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涵养家国情怀,孕育现代公民

发布时间:2022-05-27 14:50:03   浏览量:

李金富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建校十多年来,始终秉承“道不坐论、德不空谈、文化寻根、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遵循“文化立校、教师强校、课程兴校”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未来公民为育人目标,提出“让儿童的生命奔跑”这一教育愿景,办学品质逐年提升。今天我们走进校园,请学校校长和书记一肩挑的李莺女士为我们畅谈和分享学校以党建引领,探索立德树人新范式;聚焦家国情怀,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天和教育教学中展现新的生命力。

笔者:首先感谢李校长接受我刊的采访。我们知道学校非常注重党建工作,请您介绍学校是如何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党团队共建的有效路径,推进学校全面建设的。

李校长:天和小学自建校以来,历任校长、书记都非常注重党建引领,将党建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到学校文化发展的血脉中。始终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着力于学生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統培育,提出了“涵养家国情怀,孕育现代公民”的价值理念,着力培养“有根有魂、独立坚强的时代新人”。

“家国”指对家庭、对国家的一种个人感情、一种思想心境,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对价值共同体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向着积极、正面、良性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理念。“家·国”是以“爱家”为起点,以“爱国”为归宿,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思想作为人文背景,建立起的一种视觉化的、多维度的心智模式。多年来,天和党支部不断强化“一校一品”“双十支部”等党建文化品牌创建。以“流动儿童文化之根的课程行走”这一课题为抓手,通过流动儿童三次角色转换为行走轨迹,从“勿忘老家”的原乡人,到“热爱新家”的吴江人,最终成为“心系大家”的中国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三人行”传统文化课程以血缘、宗亲、乡土情结为基础,在地域融合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通过研究以及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天和特有的“家国同构”方略图,也形成了以“课堂生长图”“地域寻根图”“农耕民俗图”为抓手的课程行走方式。2020年,学校荣获江苏省第二批影响力学校、吴江区第五批社科“家国情怀”教育基地,同时通过苏州市课程基地中期检查,成为社区年度优秀共建单位。

教育是国家大计,是社会民生的大课题。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学校教育绝不是孤立的,学校培养的人终将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将青年团员教师、少先队组织团结在一起,共建共治。2021年学校党支部以党团队共建为百家行动支部的特色路径,围绕《生活教育背景下家国一体化实现路径》这个课题展开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结合建党百年,中国载人航天等时事,开展“同住天和家,共筑强国梦”党团队共建主题活动。与天和核心舱拥有同一个名称的天和学子,关注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腾飞,在仰望太空的天地课堂中,百年寻根家国情,初心如磐向未来。

循着党团队共建的有效路径,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第一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行动支部的党员教师带领少先队员代表,来到属地运西派出所,感受警察同志的艰辛,感谢他们为大家筑起安全防线。学雷锋日,我们的党员教师带领少先队员“访红色历程,寻家国初心”,来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张顺贤老人家中,听先辈之声,感悟家国情怀。新学期第一天,学校党支部带领少先队员齐齐宣誓签名,立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在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我校行动支部的成员带领团员教师和少先队员代表,来到张应春烈士墓前,开展庄严的纪念活动,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做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仰望星空,我们同住天和家,伴朗朗读书声,揣拳拳爱国心,立浓浓报国志,誓共筑强国梦。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主题党课,党员先锋岗,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天和小学的党员、团员、队员们讲好家国传承故事、宣扬好红色精神、做家国寻根的行动者。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节假日,天和小学党支部还联合社区开办了“假日学校”线上班,党员教师纷纷行动,为留吴学生进行线上功课辅导,并根据自己的特长给孩子们带去丰富的课程内容。数学趣味题、古诗词鉴赏、英语绘本阅读指导……每天的线上指导课都令天和娃意犹未尽。为了让天和娃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天和小学开设好苗苗班,开展云播课堂。党员教师的赤诚之心,在天和娃心间洒下了暖人的光。

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归的大背景下,聚焦于家国情怀这一民族文化基因,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寻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主线,以儿童为发展主体,以家国同构为核心内容,用传统文化把个人、家庭、国家联系在了一起,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天和教育场展现新的生命力,促使学生在文化差异中趋向身份认同,涵养学生道德品质,满足学生更好的发展需求,立传统美德,树天和新人。以“常规养成教育”礼仪教育”和“品格教育”为德育工作重心。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在生活体验和文化陶养中培养学生礼仪素养”的“和润”德育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德育品位,学生的德育素质有了新的提升。学校礼仪教育得到了省、市、区文明委的高度重视,先后接受省、市等文明委的考察。2013年学校承办了“长三角养成教育现场会”,2015年12月份接受了《新华日报》《南京晨报》《吴江日报》联合报道组的深度采访。长篇报道《天和小学:点滴礼仪荡起文明之风》在《吴江日报》《南京晨报》报道,充分肯定我校德育工作。学校先后被评为:“吴江区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苏州市文明礼仪重点示范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笔者:校园文化渗透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学校坚守文化立校,创新课程实施,提升办学品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请您分享一下学校的成功经验。

李校长:天和小学自办学以来,始终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着力于学生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培育。学校发展第一阶段提出“国学启蒙教育”的特色方向,学校发展第二阶段致力于“国学、国术、国艺”民族文化课程培养现代儿童素养的实践研究,其后学校的文化设施得到空前改善。学校在总结前期办学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现状和未来规划愿景提出,学校发展第三阶段,将开展“文化寻根”融入课程整体建构的实践研究,旨在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在流动儿童立德树人过程中的教化功能。

近年来,学校特色文化、德善课程、教育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社会满意度等考评均名列前茅,学校的稳步发展离不开品格课程的支撑,同时也为课程更新提供了丰富的选项。2014年6月被省教育厅、财政厅认定为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学校,多次在省教科院组织的项目学校交流会上分享经验和为交流活动提供现场;2017年,项目期满后被省教育厅表彰为优秀项目学校;2018年7月,《流动儿童“寻根课程”整体建构研究》被立项为省级重点课题;2019年6月,《流动儿童行走的家国文化地图》获评苏州市小学特色文化项目。2018、2019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两次对我校流动儿童传统文化教育作了专题报道。

吴江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流动儿童落地优质教育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现实课题。我校地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非本地户籍生源最多时超过90%,全校两千余名学生来自全国28個省市区。由于流动儿童群体的生活经历、成长环境和文化差异,流动儿童作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背景中一个特殊群体,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现实、教育状况,更要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开辟出一片家园,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安放一块压舱石。要把对家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解锁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密码,并作全面审视、研究与探索,为本区域流动儿童学校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同类型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实践范例,也为一般学校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国家课程始终是天和儿童“文化地图”中的一个重要的“行走驿站”,学校以教师申报和学校培育的方式,将国家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解为十几个小课题,或个人承担,或教研组合作,在课堂上绘就“文化地图”的轨迹。从课堂教学入手,依托教研组、年级组平台,从单学科提炼、跨学科整合、全学段渗透等多维度对音乐、美术、体育、语文等学科教材进行开发和利用,发掘潜在的家国文化元素,在各自的课程场中,把优秀家国传统文化做精,做细,做低,做小。

以“文化之根”融通国家课程之间壁垒,在把握各自课程特质前提下,实现跨课程的融合;同时,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力和认同感,弥合教师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断层,提升教师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人格魅力和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在教育实践中探寻适合本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坚守儿童立场,在宏观文化背景和微观现实状况的交汇中,寻找教育生长点,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提升办学品牌,蓄足发展后劲。

在聚力国家课程的同时,我们开发特色课程。学校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优势明显,集约化、高活力、人性化的城市设计理念,使学校周边经济发展迅猛。由此,孕育了天和特有的“上天入地”课程。

苏州轨交四号线穿校而过,运行出学校的“地铁课程”。穿梭的地铁,行走的课程,成为天和学子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

高架拔地起,校园隔“桥”相望。高架桥矗立在天和南北校园之间,天和“高架课程”也随之落地。让孩子们了解高架建设的同时,也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新冠疫情”阻隔回家的路,却生成了学校的“东西南北”课程。我们通过“回家带货”“云播课堂”“家乡年味”“线上拜年”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风光、家乡风貌,为家乡风貌代言,以解不能回家的乡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学校在不同时间节点,开发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式课程,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传承优秀文化的内驱力。“元宵灯谜”猜文化、“清明团子”寄相思、“端午龙舟”赛精神、“中秋月饼”尝团圆、“冬至饺子”吃趣味……丰富多彩的节日、节气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的根脉处,实现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

学校把儿童发展置于文化立校的核心位置,通过“三人行”角色转换,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三方面入手,完整地构建了重要的三大体系,形成天和特色的“国家同构”方略图。立传统美德,树时代新人,让天和的孩子做到脚下有故土,眼里有亲人。

笔者:“双减”背景下,学校在进一步提升办学的品质,服务好每一个家庭的同时,针对不同需求,多措并举,既精准又有效,既亮丽纷呈又有质量有温度,请您谈一谈学校的具体举措。

李校长: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谈“双减”的四个关键词是“治理、质量、绿色、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到“一个也不能少”的全体学生的质量提升。天和小学历来重视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双减”政策下,我们一方面总结过去已有的经验,一方面面向未来教育,梳理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从五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作业减量增质,有效又有趣

天和小学在2019年就推出了语数英作业研习册的研究制度,以研习册为抓手,进行作业设计研究,以此带动教学研究。每年寒暑假,组织各教研组成员提前通读教材,坐下来研究并分层设计全学期的作业。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研究,带动教学实践,严格把控作业总量。同时,通过基础作业、创新作业、实践作业、学科融合等方式,创新作业质量。学期教学过程中,围绕“最优意义的作业设计”等专题教研活动,不断修订研习册,提升作业质量。学期结束,针对本学期实践,总结修改,循环往复,一方面总结反思,一方面不断提升,让作业更有效。

作业不是单一学科的练习,而是一个跨学科活动。沿袭十多年来的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中国传统节日、节气,进行主题作业,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冬至日的主题作业是做冬至团子。孩子们需要了解团子制作的知识和冬至节气的习俗,动手实践,互相配合,与食堂沟通协调,最后还要把自己动手做的美食送给家人朋友。同时,借助这样的跨学科主题活动,学校打通校内外资源,邀请社区、家长志愿者一起参与。一份主题作业,一堂生动的民俗课,需要调动多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2.延时服务暖心,精准有温度

根据要求,本学期天和小学在原有课后服务的基础上,精准提供课后延时服务——为每一个有需求的家庭制定服务时间。既保留原有教师课后义务个辅的好传统,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时间段的延时陪伴辅导。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申请不同时间段的延时班,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日期参加延时服务。教务处每天跟进管理,更新名单,让服务真正做到按需提供。

学校研究制定了丰富的课程内容,组织好延时服务。除常规的作业辅导外,设计了课间室内操和课外活动,更针对低年段设计丰富多彩的微课程,比如借助学习强国资源开设的空中故事会,调动学校优质资源开设的书法小讲堂等。

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吸引孩子们参加。足球、吹打、架子鼓、合唱、剪纸、围棋、油画……既有学校专职老师辅导,也有外聘的专家进校,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社团成员们还走出校门,参加比赛、交流、展演,得到了课堂上没有的体验。

3.夯实课堂阵地,质量有保障

“双减”正在重塑我们的教育,其目的是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抓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学校组建教师骨干研修班、青年教师四时读书社、班主任论坛、挑战性任务研究团队,通过分层组织进行常态化的教育教学研究,引导老师关注课程核心素养、关注学习内容的更新、注重学科实践和综合学习,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业质量。

4.活动丰富多彩,亮点有特色

围绕家国同构主题,学校组织了常态化的活动。一年级的“我的我家”,二年级的“学校是我家”,三年级的“夸夸小区家”,四年级的“社区是我家”,五年级的“爱我大中华”,六年级的“放眼地球村”。从身边的小事、时事入手,组织丰富多彩、循序漸进的主题活动,从小家到大家,涵养家国情怀,孕育现代公民。如一年级通过“根深叶茂家庭树”的活动,认识自己的家庭组成,血缘亲情,感受家的力量。学校南北校区间相隔一条交通主干道,上有高架、下有轨交。四年级学生定期担任轨交志愿者,记录高架每一天的建设进程,感受身边社区点点滴滴的变化,切实体会社区是我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5.家校协同合作,共育等花开

“双减”,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缺失。减下来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更优质的家庭陪伴和教育。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校通过线上家长会,及时沟通;引入专业力量,进行心理培训和指导;开展家校合作大讨论,召开家委会会议,交流各自的经验和做法。学校德育处还开展了亲子课程:亲子阅读、亲子影院、亲子手工,以此加强父母和孩子间的互动和陪伴。

笔者: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以党建为引领,坚守文化立校,探索党团队共建的有效路径,创新课程实施,提升办学品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和品牌。

◆本期访谈嘉宾人物小传:

李莺,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校长、书记,先后获评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019年度姑苏教育人才苏州市第二届青年拔尖人才,受邀担任“国培计划(2020)中西部项目贫困县推进培训项目”送教导师。研究基于挑战性任务的语文教学,以统整性任务驱动,立足实践,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带领团队一起创造教室里的课程与教学论。近年来,多篇论文在《教育研究与评论》《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教育视界》等杂志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猜你喜欢家国课程学校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20年5期)2020-06-08妙用网络学习空间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以《金与南宋的对峙》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谁咬得更厉害民间文学(2017年1期)2017-03-31学校推介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上学校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自行车的发明小猕猴智力画刊(2013年1期)2013-03-15

相关热词搜索: 涵养 孕育 公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