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双展同时举办不只玩转色彩与潮流

发布时间:2022-07-23 14:30:05   浏览量:

王菁菁

“艺术创作是个人的事情,与其他任何人无关。”“所有艺术都是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艺术。”能够说出这般豪气宣言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风貌?在充满诗意的4月,北京嘉德艺术中心“或形或影——张功慤北京个展”与“COLLECT THE MALL!包圆儿——刘建文北京首展”同时举办,让观众看到了两个鲜活身影的背后,感受到那些关于艺术的理想、情怀与传奇。

可以说,这是两个风格迥异的展览。其中,“或形或影”展览用淋漓的色彩、生动的气韵,展现了中国第二代油画家张功慤笔下那高深莫测又气象万千的世界,也是向不久之后先生百年诞辰的一次致敬。

张功慤《风景系列20180201》 三联120厘米×360厘米布面油画 2018年作

1948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的张功慤,是吴大羽先生的弟子。从学生时代开始,他就对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目前保存最早的他的抽象油画就是1947年创作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他开始追求似像非像的东方美学意境。而此次展出的24幅油画,涵盖了他从上世纪50年代直至2020年去世前的各个阶段,其结构、色彩、笔触背后,大多隐喻着自然、人和动物间的关系,表现的是空灵、力量、率真和自在。

而“COLLECTTHEMALL!包圆儿”展,则是对香港“潮玩教父”刘建文于2019年在上海举办“全收”展览的一个延续。此次展出了他在2020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一批新作,包括12件布面作品和3件雕塑,一览在全球因疫情“停摆”的特殊时期里,艺术家对外界社会的思考、生命的感悟以及自我的内省。尽管艺术家此次因疫情不能从香港亲临展览现场,但“包圆儿”这样一句京味儿十足的方言,却道尽了刘建文对这个拥有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文化之都的美好向往。

如此特别的双展,加之展期正赶上清明小长假,自然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兴趣。外加有了色彩、潮流这样的关键词,更是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目光。在展览“热映”之际,《中国收藏》杂志记者专访了双展主办方负责人郭玥女士。作为一名90后,此次勇挑大梁组织策划了两股潮流的双展,对此她有着怎样的体会与解读?一起来跟随采访的深入,走进“不一样”的艺术世界吧。

无论是对于张功慤先生还是刘建文先生而言,此番都是他们首次在北京举办个展。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又一直致力于给公众带来有深度不乏学术性的艺术家展览,基于此,在我们有了办展想法后,大家一拍即合,使公众能在北京一睹此次双展的风采。

刘建文《是,我们做到了!》 双联250厘米×555厘米 丙烯 画布 2020年作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这两位艺术家,首先来看张功慤先生。他师从吴大羽,从创作风格来讲,能给观众带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在学术上也能引发业界和观众的一些思考。张功慤一生追求自由的思想,不受捆绑和束缚。尽管他所经历的那个年代曾把现代艺术当成“洪水猛兽”,但他依然坚持走自己的路,不难想像,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气魄。事实上,现代主义本身就是对个体思想的尊重,而张功慤以跨越80年的“非集体主义独立创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脉络,我认为他的艺术成就必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一笔。

而身為“潮流教父”,刘建文先生则完全不属于传统艺术家,他并非学院派出身。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从那时开始有了更多在工作室独处的时间,潜心于对中国传统思想传承的研究。所以公众可以在此次展览中看到,他的作品里会有一些谚语或者成语,同时他又给它们加入了新媒体标签。这种相互冲撞和相互结合的创作手法,也是艺术家对如何用新时代的语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所进行的思考与呈现。

这两位艺术家虽然风格迥异,但他们都是在用创新的手法延续中国文化。了解到这一点,你就能发现他们“不同中的相同”,即在艺术世界里不断探索和前进。

这次刘建文的个展带来了一件5米宽的双联作,名为《是,我们做到了!》。这件创作于2020年的超长画幅,是艺术家对自己最钟爱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的致敬之作,也是他迄今为止创作最大的油画作品。

其实,早在这幅作品还在他工作室的时候,我就通过照片看到了其尚未完成的模样。当时我已经能想像到,完成后的作品一定相当震撼!重要的是,从中能够看出,艺术家不仅绘画手法越来越自如,更在秉承自我独特风格的同时,表达出他站在全球大环境背景下的思考。比如当疫情突然来袭,加上战争与国际格局的变化莫测,深处其中的每一个人能否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这是艺术家的寄望与期许,也是创作的精神内核所在。

“或形或影”展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风景系列20180201”三联作。这是张功慤96岁高龄时创作的。年事已高的张功慤行动不便,听力也不太好,但脑子却很好使,他坐在轮椅上挥笔在大画布上创作出如此大气磅礴、光色吞吐、笔触激荡的油彩作品,这是非常令人感动和钦佩的!我们可以看到,其上的构图、造型、色彩与笔触已是浑然天成,达到了一种超凡脱尘的境界,充满了朝气、力量和想像。

正如张功慤常提到的,艺术创作是个人的事情,与其他任何人无关。我想,伟大的艺术家不会被环境束缚,也不会被传统束缚,更不会被自我束缚。张功慤尽其一生的艺术生命,沉浸在自己的独立艺术王国中,用作品吐露真情实感,创造了一个阳刚又天真的艺术世界。他的艺术通达我自翱翔、或形或影且形影变幻的自由层面,值得好好品味。这也是此次展览名称“或形或影”的由来。

业界评价张功慤先生是中国抽象表现艺术的先行者。此次的展览,让观众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其跨世纪长达80年的艺术创作里程。艺术家所描绘的不光是悦目表象,更是直达心灵的自由与真诚。

近一段时期,全国多地疫情散发,这让双展的最终呈现太不容易了。不管是将作品从香港运到北京,还是布展、策展都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以展出的刘建文雕塑为例。按照我们原定的流程,需要在展览开幕的两周前把作品运到北京。但因为当时深圳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导致运输团队无法正常出城,令我们心急如焚。当然,相关防疫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与此同时大家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做计划,通力合作,终于让作品顺利安全地抵达了首都北京。这个过程中不光我们团队的每个人,还包括货车司机等在内的相关人员都在辛苦付出,能够圆满地举办这个展览,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成就感。

“归来仍是少年”,是此次刘建文个展带给观众最为直观的体会,也是吸引年轻人纷纷前来的亮点所在。无论玩具、绘画还是雕塑,“潮流”背后隐藏着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耐人寻味。

环顾当下,尽管疫情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但国内仍然有不少好的艺术展览在陆续上演。我能想像到主办方策展背后的不易,也建议大家珍惜这样的观展机会,真正静下心来,好好欣赏,相信总会有不少的收获。

我们此次双展的这两位艺术家,都是很有思想的人,用今天的一个热词来形容,就是他们都拥有“有趣的灵魂”。而且,保留一部分传统,但同时又不失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这是他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我想能被真正称之为艺术家,这种精神应该是这个群体共有的特色。要知道我们今天继承的传统,都是前辈们当年所创新的。

值得一说的是,此次除了个人,还有一些是机构组团前来观展。其中,国内首家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的机构“星星雨”便组织自闭症儿童前来看展,让我感触颇深。这些小朋友对色彩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刘建文作品中的色彩,他们很喜欢。如果展览能为孩子们的世界增添一丝色彩,那我觉得举办这样的展览太有意义了。

《中国收藏》:我们知道您个人也喜欢收藏,能否聊一聊您的入藏标准与心得?

或许是受家庭的影响与熏陶,在我的个人收藏中,对藏品的艺术价值、风格等的要求与标准其实很高。但是也有一小部分收藏,我不会用那么苛刻的标准去衡量。比如有的时候能在一级市场遇到性价比相当高的作品,我会抱着投资的心态去购藏。如果你也玩儿收藏,我建议遇到这样的机会一定要下手。因为收藏是需要一定资金作为基础的,你可以用这部分“投资”赚到的钱,去买你更喜欢或者真正喜欢的艺术品,哪怕它是小众的。

至于我的大部分藏品,標准说起来也简单,就是看这位艺术家能在艺术史的长河里留有一席之地,他的创作能否给人类带来思考和思想上的进步。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就必须要有时代精神和探索精神,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初心。如果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能够代表他所处的当下,那么就是值得去收藏的。

讲到这里,我想到了科幻作家刘慈欣《三体》中的一个片段:当人类第二次遇到三体危机,执剑人罗辑终于彻底老了,他只想做一个人类文明的守望者,于是挑选了一批包括梵高画作在内的艺术品,去冥王星当地球文明博物馆馆长了……这段描述常常让我陷入思考,也许,既能代表每个时代,又能让后人了解前辈所在的当下,这才是优秀的艺术品,它能证明人类曾经来过。

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疫情确实产生了一些影响。而且这种背景下办展,诸如运费、保险费等等,都会有所增加,办展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可能也会随之增加不少。不过据我了解,即便如此,大部分机构或者藏家、艺术家个人都还是愿意坚持把高品质展览输出给观众的,所以这方面艺术爱好者们不用太担心。

事实上,真正令我思考比较多的,是从疫情的影响观察到国内外意识形态的差异。比如原本定于今年3月在北京UCCA举办的马蒂斯展览被延期一事,我就非常关注。在我看来,不管是面对疫情还是战争,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应该要团结一致,希望艺术能给人类带来进步与和平,而不是沦为其他。

收藏也好,办展也罢,我并不认为作为90后做这些事情会有多么困难,关键在于你敢去做,并且无惧挑战。现在80后已经渐渐成为了服务社会的主力军,我希望我们90后也能努力学习、快步跟上,为文化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注:本文部分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猜你喜欢 建文艺术家创作 李建文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9期)2021-10-18Jazz考试与评价·七年级版(2021年1期)2021-08-14小小艺术家小小艺术家(2020年6期)2020-06-29小小艺术家小小艺术家(2018年10期)2018-12-12小小艺术家小小艺术家(2018年8期)2018-10-11小小艺术家小小艺术家(2018年12期)2018-01-08爱情岂是买保险梦碎20万“爱情借条”现代家庭(2017年11期)2017-11-22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题试题与研究·中考化学(2016年1期)2016-09-30创作失败意林(2006年2期)2006-05-14关于《翔》的创作雕塑(1999年3期)1999-06-23

相关热词搜索: 玩转 色彩 潮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