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学唱歌前先学会如何听歌

发布时间:2022-05-12 16:25:04   浏览量:

吴彩燕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阶段的歌唱教学悄然发生了变化:从“教教材”转变为“如何关注和利用音乐本体”;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堂也从起初的“花哨”慢慢走向“朴实”。虽然如此,小学歌唱课堂教学仍在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本文聚焦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养成,就“听辨训练”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探究,目的是让音乐歌唱教学具有趣味性、节奏性和反馈性等特征,从而为歌唱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喜欢唱歌是肯定的,尤其表现在小学低段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很高,但就学生学习音乐效果的调查来看,成效却难以令人满意。造成这种落差充分反映出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笔者身处农村学校,学生多为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接触的人比较复杂,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成人(尤其是家长)而形成的。而这些学生在先前的音乐教育上普遍存在着不系统、不全面或者时有时无等情况,在音乐课堂的表现往往是“带头起哄”或“沉默不语”。

二是学生音乐聆听习惯较差。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了更多施展天性和才华的天地。但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他们在音乐课堂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跟着节拍做动作过于兴奋、散漫,聆听音乐不能做到静听;
回答问题时,不愿仔细倾听他人的回答内容,抑或是趁机乱说乱讲等。学生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正常教学。

三是音乐课堂中听辨训练模式单一。综观当前的音乐教学,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作为音乐教学的目标及重点,整堂课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在教唱过程中反复教唱歌谱的教学行为,导致学生唱得很累、歌曲也没能演唱好……

因此,从教学大纲要求、该学段学生的特点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小学音乐教学应追求的主要目标不仅应是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应让学生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在听、唱、奏等音乐实践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听辨训练在歌唱教学中格外重要。

听辨训练概念释义 “听辨”即思考、分析。顾名思义,不仅要“听”还要“辨”,是通过听辨将信息接收、理解,再加以表达的过程。“听辨训练”是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地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蕴含于音响效果中的艺术美,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美的感受。音乐艺术的特征,决定了音乐学习具有实践性、基础性和生活性。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将教学活动牢固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新课程标准之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行,《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新课程改革的十大理念。同时,在十大理念的支持下,提出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基础的三维目标。新课改理念与学段内容标准均知名,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新体系教学之理念 音乐教育“新体系”提出“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基于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主要通过训练听觉、动觉的联觉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发现、体验和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同时提高想象力、创造能力。由此可见,“新体系”的创建就是进行教学改革,其核心内容与“听辨训练”的教学策略不谋而合。

音乐的音响如果没有审美主体去聆听、接受,那它就只是一种客观的形式,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而听辨音乐是指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形成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使课堂轻松、高效。对此,通过外出教研活动的学习观摩情况及个人教学经验的反思,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音准听辨是基础 在歌唱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音准都是第一位的,都应该在这方面下苦功。音准的学习过程,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一是轻松问好定音准。针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音准训练,可以先从上课问好开始,帮助他们养成一个音乐习惯。课堂上,教师弹琴向学生问好,学生跟琴向老师问好,要求每一个都要唱准音,然后可进行一些发音练习。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像训练专业音乐学生那樣训练他们,要循序渐进。开始只要求他们能唱准C1—C2之间自然音阶的各个唱名,然后过渡到唱二度旋律音程,如do—re、re—mi等,音的跨度小,学生容易掌握音准,但要注意自然半音的音准,接着还可以唱和听辨三度和四度自然旋律音程。二是有趣游戏悟音准。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小学低段的学生具有好动、好玩的年龄特征。因此,游戏活动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提到的游戏活动是融入了具有音乐特点的游戏,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例如,临近一年级学期结束,在音乐宫学习环节“聆听音的高低”训练活动中,笔者加入了柯尔文手势的辅助练习,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做“听音排排站”的游戏。在班上选出七个高矮不同的学生,从低到高排列,用七张卡片写着七个音名,最矮的拿do,最高的拿si,教师上行从do弹到si,弹到哪个音,哪个学生就举卡片,反之则下行。教师的弹奏由浅入深,速度由慢到快,从而更好地巩固、提高学生单音听辨的能力。总之,良好的音准是开展其他音乐训练的前提,只有掌握较好的音准,才能更好地展现歌曲,让人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节奏听辨是支点 在音乐的坐标中,音的高低是竖轴,节奏的交替是横轴。旋律和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要素,而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便无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节奏环节时,教师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da”的形式用手拍读。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不强烈。如何将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以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呢?对此,笔者结合图画设计做了以下几种尝试:一是看图—认识节奏。节奏图谱加上教师简单的语言引导,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节奏型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效果极佳。例如,在课前准备活动中,先用不同颜色同样大小方块的彩纸贴在黑板上,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笔者先告诉学生一个方块代表一间房子,方块里有一个字宝宝“X”,这个节奏表示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师问:“一间方块房子里面有一个字宝宝我们唱一拍,那么一间方块房子有两个字各唱几拍?”生答:“各唱半拍。”师再问:“那么一个字占两间房子这个字唱几拍啊?”“两拍。”学生们异口同声。二是看图—变化节奏。学生对变化节奏的图形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也会对学习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视觉上的稍微变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进一步激发,节奏学习也会更加轻松、准确。例如,教学歌曲《小雨沙沙》时,笔者将方块变成了小雨滴,用图画来代替节奏型。这样不但可以避免节奏训练的呆板,丰富节奏感,也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紧张的作用。总之,将学生认为最难、最头疼的节奏练习形象化、生动化,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旋律听辨是关键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就是音乐的灵魂。音乐作品的内容、体裁、风格及民族特征等都集中在旋律上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旋律的听辨训练中要注意音高的分辨、音高的想象和记忆,培养“有声”听辨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无声”听辨能力的训练。一是“有声”听辨训练。传统的小学音乐课程是以乐理为主线,以识谱为中心,有的地区和学校以唱歌为主,忽视了旋律听辨的作用。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弹单音练习听辨音的高低,逐步过渡到简短旋律,让学生用唱名说出旋律中出现的最高音和最低音等。当学生能听辨音的高低、音程和节奏,就可以对旋律进行听辨练习。二是“无声”听辨训练。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是旋律听辨的另一个重点。内心听觉即用心去“想声音”是一种对声音的记忆、想象能力,也是一种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哑巴唱”,即不发出任何声音,在心里唱出教师刚才播放的音乐或所弹的曲调,或者看着歌谱,边看边跟着音乐在心里哼唱等。培养学生默唱的良好习惯和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辨能力在我们的歌唱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总之,无论是有声还是无声的旋律听辨,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多探索、多研究,就一定能把小学生的旋律听辨训练好。

音色听辨是拓展 音色给人的感受是丰富的,也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由于发声的原理不尽相同,或者说原理相同但每种乐器自身的结构、材料不同,所以它们表现出的音色也不同。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音色听辨的训练,笔者大致总结了以下两点。一是器乐听辨。低年级学生一般采用打击乐器听辨音色,在小学课堂中所用的打击乐器通常有铃鼓、沙球、碰铃、木鱼、三角铁、双响筒、大鼓等十余种。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第八课“过新年”一单元的教学中,锣、鼓、镲这几种民族乐器的听辨和演奏贯穿整个单元。教学时,可以先通过演奏这些乐器来进行音色听辨游戏训练,熟悉乐器音色后结合节奏演奏来训练音乐的听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掌握得更准确,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人声听辨。人声主要分为男声、女声、童声,其中男声又可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女声同样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童声分为童声独唱、童声齐唱、童声合唱等。人声的演唱形式也有多种听辨。例如,笔者引导学生听赏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和童声独唱《种太阳》,感受同为关于太阳的歌曲,男高音歌唱家的音色表现出宏伟的气势,童声的演唱则带给我们活泼、欢快、富有青春活力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对比听赏,学生能体会到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声演绎出不同的音色给大家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总之,良好的音乐感觉总是建立在音乐听辨之上,音乐素质应该从音乐听辨能力开始。需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直观性、巩固性等各项教学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系统的听辨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

情感听辨是升华 “以审美为核心”是基本理念,感受与鉴赏不仅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关注音乐知识、音乐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应关注情感听辨的训练。一是关注音乐要素训练听辨。旋律、节奏、音色、力度和速度等都是音乐要素,培养学生通过这些音乐要素去感知声音,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例如,教学人音版一年级下册《下雨沙沙》时,在歌曲表演与创作环节中,笔者运用表格进行作品分析并对照讲解。并用比赛“比一比,看谁能拿到礼物”方式进行作品创作表演,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反复强调运用音色、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辨别分析。可以说,每一次听辨都是一次对音乐作品从表象到本质理解的过程,也是一次加深对作品理解的过程,符合音乐思维形成的规律。二是反复聆听作品提升辨别。了解音乐的直接途径是聆听,同一类型作品反复聆听,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为我们的听辨所把握。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一年级下册《小宝宝睡着了》时,教师设计了“对比欣赏—多元审美体验”环节。带领学生欣赏舒伯特版《摇篮曲》和东北民歌《摇篮曲》两个不同版本,听辨不同地方的同一音乐体裁的表现形式,突出表现紧紧围绕同一主题進行不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整合。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摇篮曲》,学生对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充分感受到音乐色彩的丰富。

听辨训练的重要性不容置疑,经过低段年级的训练,学生的音乐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意外的通道,才能欣赏到更多美丽的图景。但是,要想开展有效的听辨训练,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授人以道必先强以自身 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要有全面的素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包括: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理论和技能,吹拉弹唱等基本功扎实,力求做到“一专多能”;
音乐的存在离不开其他的姊妹艺术,我们需不断扩充其他文化底蕴,全面、综合地从不同的文化视野高度感悟和理解作品内涵。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听辨教学具有引导性、梯度性、长期性。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学习者通过对个别知识、技巧操作概念、要领的积累,逐步掌握学习的普遍规律,进而对后继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迁移后得以形成的,所以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掌握信息的方法。一是听辨教学要关注引导性。有了正确的引导,音乐听辨训练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师应先具备一定的听辨能力,拥有良好的听辨意识,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听辨训练。二是听辨教学要体现梯度性。学生年龄不同接受的能力也有差异,音乐基础也不相同,所以我们要严格遵循“以生为本,循序渐进”的梯度性原则。三是听辨教学应具有长期性。听辨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开展教学时,还应有目的、计划扎实地进行。在取得阶段性的进步后,教师应创造条件着手开展后续听辨教学,使学生尽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在所有的教学内容中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到那些可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方法和技术上,正如俗话所说的“会唱的,不如会听的”,在学会唱之前,先学会倾听。由于听辨训练与音乐课其他部分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音乐感觉总是建立在音乐听觉之上的。但是音乐听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直观性、巩固性等各项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亭趾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音准旋律节奏跟我一起……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1年3期)2021-04-06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考试与评价·高一版(2020年1期)2020-10-26节奏意林(2020年7期)2020-04-27给你的信名家名作(2019年4期)2019-08-27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年4期)2019-08-09轻快漫舞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32期)2018-11-05合唱中音准问题的探讨牡丹(2016年24期)2017-04-267月,盛夏的旋律37°女人(2016年7期)2016-07-07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大观(2016年1期)2016-03-05大地的旋律文化交流(2015年1期)2015-01-22

相关热词搜索: 听歌 前先 学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