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

发布时间:2022-06-28 10:25:04   浏览量:

[摘           要]  在高校教育階段,立德树人是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自从实施了“课程思政”以后,思政课程的有效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素质良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主要从立德树人等方面入手,结合“课程思政”的含义以及核心要点,提出了创建“课程思政”的运行体系,以此为建设“课程思政”提供良好的依据。

[关    键   词]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要素;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8-0007-03

现阶段,全方位实施高校思政工作、制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思想政治课当成一个很好的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国教育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高校各门课程务必与思想政治课构建良好的关系,保持稳定运行的状态,而且将高校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全面整合到一起,其实是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实现该目标,就应当动态性分析和探究“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依照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的解决对策,从而达到全方面育人的目的。

一、关于“课程思政”的概念论述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是简单增加几门思想政治课或者是使用新课程替换原有的思想政治课,而是全面探究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的思想政治育人内涵与对应的德育方式,将德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互结合,创建完善的高校课程育人体系,形成“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通过制定清楚的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提升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思政”其实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产物,核心要点是在开展专业性课程期间深入探究各门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将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每个教师的育人职责更好地体现出来,保持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处于同步发展的状态,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在我国院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座谈会议中,提出了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培养人才的要点,同时也对“课程思政”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二、构建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机制的意义

首先,能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培养素质良好的人才。在教育事业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应当全面落实立德育人这一工作重点,关注如何解决培养何种类型人才这一关键性的问题,这是教育的一个要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每个高等院校都必须明确的一项职责。在这其中,德、智、体、美、劳中的“德”有着一定的先导性,本身和学生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价值理念的树立有密切的联系。学生期末测验,其实是测试专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对学生本身的思想道德状况加以检验的标准。学生只有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推动自身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大多数院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帮助学生高效率完成就业,加深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院校存在对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非常排斥的现象。缺少思想政治理论标准化指导以后,专业课程内容的完善程度也会随之受到影响,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也无法进一步体现出来。自从将“课程思政”全面和教学活动融合到一起之后,利用专业课程,发挥立德树人的优势,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一个核心要点,把每一门课程作为一种载体,进一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立德树人资源,更新学生的理念,把立德树人培养目标融于教学各个环节中,形成良好的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叠合效应,从而培养德才兼备的青年。

其次,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机制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同时也能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有志青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必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保持一致性,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教师本身也肩负着育人职责。“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开展是落实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教师的育人责任的重要体现。它是把价值观培育、品格塑造等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全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环节和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中把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转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此,在落实期间,要求教师从课堂入手,在传授知识点的基础上融合思想政治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出知识内容与学术资源内蕴含的育人思想,坚持在提升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教育、引导学生要将自身前途和民族命运以及国家发展相互联系到一起,在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保持始终坚定的精神,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

最后,顺应了时代的基本要求,拓展和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近几年,我国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生了剧烈、深刻的变化,德育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为此高校育人工作必须与社会发展变革相适应。而全面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依照基本的原则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教学环节中。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只有结合高校课程建设体系,通过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落实立德树人和任课教师全面育人,才可以有效解决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实质性问题,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

从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设计现状来看,价值性融入处于较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知识性和价值性相互分离的现象,无法进一步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高校教师主要是将思想政治课程显性教育当成一个要点,而其他课程隐性教育为辅助。为了构建良好的系统,必须充分发挥两门课程的作用,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但是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和其他学科无法紧密联系起来,完全阻碍了高校育人方案的进一步落实。

四、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的几个要点

(一)“课程思政”是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

在高校各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有效解决人才培养方向单一、思政教育以及专业课程教学相互分离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将“课程思政”当成简单的教学思路,而是需要从“课程思政”的本质来看。“课程思政”是各种教育理念的基本整合,同时也是教育价值在实践中的重点体现。在人才培养期间,对各门学科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明确将立德树人当成基本目标,高效率地传递知识点,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能力的基础上培育思想道德,同时明确各门学科教师自身的教育责任以及肩负的使命,规范性地指导学生,为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正能量,最终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落实教育政策。

(二)课程育人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一项基本目标

当前阶段,高校各门学科中的教学要素和“课程思政”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如育人价值和精神塑造功能。高校进行各项教学活动期间,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技能和水平,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基于立德树人下的“课程思政”主要是挖掘各门课程,融合思想政治理念,将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体现出来。面对这个要求,高校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传授各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觉、爱国情感等,规范性地指导学生,便于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作用下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以及行为。

(三)“课程思政”是一个集内容和方法的体系

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实际育人期间,思想政治课程发生了一系列改变。高校要想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就应当将教学目标当成一个要点看待,综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要素,给予合理的解释;应当有效定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科目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概念,充分挖掘各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培养人才提供一定的支持;还应当将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全面结合到一起,形成德育体系,从根本上改变“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德育格局,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认可程度,促使高校学生全方位发展。

(四)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高校育人工作应当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体现出来,强化教师的育人理念。国家领导人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中提出了教师在宣传思想和传授知识点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开展工作的关键所在。由此看来,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仅要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师来讲,为了最终实现教育育人的目标,务必动态性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价值,加大和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沟通以及合作力度,全面落实“课程思政”。

五、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机制的完善策略

(一)制订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计划

首先,将立德树人当成基本指标,制订健全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各项标准,从所在学校的办学特征、人才培养趋势等多方面入手,科学、合理地调整,制定相应的专业性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专业性人才的职业素养、道德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使其毕业以后能顺利参与到工作中,成为社会中的综合性人才。其次,应当依照专业性人才培养计划,按照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和专业未来就业形势,整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把以往过度重视知识点讲解的课程体系转变成知识和价值相互统一的体系。

(二)加强重视,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落实“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期间,高等院校领导和教师对该项机制的落实程度与教育成果好坏密切相关。教师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直接操作者,教師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是学生直面接受的第一步,对学生思想政治理念有极大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机制实施期间加强学习,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根本上了解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的主要内容,才可以制定出合理的育人方案,同时加以落实,促使学生良好发展。比如,在学生入学前期规范性指导新生,在新生报到过程中举办专业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会议,采取会议的形式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思想政治内容与先进技术有效结合起来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只有加深学生的体验,才能使其更好地了解教师教导的思想政治教学知识点。基于此,务必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尊重学生的感受,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引进科学、合理并且内容丰富的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法,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和基本的立德树人任务。与此同时,在应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技术,明确了解到全球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明白线上、线下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能够将“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将思想政治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到一起,从而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体系。

六、结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为了有效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就必须清楚认识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的内涵,推动高校教育从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学术资源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相结合,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思政”运行阶段中,最终使该体系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晓燕,李可.“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艺术专业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以“设计速写”课程为例[J].中国包装,2022,42(2):78-80.

[2]孙艳.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22(1):141-144.

[3]陈展图,肖伟丽,李诗涵.“目标—思路—方法—评价”四位一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以人文地理学为例[J].地理教育,2022(2):73-78.

[4]冯晶晶,史艳维,樊亚云.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及运行机制探析[J].才智,2021(23):26-28.

[5]陈艳秋.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7):148-151.

[6]朱广琴.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2(6):84-87.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焊接课程思政建设的‘一室二元五维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Skcsz-2021-066)。

作者简介:王莉(1987—),女,汉族,甘肃酒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思政 利用PBL教学模式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立德树人的德育使命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2年2期)2022-05-05课程思政融入常微分方程课堂教学的有益实践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2年14期)2022-05-01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学习与科普(2022年16期)2022-04-23让《生物多样性公约》走进数学思政课堂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1年12期)2021-03-23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基于立德树人的办学思想凝练——以“启思明德,悟理达行”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自勉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5期)2018-12-17

相关热词搜索: 树人 探析 要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