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新农村建设下的岭南乡村民宿建筑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4 16:25:06   浏览量:

周泽文 卢莹

摘 要:广州地区岭南乡村民宿建筑设计研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岭南淳朴客家乡土文化在民居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为特色,探索、挖掘、打造新的建筑设计方式。乡村民宿作为乡土文化表现的载体之一,亦体现了乡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的经济价值。民宿设计基于理性思考,通过分析红山村乡村旅游业态特色与游客需求,确定民宿主题,继而分类、整合、提取,重构岭南客家乡土文化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再应用价值,探索特色民宿设计模型及方法,避免同质化,增强乡村民宿产业新引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多元融合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客家乡土文化;民宿;建筑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共建课题“新农村建设下的岭南乡村民宿设计研究——以广州‘红山村为例”(2020GZGJ297)、广州工商学院2021年度校级人文社科项目“住宅地产升级对公共艺术专业人才能力需求探索”(KAZX2021055)研究成果。

一、我国乡村民宿定义及发展环境

国家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明确了乡村民宿的定义,即位于乡村内,利用村(居)民自有住宅、村集体房舍或其他设施,民宿主人参与接待,方便客群体验当地优美环境、特色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场所。

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挖掘了乡村质朴的气质与人文自然风貌价值。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中,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旅游产业,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其中乡村民宿表现突出。文旅部修改《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旨在兴村富民,促进乡村文化嬗变,助推乡村振兴。

二、乡村民宿设计理论基础

全国各地乡村民宿立足地域产业、文化、生活方式等特色,逐步向学、观、教、娱乐等多功能属性空间拓展。设计者秉持坚持民族传统与文脉主义的设计理念,从引流与转化角度探索民宿目标人群的喜好与需求,借助乡村民宿丰富游客体验,强调人文情怀与审美趣味,具有强烈的地域艺术生态特征,借助系统工程学的方式指导设计实践。

乡村民宿设计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结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拓展民宿的功能属性及价值。图1为乡村民宿设计思维树状图,其中,民宿主题及特色发展方向的确定要依靠自然资源优势,精准把握市场特点与客户行为心理需求,准确定位民宿用户群体及发展方向,乡村民宿设计才能实现有效的引流与转化。民宿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载体,反映了人的生活态度,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设计方法的运用,能够营造不同的空间功能与氛围,丰富游客体验,能够实现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提升乡村风貌的目标。作为乡村民宿特色多领域融合发展路径下形成的典型案例之一,三门峡民居黄土窑洞改造的“岔里·窑遥小院”民宿设计以延续窑洞居民文脉为特色,复原夯土墙与木结构等材料符号与技术;空间布局传承“四水归堂”中式合院规制特点,协调外地与本地游客对院落空间的认知共识;引入当地温泉资源,丰富游客居住旅游体验,重塑乡村记忆。

三、红山村民宿设计区位条件

红山村位于广州北部花都区梯面镇,在具有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从属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的广清接合片区,森林覆盖面大,竹林环绕。依托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产业。依托盘古王遗迹、洪圣古庙遗迹、日军驻军战壕、李家祠堂、红山村灰塑,以及农业耕种、乡民客家民俗文化等,吸引了不少游客。

调研发现,基于游客需要,乡民自营民宿提供食宿服务,属于自主民居半开发的初级自营模式,室内外设计主题特色不突出,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设计应当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同时传统的东西也需要继承,因此,在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选取村内三栋联排民居为研究对象(图2),以不破坏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为基础,通过设计创新民宿内外空间造型、功能、氛围体验,使民宿整体风格与当地客家人文民俗、乡土文化、村庄环境景观相协调。

四、红山村民宿周边业态调研

乡村业态调研结果对明确民宿客户特点及民宿主题定位有指导意义。提升民宿服务,积极建立民宿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改造前期要充分研究民宿特色项目的在地性,充分利用周边产业与环境,提供农事、非遗、文创、科普、艺术等体验性或参与性活动项目。

红山村乡村生态休闲游以“花漾村落”为特色,涵盖油菜花、荷花、桃花、水稻等观赏与农耕体验项目,治愈了城市人群的“自然缺失症”。红山村游客多为临近城区的市民,以亲子家庭为主,退休人群、摄影爱好者、骑行爱好者次之。红山村乡村休闲游业态调研结果如图3所示。

五、红山村民宿客户群及

主题特色定位

乡村民宿设计以项目地环境、客户需求及乡村产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进行设计主题的定位,这对空间设计者来说是重要的依据。红山村乡村生态休闲游主流游客多为亲子家庭,为避暑乘凉、浅滩戏水、体验農事而来。针对亲子家庭客户群,民宿改造设计要注重游客体验,开设“自然娱乐+农耕体验”的旅游项目,为孩童留下独特的童年记忆,成人亦能享受短暂的“慢”生活,体验感时应物的生活艺术。可以将客家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体验、农事体验、艺术品制作等实际内容植入自然乡土艺术氛围的空间设计中。

六、红山村传统文化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目前游客对乡村客家文化特色项目体验不足,通过民宿将客家文化植入游客记忆,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也符合《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中立足属地资源禀赋、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内蕴、打造特色文化主题民宿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民宿设计中主题概念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如果形式缺乏依据,使民宿功能划分、空间处理的方式以及文化元素的选取与应用脱离实际,易偏离乡村主体,走向同质化。

(一)传承客家建筑文化理念

建筑的本质是保护人类不受伤害的避难所,门窗是人类观察外界以获取水资源和食物供给的重要通道。客家“围村、围堡、围楼、排屋”等建筑形式便是随着人群迁徙并出于防卫的本能需求而形成的,建筑具有强烈的围合感及封闭性。客家民居建筑因人、时、地的不同呈现不同外在形式,但其核心的功能性是统一的。24E73BE2-9EC4-4766-B85E-01DC71825E2C

建筑文化理念的运用基于准确解读文化内核与细节,而非视觉元素的机械性重复。红山村民居建筑简易小巧,家家户户并排建屋,依山傍水,整个村落呈圆弧状“围村”式布局,房屋前面有鱼塘,中间有耕地,村子中央有溪水,传承了客家民居合族聚居、背山面水的自然观。“围村”式布局在于整体的独特,对于单栋民居建筑而言,皆为2—3间式的单排屋舍,并没有院落的概念。

为满足亲子家庭对孩童安全及家庭活动的私密性需求,将客家建筑“围合”的概念应用于民宿外部环境的空间布局,增设庭院围墙以形成内化的小型院落。同时尊重客家建筑寻求人与自然的交互关系,控制围墙高度在成人视线范围左右,并在墙面开设窗洞,形成隔而不断的视觉效果。

(二)提取与拼贴建筑材料与屋顶样式

红山村保留下来的老旧民居年代较近,体量不大,形制不典型,但深入挖掘,可探见“穿堂式”客家建筑的影子,悬山式的屋檐,建筑布局中间为厅(厅无后墙)、左右为住房。与典型的“穿堂式”建筑不同,红山村内老屋通过加设入户门将中厅室内化,且对称的左右住房减为单边住房,房间对外的窗体尺度极小。

民宿改造过程中注重空间感和使用价值,强调人在其中的活动,为使空间设计贴近人的内心追求,开阔空间尺度,引入自然景致是民宿改造的亮点。民宿通过加建二层建筑弥补原有空间的不足,采用传统“双坡”屋面封顶,通过打散屋顶与墙面的空间组合关系,将临街正门所在的墙面设定为山墙,二楼以“玻璃+竹编”材质构筑建筑外立面及内部隔断,实现建筑直面中央稻田、花海的视觉体验(图4)。

改造中将“双坡”屋顶结构特点延伸到室内空间,并融合“穿堂式”建筑开放的中厅特点,拆除原有建筑前后砖墙,用钢筋、玻璃构筑中厅幕墙,采用高度接近自然的竹子制作内部隔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呈现一种质朴气息。可开合的幕墙,实现隔而不断的闭合空间与室内空间室外化的空间扩容(图5)。

(三)以灰塑作品装点庭院

红山村立足于广州市花都区灰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的区位特点,村内打造农耕主题灰塑壁画,讲述着农耕生活场景,反映了灰塑装饰主题因地制宜、灵活随意的特点。红山灰塑的主要制作材料为石灰、沙子、稻草、玉扣纸、红糖、糯米粉、铜丝与铁钉,制作过程不需烧制,可直接在建筑表面施工。

红山灰塑作为村内重要的景观节点之一,观赏性极佳,但因其体验的单一性及缺乏文化项目拓展体验,对亲子家庭的吸引力不足。因此,要创新红山灰塑技艺的载体形式,展示灰塑制作材料、工具、制作过程,以此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民宿庭院布局狭长,借助园林“洞窗”的概念塑造庭院外墙形式,为墙面开设的大大小小的窗口附加展示功能,内部放置亲子家庭创作的灰塑作品,外部以透明材质闭合,构成隔而不断的虚实关系。窗洞设计破除院墙的狭长感,以艺术装点庭院,形成内外空间的联动,增强亲子家庭乡村休闲游的艺术性,为其留下独特的民宿记忆。

(四)仿制物产元素打造庭院设计

元素符号的有效利用需要符合项目地历史人文环境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并对符号外形和精神内涵进行新的解读,在延续当地特色的同时融入当地历史文化风情,让符号焕发出新的活力。

红山村乡村休闲旅游的时效性特征限制了大多数游客的选择,繁花盛开、稻田金黄时是游客的最佳旅游时间,这种“断点”式体验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将“断点”续成线,例如,以“探寻”农作物的生长为线,用抽象化的农作物造型创新庭院装饰设计,将农作物种子、果实、加工制品相关样品融入庭院设计,以主题活动引导亲子家庭认识农作物、种植农作物;挖掘油菜花与艺术、油菜花与教育科普的联系,体验油菜花压花工艺、花卉明信片设计等项目。

(五)解构与重构物产元素打造软装饰设计

灯光是绝佳的艺术氛围制造者,亲子艺术创作、家庭聚餐等功能空间氛围感的营造都可以依靠灯光。可以将自然元素植入空间,例如,可以选用荷叶作为设计元素,融合“荷叶似云香不断”的设计理念,将元素抽象化,解构荷叶的圆与根茎的直,以细而直的灯杆衔接薄而微倾的椭圆灯面,重构空间灯光环境氛围。若能融合荷叶的清香,便能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嗅觉及心理等综合感官的享受。

项目地资源、地理區位、环境政策和市场趋势的相互关系,是打造乡村民宿特色的基础。通过复制、提取、解构与重构、打散与拼贴等设计手法,推敲乡土民宿对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与承载方式。对乡村民宿建筑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是对乡村的再次认识,设计只是手段,只有通过扎根实地的理性思维的分析,才能较好地设计出能够服务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民宿建筑。

参考文献:

[1]黄慧.基于模式语言下的乡村民宿外部休闲空间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2]肖德荣,张蕊.地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4):105-107.

[3]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规范:GB/T39000—2020[S/OL].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2022-02-13]http://openstd.samr.gov.cn/bzgk/gb/newGbInfo?hcno=79397E59E055F493E30D8585CC5A737A.

[4]刘雪宁,黄圣游.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1):100-101.

作者简介:

周泽文,广州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

卢莹,广州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24E73BE2-9EC4-4766-B85E-01DC71825E2C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民宿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3期)2022-04-25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3期)2022-04-25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科学家(2021年24期)2021-04-25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中国商界(2020年6期)2020-08-06周边赋能中华手工(2020年6期)2020-04-27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歌剧(2017年9期)2017-12-08你是民宿达人吗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23期)2017-06-28产业融合背景下体育与旅游互动发展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7期)2017-04-10产业融合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全域旅游视角下云南“大香格里拉”旅游发展探究当代旅游(2016年6期)2016-09-30

相关热词搜索: 岭南 新农村 建筑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