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京西古道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2-07-10 14:55:02   浏览量:

刘会生

距今有数千年历史的京西古道,是北京西部地区人类活动以来所形成的古老道路。它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其中的中道、南道、北道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而中道和北道的枢纽就是贯穿1500米长的模式口大街驼铃古道。这条名闻天下的“驼铃古道”,是现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它集商道、香道、军道、密道和文道五个功能于一身,蕴涵着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辉煌。

京西古道东端的模式口,早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记载,那时还叫磨石口,因此地盛产磨刀石而得名。73岁的梁永安老人是模式口社区的民俗专家,他打小生活在模式口,对这条1500米长的古道可谓了如指掌。他说,模式口大街依翠微山成道,有九道弯,从高处俯瞰,犹若盘龙,所以又叫龙形古道。因运输工具主要是骆驼,人们称它为驼铃古道。

模式口驼铃古道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近现代京西经济发展的需要。明清以后,京城用煤量越来越大,仅靠阜成门进煤,已难供所需,所以在康熙年间,作为“水门”的西直门也开始大量进煤了,模式口驼铃古道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京西群山之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清朝,外国地质学家探明京西煤田含煤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而要将这些宝贝运出来,就需要骆驼这种理想的运输工具。

古道形成的第二个原因是,京城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过去百姓及地方官员进京面见皇帝必走这条路,皇帝出巡也要走这条路。同时,它还是供应京城吃喝拉撒的重要通道。塞外、京西的煤炭、水果、山货、皮毛要经此路运到京城。

据史料记载,晚清和民国政府对平门路进行了三次拓宽。第一次是道光十年(1830年),将模式口隘口拓宽,降坡4米,但道路仍然很窄,只能过骆驼;第二次是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京兆尹公署拨款20万元,修建北平至门头沟公路,起自西黄村,经模式口大街、三家店,过永定河西去,路依然窄,只能过人力车;第三次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开通平门公路,汽车可从阜成门至西黄村,到黑头山东麓沿西北斜坡而上,越模式口隘口,西去门头沟。

模式口駝铃古道旧时以大街为界,街北属顺天府,街南归宛平县。街上,有四座壮观的过街楼、12口水井和数十座店铺。

驼铃古道在明清时成为京西煤炭等矿产、口外皮货的转运站。为了解决客商的食宿,当时还叫磨石口的村民建起了大车店、旅店、杂货店、铁匠铺、药店、酒馆饭铺等茶楼酒肆,村中商贾云集,驼队迤逦,叫买叫卖此起彼伏。

村里最出名的一家旅店叫“老西儿店”,店掌柜姓张,店里有20多间简易石板房和牲口棚,可以住骆驼、马车和百十来名商贩。客店主人服务周到,遇上房客生老病死,全力相助,病了管拿药看大夫,死了管出资葬埋,通知亲友家人,因此在这条古道名声日隆。

走进模式口村,碾房和磨房的痕迹随处可见,在村西,还能看到一盘废弃的巨大石碾,靠在四合院的大门口。作为用石头制作的粮食加工工具,当年,为了解决大量过往食客的饮食,村里购置了大量的碾子和石磨。梁学安老人回忆说:古道在铺沥青路前,雨季泥泞不堪,人们就将废弃的石磨垫在路上,天长日久,竟形成了一条几乎用石磨铺成的道路。

当时,小吃店铺成为村里的一景。面茶李、炸糕王、豆腐张,高老太太经营的丸子汤,因口味正宗,价格便宜,受到南来北往的客人欢迎。面茶李的创始人李真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打1899年开始就售卖面茶。每天一大早,他将糜子面洗净,用凉水浸泡两小时,沥净水,碾成面,再过细罗,即成糜子面;茶汤壶内灌满凉水,烧沸,取碗一个,倒入开水和适量凉水搅和一下,加入十分之一的糜子面调成面糊,再用开水将面糊冲熟;在茶汤上面撒上红糖、白糖和糖桂花即可食用。他一头挑着面茶,一头挑着碗筷,来到古道上,他用手捂着一侧耳朵,咧开嗓子就是一声,“面茶开锅喽! ”声音就像洪钟一样。吆喝一响,喝面茶的客人就陆陆续续围过来了。他们停住脚步,不用筷子、勺子等餐具,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边喝边啃着窝头或馒头烧饼,不到10分钟,早饭就吃完继续赶路了。

想吃点有油水的,他们就来到法海寺炸糕王的摊子前,炸糕有黄米面儿和江米面儿两种,刚炸出的炸糕,色泽金黄爆 “刺儿”,咬一口,炸糕外皮酥脆不艮,内里柔软糯黏,豆馅细甜爽口,吃了第一口就想吃第二口,由于是烫面,所以易于咀嚼和消化,最适合赶脚人狼吞虎咽。

凌晨4时许,模式口大街家家户户还闭门而息,唯独老张家的豆腐坊,灯火通明、热气腾腾。女主人在转着推磨,每转一圈,她就用小木推板将鼓涨涨的豆子往磨眼里推一点,就这样一圈一圈,木拐子吱吱呀呀的响声把豆腐坊内的寂寞推向远处。豆浆磨好之后,接下来是过滤。把磨好的粗浆倒入布兜内,通过轻轻摇动,豆浆便从纱布中沥出漏到大缸内,男主人把沥好的豆浆倒进大锅里,盖上锅盖烧火,直烧到锅内的豆浆沸腾才停火,然后用瓢将豆浆舀到缸里焖一会儿,往豆浆内兑盐卤或石膏水,随兑随用勺子搅匀,直到豆浆内有凝成的白块,成豆脑状。用刀将热腾腾的豆腐划开,拿起一块塞进口中。那甘甜的豆香味沁人心脾,入口即化的柔嫩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口袋中有钱的也可以到天兴、梁家茶馆和李记回民饭铺打牙祭。可以说,模式口的小吃与京城的“南锣鼓巷”有一拼。在街巷改造之后,模式口还入驻了诸多网红餐厅、西餐厅吸引着年轻人的味蕾。

布铺路北有恒德成,路南有恒聚兴、西街有程家的布店……

铁匠铺的创始人刘德旺20多岁就从山东来这儿打铁,为牲口打制蹄掌和铁钉,他的后人三代都以此为营生,先后为29军、冯玉祥、张作霖的部队打制过马掌,为村民打制过农具。

村里人大都做买卖,有的批发转运煤炭,把生意做到了城里。卖煤的有乔家的“坑儿店”、李家和薛家的煤铺;模式口村民将用骆驼运输作为营生的人也不在少数。村中大户薛家的薛才义就以拉骆驼往京城运煤为生。传说他在卸煤时发现了一块沉甸甸、金灿灿的矿石,觉得新奇,就拿去由珠宝商鉴定。店老板一看是罕见的“狗头金”,当时就给了他一大笔钱,并告诉他以后盖房买地用钱时尽管来拿,薛才义从此发家,成为村中首富。

1922年,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城输电,在磨石口村埋栽电线杆时,因为占用了农田,遭到了村民的反对。乡绅李堪出面调停,他劝解家乡父老支持电厂输电,因为这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至于占地和损坏青苗可以要求赔偿,此外还要求电厂为村里安电灯办小学。就这样,磨石口村在当年就用上了电。有了电,古道昼夜可通行,人流更加密集,带来了新的繁荣。

古道老照片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公私合营后,模式口还有商铺20多家,各类摊商37个。

驼铃古道作为香道,一直香火兴旺。潭柘寺、戒台寺,九龙山和百花山的娘娘庙,以及颇负盛名的妙峰山,自古是京西一带祭祀社神的圣地,也因此形成了进香古道。据考:清代至民国时期,这条古道还是香客和游客去京西天泰山慈善寺庙会、妙峰山进香的古香道。

民国时期,天桥最有名的中幡大师宝三要去妙峰山赶香会,走到模式口大街的过街楼前犯了难。“过街楼就三四米高,宝三的中幡过不去了。”宝三耍中幡这行有规矩,必须立着过。宝三爷也是真急了,把中幡耍得像车轮一样转起来,然后猛地向上一抛,接着踢了一脚,中幡在空中翻着跟头从过街楼上飞过去,宝三人早抢到过街楼另一面,伸手稳稳接住。四面围观村民叫好声响成一片。

如果说文化名人,头一个和模式口有渊源的就是老舍先生,从《骆驼祥子》这本书中,完全可以感受到老舍对这个地方有多么熟悉。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还特意为此做了考证。

另一位名人郭沫若是1956年来到模式口村的。他来到法海寺,一眼就看出了壁画的价值。叮嘱工作人员:“这里的壁画很好,希望你能好好看管。”郭沫若的一番话,使壁画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下来。1964年来到模式口村的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村北的山坡下,一片裸露的表面有许多刨蚀痕迹的岩石审视许久,最后鉴定并确认了模式口村的这块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很少有人知道,末代皇帝溥仪,1959年特赦回京之后,曾在全国政协所属的西山林场劳动过一段时间。林场就在村北冰川陈列馆附近一座没有门牌的小屋内。

在模式口大街与法海寺路交叉口,一座由老舍先生之子舒乙题字的“庆春斋”吸引了往来的居民和游客驻足。屋内陈列了老舍先生的作品和舒乙撰写的文章《老舍和石景山》,详尽介绍了老舍先生与京西古道的渊源。“慶春斋”外道路上的骆驼图案也告诉人们,这里就是驼铃古道,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祥子拉骆驼的磨石口。

2018年7月底,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中段改造工程完工,曾经濒临衰败的“骆驼古道”又活起来了。

据模式口改造项目负责人介绍:古道、古街、建筑、民俗将是未来支撑模式口大街的四大历史元素,街上的业态将选择有地区特色的传统经营项目,突出模式口地区的正能量,以非遗传承、老字号、文化演出、茶馆为主,打造模式口品牌商业街。同时,对模式口地区已经列入文保单位以及有保护价值的民居院落进行修缮改造,修建“四合院博物馆”并植入相应的文化功能。

跨越历史的风尘和时代的潮汐,源远流长的模式口驼铃古道犹如一方古玉,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造工程的推进,昔日热闹的驼铃古道将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京西驼铃古道 匡立志东坡赤壁诗词(2021年5期)2021-10-28杉林古道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5期)2018-12-17北京最后一片稻田北京纪事(2018年2期)2018-02-05杜振东:京西稻守护人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年31期)2017-10-22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年31期)2017-10-22“真爱粉”的自我修养!飞魔幻A(2017年4期)2017-04-18土默特驼铃老年世界(2016年2期)2016-05-04茶马古道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5年11期)2016-01-27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西部大开发(2009年10期)2009-12-10古道兴衰中国改革(综合版)(2004年2期)2004-04-27

相关热词搜索: 古道 新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