诗词中也有体现。“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凤凰台上忆吹箫》),楼前流水在楼的背景烘托下突显为图形,印下词人钟情凝望的眼神,突显出词人的愁绪。“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在酒杯的背景衬托下,“醉意”成为图形,突显出词人借酒浇愁,表面故作乐观,实则隐含内心的愁苦,对故乡的怀念,家国的思念,“醉”更突显出词人内心的感伤。

“旁边”的投影空间方位还包括边、畔等。如《卖花担上》中,“东城边,南陌上……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词人以热闹的东城南陌的花集市为背景,清净的明光宫殿里的牡丹为图形,表明词人心境的转变,既然春光能留,又何须自寻烦恼,负此良时。

(二)時间事件

图形背景理论最初用来研究对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后来被应用到时间事件的研究。图形背景理论在空间结构上的特性也可应用于时间事件上的分析。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无限度、包容性强、跨度较大的时间往往成为背景,而有限度、包容性相对较弱、跨度较小的时间成为图形。也就是说,在时间轴上相对固定、时间较长的时间事件成为背景,而变化度高、时间较短的时间事件成为图形。

李清照词中有许多体现图形背景关系通过时间事件体现。“秋已暮、红稀香少”中,红花在整个秋天的背景下突显为图形,通过视觉、嗅觉等特征观察到自然界的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烘托出深秋的景象。“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中,“红藕香残”描绘室外凋零败落的秋景,“玉簟秋”用屋内的竹席的凉意表明秋天的到来。室外的秋景和室内的玉簟成为图形,整个秋天则形成背景,刻画出秋天悲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悲秋的情绪。“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中“罗裳”和“兰舟”在时间关系中突显为图形,彰显出词人的孤独。“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中,“黄昏后”在时间轴上显示为无限度的时间包容了“把酒”这一在时间轴上显示较短的时间,“黄昏后”成为背景将“把酒”这一举动突显为图形。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词人在黄昏后才开始把酒赏菊,又触景生情。黄昏作为时间背景突出把酒言欢的时间短暂,幸福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留下的是浓愁。

(三)句法结构

Langacker认为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形和背景之间的关系,即主语体现图形,宾语作为背景,谓语则体现了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他将这样的主语称之为句法图形、宾语和补语称为句法背景。

李清照诗词中大量的动词都体现了典型的图形背景句法结构。“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满庭芳》)中,描绘了一个特殊的抒情环境。“藏”与“琐”字表明了图形背景关系,“小阁”与“闲窗”作为图形表明了叙事的地点在深闺,小小的阁院以及娴静的窗子说明了环境的幽寂,“藏”与“琐”将美好的春光和充满生机的白昼圈主,暗示了这里并未感觉到时间的存在,从而突出环境的孤寂。“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小重山》)中,“压”与“铺”两字婉转地描绘出群花的盛放,月光的朦胧和雅淡。在“重门”和“淡月”的背景衬托下,突显出稀疏的“花影”以及“疏帘”,描绘出一幅静谧的黄昏景象,给恬静的庭院增添了几分雅致,凸显出词人返京后喜悦之情。“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孤雁儿》)中,室外的细雨稀稀疏疏的下个不停,室内的人儿正在哭泣,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凸显出词人的思念伤心之情。

(四)多重意象

李清照词的图形背景关系还体现在词的多重意象中。如“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多丽》)中,月、风雨、烟等多重意象堆积成为背景,芳姿憔悴凸显为图形,显示出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又迷蒙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薄暮”“轻阴”在背景“远岫”和“风雨”的衬托下凸显为图形,刻画了一副灰暗的图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主人公内心的愁绪。而“梨花”在众多意象背景的衬托下突显为图形,总阔了环境和景色,将细微的景物与主人公细腻的情感融合起来,由惜春引起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

五、结语

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视角出发,综述了图形背景理论的发展和基本特征,分析了李清照现存词中的空间结构、时间事件、句法结构以及多重意象之间的图形背景关系及情感。研究发现,李清照词中图形背景的转换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李清照词所表达的情感、意义以及艺术美,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分析研究中也有较强的实用型和解释力。笔者希望其中的某些研究能够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也希望能为宋词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党安琦.图形—背景理论在宋词中的认知解读——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190-192.

[2]李良彦.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认知解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06):135-137.

[3]梁丽,陈蕊.图形/背景理论在唐诗中的现实化及其对意境的作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

(04):31-37.

[4]聂珍,邹晓玲.图形—背景用于分析语言中的时空结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9):141-143+162.

[5]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4):24-31.

作者简介:

彭熠希,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研究方向:认知诗学。

周静,女,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研究方向:认知诗学与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认知语言学李清照图形点绛唇北方音乐(2020年12期)2020-07-09如梦令北方音乐(2019年19期)2019-11-29性格刚烈课外生活·趣知识(2019年8期)2019-09-10一剪梅当代音乐(2019年7期)2019-07-09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27期)2017-07-06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人间(2016年33期)2017-03-04数图形娃娃乐园·3-7岁综合智能(2016年3期)2016-10-24找图形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5期)2016-05-27认知语言学框架下以输入理论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2期)2016-03-25从认知语言学语篇观看汉英翻译补偿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相关热词搜索: 认知 解读 李清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