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全文完整)

发布时间:2023-04-13 14:25:09   浏览量:

《数学广角》知识点1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1.两头(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2.一头(一端)要栽:棵数=间隔数  3.两头(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二、棋盘棋子数目:  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全文完整)

《数学广角》知识点1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1.两头(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2.一头(一端)要栽:棵数=间隔数

  3.两头(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二、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

  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

  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一、鸽巢问题

  1.把n+1(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体放进n个“鸽笼”中,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2.把多于kn(k、n都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体放进n个“鸽笼”中,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k+1)个物体。

  二、鸽巢问题的应用

  1.如果有n(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鸽笼”,要保证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2个物品,那么至少需要有n+1个物品。

  2.如果有n(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鸽笼”,要保证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k+1)(k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品,那么至少需要有(kn+1)个物品。

  3.(分放的物体总数-1)÷(其中一个鸽笼里至少有的物体个数-1)=a……b(b),a就是所求的鸽笼数。

  4.利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构造“鸽巢”,建立“数学模型”;把物体放入“鸽巢”,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例如:有4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提示:解决“鸽巢问题”的关键是找准谁是“鸽笼”,谁是“鸽子”。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1)

——《数学广角》知识点分析3篇

《数学广角》知识点分析1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树木棵数:

  1.两头(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2.一头(一端)要栽:棵数=间隔数

  3.两头(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二、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

  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

  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一、鸽巢问题

  1.把n+1(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体放进n个“鸽笼”中,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2.把多于kn(k、n都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体放进n个“鸽笼”中,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k+1)个物体。

  二、鸽巢问题的应用

  1.如果有n(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鸽笼”,要保证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2个物品,那么至少需要有n+1个物品。

  2.如果有n(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鸽笼”,要保证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k+1)(k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品,那么至少需要有(kn+1)个物品。

  3.(分放的物体总数-1)÷(其中一个鸽笼里至少有的物体个数-1)=a……b(b),a就是所求的鸽笼数。

  4.利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构造“鸽巢”,建立“数学模型”;把物体放入“鸽巢”,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例如:有4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提示:解决“鸽巢问题”的关键是找准谁是“鸽笼”,谁是“鸽子”。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2)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数学广角 (菁选2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数学广角1

  1、方法: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画图,列表,再总结应用

  2、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竖电线杆,两端插旗......)

  (2)、两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

  (3)、一端栽一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间隔数=棵数

  (类似问题有:敲钟听声,上楼时间.....)

  3、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次数=段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4、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5、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6、过桥问题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

  速度=总长÷时间

  7、出租车计费(信件邮资、洗照片)等问题。

  计算时分成两部分。(1)标准部分。已经知道总价的,不再计算,不知道总价需计算。

  (2)超出部分。超出数量×超出单价。最后相加。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数学广角2

  1.在椭圆形鱼塘周围栽树,鱼塘的周长是1000m,如果每隔50m栽1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000÷50=20(棵)

  答:一共要栽20棵。

  2.学校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边长为50m,现在要在花坛四周栽树,四个角都要栽,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50×4÷5=40(棵)

  答:一共要栽40棵。

  3.建筑工程队要盖一栋楼,需要在长150m、宽60m的地基上打桩。四个角都要打桩,每隔2.5m打一根桩。这栋楼地基的四周要打多少根桩?

  (150+60)×2=420(m)

  420÷2.5=168(根)

  答:这栋楼地基的四周要打168根桩。

  4.学校体操队排成方阵进行表演,最外层每边有16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人?

  (16-1)×4=60(人)

  答:最外层一共有60人?

  5.一张桌子坐8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12人,三张桌子并起来坐16人……照这样,8张桌子并成一排可以坐多少人?如果一共有48人,需要并多少张桌子才能坐下?

  4×8+4=36(人)(48-4)÷4=11(张)

  答:需要并11张桌子才能坐下。

  6.广场中心设有一个正方形花坛,花坛的最外层一共摆放了116盆花,最外层每边摆放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摆放了多少盆花?

  116÷4+1=30(盆)

  30×30=900(盆)

  答:最外层每边摆放了30盆花。这个花坛一共摆放了900盆花。

  7.一块正方形地,沿四周每隔8m种一棵树,一共种了100棵。这块地里种的玉米共收获28t,这块地*均每公顷收获玉米多少吨?

  100×8=800(m)

  800÷4=200(m)

  200×200=40000(㎡)

  40000㎡=4公顷

  28÷4=7(t)答:这块地*均每公顷收获玉米7吨。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3)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 (菁选2篇)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1

  1、方法: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画图,列表,再总结应用

  2、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竖电线杆,两端插旗......)

  (2)、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

  (3)、一端栽一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间隔数=棵数

  (类似问题有:敲钟听声,上楼时间.....)

  3、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4、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点总结2

  一、植树问题分两种情况,不封闭与封闭路线。

  不封闭的植树路线:

  ① 若题目中要求在植树的线路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段数多1。

  全长、棵数、株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棵数-1)

  株距=全长÷(棵数-1)

  ② 如果题目中要求在路线的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即棵数与段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就为:

  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③ 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就比②中还少1棵。

  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株距=全长÷(棵数+1)。

  全长=株距×(棵数+1)

  封闭的植树路线。

  在圆、正方形、长方形、闭合曲线等上面植树,因为头尾两端重合在一起,所以种树的棵数等于分成的段数。

  棵数=段数=周长÷株距。

  二、解植树问题的三要素

  解决植树问题,首先要牢记三要素:总路线长、间距(棵距)长、棵数.只要知道这三个要素中任意两个要素,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问题,可以用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答。比如锯木头、爬楼梯问题等等,这时解题的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与植树问题中的“总距离”、“间隔长”、“棵数”对应起来。

  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过桥问题

  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 速度=总长÷时间

  出租车计费(信件邮资、洗照片)等问题。

  计算时分成两部分。(1)标准部分。已经知道总价的,不再计算,不知道总价需计算。

  (2)超出部分。超出数量×超出单价。最后相加。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4)

——数学中考知识点10篇

数学中考知识点1

  正棱锥是棱锥的一种,具备着所有棱锥的性质和定理。

  正棱锥

  如果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2)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

  (4)正棱锥的侧面积:如果正棱锥的底面周长为c,斜高为h’,那么它的侧面积是 s=1/2ch‘。

  特别地,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的正三棱锥叫做正四面体。

数学中考知识点2

  同位角知识: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会出现“三线八角”。

  同位角的特征识别:

  1.在截线的同旁;

  2.在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

  3.同位角截取图呈“F”型。

  *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知识归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数学中考知识点3

  1、定义: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说明:也可以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行,这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行。

  2、*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3、*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说明:要证明两条直线*行,用判定公理(或定理)在已知条件中有两条直线*行时,则应用性质定理。

  4、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_____.

数学中考知识点4

  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同学们对上面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通过上面对整式与分式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能从中学习的更好。

数学中考知识点5

  初中数学多项式的加法中考知识点

  多项式和单项式一起被称为整式,整式的运算离不开加法,多项式也是如此。

  多项式的加法

  有限个单项式之和称为多元多项式,简称多项式。不同类的单项式之和表示的多项式,其中系数不为零的单项式的最高次数,称为此多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保持不变(即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乘法,是指把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与另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相乘之后合并同类项。

  F上x1,x2,…,xn的多项式全体所成的集合F[x1,x2,…,xn],对于多项式的加法和乘法成为一个环,是具有单位元素的整环。 域上的多元多项式也有因式分解惟一性定理。

  关于多项式的加法计算的中考知识要领已经为大家整合出来了,请同学们相应做好笔记了。

数学中考知识点6

  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的运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同学们对上面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通过上面对整式与分式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能从中学习的更好。

数学中考知识点7

  角度制知识:用度(°)、分(′)、秒(″)来测量角的大小的制度叫做角度制。

  角度制

  角度制:规定周角的360分之一为1度的角,用度作为单位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角度制。

  角度制中单位的换算。

  角度制中,1°=60′,1′=60″,1′=(1/60)°,1″=(1/60)′。

  角度制就是运用60进制的例子。

  角度制中角度的运算。

  两个角相加时,°与°相加,′与′相加,″与″相加,其中如果满60则进1。

  两个角相减时,°与°相减,′与′相减,″与″相减,其中如果不够则从上一个单位退1当作60。

  测量角的大小的另外一个方法,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主要把握180°=π rad这个关系式。

  例如:1度=π /180 弧度30度转换成弧度值:弧度=30*π /180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β=α+k360°k属于整数。

  知识归纳:除了角度制可以测量角的大小,还有一种——弧度制也可以测量角的大小。

数学中考知识点8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20xx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20xx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xx中考数学易错知识点的内容。

  数学方面

  失分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考查简单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易出错。

  考查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易将其判定相混,或不审题误把圆直径当半径。

  考查简单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失分点在于对括号中给出精确度忽略而错选。视图时,考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力而易失分。

  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均变速运动有关问题是难点。

  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考查统计知识,由于信息量及阅读量大,线索多,要求小伙伴们冷静、细心审题,否则易失分。

  考查几何变换中点的坐标及点或线段在变换中经过的路线,考生容易在三个方面失分,旋转中的旋转方向,坐标与线段转化过程中忽略点所在位置或者是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相混。

  考查概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用频率估分概率时考生容易出错。

  策略:从往年的试卷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卷面上一般会出现大量“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小伙伴们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解题速度慢,导致后面的解答题没有时间做,连看题都没有时间了。解题速度缓慢原因就是不熟练,基础知识不熟练,基本方法不熟练,这是*时训练不够所致,所以我们经常说回归课本,目的就是要让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吃透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

  运算错误多。答卷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是运算能力的问题,不能简单的说是粗心大意,这方面要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避免基础性失分。

  答题不规范。一道题做完了,自己以为是对的,其实大打折扣,主要是因为答题不规范,丢三落四。例如解应用题没有作答,求函数解析式没有写出定义域(自变量取值范围),乱用数学符号、乱造数学符号等。

  因此小伙伴们在最后几天,要注意回归教材,认真通读课本,结合考试说明的能力要点,及时查漏补缺,把知识方法系统化,针对调考后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失分点,进一步总结错因,杜绝隐患。调整心态及作息时间,以适应数学20xx中考安排。

数学中考知识点9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判定定理:以a、b、c为边的三角形是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判定3: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4:两个锐角互为余角(两角相加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5:若两直线相交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互为负倒数,则两直线互相垂直。那么

  判定6:若在一个三角形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其所在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判定7:一个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这个三角形斜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与判定3不同,此定理用于已知斜边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数学中考知识点10

  三角函数关系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方关系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倒数关系

  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商数关系

  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方关系

  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方。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

  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

  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

  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

  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

  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

  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方关系: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圆的定理: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分这条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①*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分弦,并且*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中考数学学习方法

  1、科学的预习方法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习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习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中考数学学习技巧

  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5)

——数学实数知识点3篇

数学实数知识点1

  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总称。数学上,实数定义为与数轴上的点相对应的数。实数可以直观地看作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它们能把数轴“填满”。但仅仅以列举的方式不能描述实数的整体。实数和虚数共同构成复数。

  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实数和数轴上点一一对应。

  3、相反数: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若a与b护卫相反数,则a+b=0)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

  6、乘方: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方和立方)

  7、*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方根。(算术*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0的算术*方根是0。)

数学实数知识点2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

  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C.0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

  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

  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xxxx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

  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数学实数知识点3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6)

——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点3篇

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点1

  1.随机试验

  确定性现象:在自然界中一定发生的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

  随机现象:在个别实验中呈现不确定性,在大量实验中呈现统计规律性,这种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试验:为了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而做的的实验就是随机试验。随机试验的特点:

  1)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2)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止一个,并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3)进行一次试验之前不能确定哪一个结果会先出现;

  2.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样本空间:我们将随机试验E的所有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称为E的样本空间,记为S。样本点:构成样本空间的元素,即E中的每个结果,称为样本点。事件之间的基本关系:包含、相等、和事件(并)、积事件(交)、差事件(A-B:包含A不包含B)、互斥事件(交集是空集,并集不一定是全集)、对立事件(交集是空集,并集是全集,称为对立事件)。事件之间的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摩根定理(通过韦恩图理解这些定理)

  3.频率与概率

  频数:事件A发生的次数频率:频数/总数

  概率:当重复试验的次数n逐渐增大,频率值就会趋于某一稳定值,这个值就是概率。概率的特点:1)非负性。2)规范性。3)可列可加性。

  概率性质:1)P(空集)=0,2)有限可加性,3)加法公式:P(A+B)=P(A)+P(B)-P(AB)

  4.古典概型

  学会利用排列组合的知识求解一些简单问题的概率(彩票问题,超几何分布,分配问题,插空问题,捆绑问题等等)

  5.条件概率

  定义:A事件发生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P(B|A)=P(AB)/P(A)乘法公式:P(AB)=P(B|A)P(A)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

  6.独立性检验

  设A、B是两事件,如果满足等式P(AB)=P(A)P(B)则称事件A、B相互独立,简称A、B独立。

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点2

  一、统计与概率改革的意义

  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改革,对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结构的合理化,推动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1.使初中数学内容结构更加合理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统计含在代数之中。在初中阶段增加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能够使初中数学的内容结构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更加合理。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整合增加统计与概率的份量,有利于计算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2.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方式是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内在要求。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二、处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原则

  1.突出过程,以统计过程为线索处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收集和处理受随机性影响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对所考察的问题作出推断和预测,从而为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2.强调活动,通过活动体验统计的思想,建立统计的观念统计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在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进行预测、推断和决策的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活动,完成这些活动需要正确的统计思想观念的指导。统计的学习要强调让学生从事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以及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预测等活动,以便渗透统计的思想,建立统计的观念。

  3.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安排内容统计是一个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包含着多种方法。例如,收集数据可以利用抽样调查,也可以进行全面调查;在描述数据中,可以用象形图、条形图、扇形图、直方图、折线图等各种统计图描述数据。对统计过程中的任意一步,教材不可能在一个统计过程中全面介绍,因此教材可以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处理内容,在重复统计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安排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内容。

  三、处理统计与概率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统计与概率宜分别相对集中安排概率是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统计是通过处理数据,利用分析数据的结果进行预测或决策的过程。从统计学内在的知识体系看,概率是统计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数据的分析阶段,可以利用概率进行统计分析,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根据结论进行预测或判断。

  2.使用信息技术,突出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以及进行概率实验,这是统计与概率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3.淡化处理概念虽然概率与统计的概念不多,但有些概念给出定义是困难的,教材不必追求严格定义,应将重点放在理解概念的意义上来。

  4.选材广泛,文字叙述通俗、简洁统计(包括概率)的现实生活素材是非常丰富的,编写教材时应当充分挖掘,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引出和呈现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处理内容。

  5.体现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指导统计(包括概率)与代数、几何相比,在研究的问题上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统计、概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可以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学习。

初中数学概率知识点3

  一、求复杂事件的概率:

  1.有些随机事件不可能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其发生的概率,只能用试验、统计的方法估计其发生的概率。

  2.对于作何一个随机事件都有一个固定的概率客观存在。

  3.对随机事件做大量试验时,根据重复试验的特征,我们确定概率时应当注意几点:

  (1)尽量经历反复实验的过程,不能想当然的作出判断;(2)做实验时应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3)实验的次数要足够多,不能太少;(4)把每一次实验的结果准确,实时的做好记录;(5)分阶段分别从第一次起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并把这些频率用折线统计图直观的表示出来;(6)观察分析统计图,找出频率变化的逐渐稳定值,并用这个稳定值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这种估计概率的方法的优点是直观,缺点是估计值必须在实验后才能得到,无法事件预测。

  二、判断游戏公*:

  游戏对双方公*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三、概率综合运用:

  概率可以和很多知识综合命题,主要涉及*面图形、统计图、*均数、中位数、众数、函数等。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7)

——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总结1

  一、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6、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扩展8)

——数学集合的知识点

数学集合的知识点1

  1集合及其表示法

  1.1集合的描述法

  组成某个集合的每一个事物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列举法:如果集合所含的元素个数较少,那么便可把这个集合所含的元素逐个列举出来,这种描述法叫做列

  举法

  特征性质描述法:如果集合所含的元素个数较多,甚至含有无限多个元素,这样的集合不便于用列举法表示

  出来,此时可采用指出元素特征性质的方法来表示集合,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

  维因图:为了形象化地帮助我们理解集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它,通常用来表示给定集合的图形

  是圆形,圆形上的点表示这个集合所含有的元素,这种用来表示集合的图形叫维因图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如果集合A的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就称集合A包含于集合B,也可称集合B包含集合A

  1.3交集、并集

  交集: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由它们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并集: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把它们所含元素合并起来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

  2集合知识简单应用

  2.1集合及其性特征性质

  2.2子集与推出关系

  2.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 知识点 广角 数学 《数学广角》知识点3篇 《数学广角》知识点1 数学广角的知识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