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发布时间:2022-04-14 11:22:21   浏览量:

李正军

摘要: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分析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根源所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政治制度,一直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总结出其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治理制度和生态制度五个方面,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
优势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496(2021)03-011-05

基金项目:辽宁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思政项目)“高校思政课‘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G2020SZXM011);
辽宁省社科基金委托重点项目“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制度原因比较研究”(L19WTA0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其根本优势所在,已经被证明“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1]17,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根源所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2]12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所在

政治制度决定着整个国家的最终走向。任何一个国家都具备本国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既是本国国情的产物,又是本国国体和政体的核心。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世界上即使是同一社会制度系统的国家,其政治制度也因国情不同而千差万别。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制度也有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责任内阁制、一党独大长期执政、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等“五光十色”。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中国,既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翻版,也不能成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政治制度的再版,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走自己的道路”[3]3,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探索形成并逐渐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亦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的根本优势所在,亦即制度自信的最坚实基础,就在于它是中国国情的产物。

1.体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可靠的领导者,是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领导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同样不可能领导好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复杂而又面临时代根本转折的大国崛起。一旦失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动荡和战乱、贫穷和衰落,不仅将使中国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而且必然打断甚至逆转21世纪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党的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源。

2.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本质属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4]158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为了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安排,行使各种民主权利,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效治理国家。根据中国社会结构复杂的国情,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而实现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在各种力量、各个方面各得其所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大团结大联合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

经济制度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繁荣富强,其在制度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奴役压榨,改革了“一大二公”的经济制度,确立了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5]198。

1.體现在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就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一部分来源于没收的官僚资本,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和标志,大多数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硕果。它走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没有公有制坚决的发展,就不可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就不可能奠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不可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的最新胜利———战胜新冠疫情和最终实现脱贫攻坚,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雄厚综合国力,而其中经济力的骨架和基础,正在于公有制经济。任何否定公有制经济的观点,都将因其违背改革发展时代潮流、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被历史淘汰。

2.体现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就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当今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硕果。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稳定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先进分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已经成为党的群众基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观点,同样都将因其违背改革发展时代潮流、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被历史淘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优势所在

文化制度事关国家民族的灵魂血脉,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各个历史阶段,一以贯之而又与时俱进,创造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新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5]32。

1.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才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华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僵化的理论,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吸取丰富滋养,形成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实事求是”之所以从中华文化瑰宝演进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重新解读的成果。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如果没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就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体现在它的时代特性和开阔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它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特性和开阔视野。众所周知,一种文化无论曾经如何兴旺,一旦脱离时代大潮而故步自封,则最终不免于衰败和灭亡。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更加凸显,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2]470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围绕亿万炎黄子孙共同致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依托改革开放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制度的优势所在

社会治理制度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心向背的重要标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更使得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性前所未有。经过长期探索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确立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38的社会治理制度根本原则。这一根本原则的核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6]583。

1.体现在“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它有“共建”这一广泛群众基础。社会治理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实现全方位广覆盖。因此,在社会治理中必须实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以群策群力实现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在充分履行党和政府职能的同时,鼓励和支持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

2.体现在“共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它有“共治”这一有针对性的全方位措施。社会治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加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的同时,积极防范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惩治各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财产、人格各方面权利。另一方面在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让正气和正义覆盖全社会;
坚持依法办事,强化法律意识,“让尊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2]353;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脱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2]354

3.体现在“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它有“共享”这一受众最大化的良好结果。社会治理以捍卫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由人民共建而形成,依靠人民共同治理而维护和延续,其成果当然由人民共同享有。这就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以有效社会治理和良好社会秩序,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另一方面,社会治理的“共建”和“共治”涵盖了各个领域,采取了全方位措施,因而其成效也必然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在“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2]353中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社会治理成果為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的优势所在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生态对于人类的意义,以及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与自然已经形成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生态制度根本原则。

1.体现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论基础和最终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的优势,在于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论基础和最终目标。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避免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要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7]45。这个总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体现在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的优势,在于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并以此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关系;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原则,并以此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来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原则,强调必须站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把保护生态环境纳入民生工作的整体格局,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优美生态环境增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以生态环境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教育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享有生态文明。

3.体现在它坚持生命共同体原则与全球参与性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的优势,在于它坚持“山水林湖田草是生命共同体”原则。社会主义生态制度从生态是统一的、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这一最根本实际出发,站在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的高度,重视和保护生命共同体,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的优势,还在于它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制度,是在有利于全球团结合作基础上,最终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30年前,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预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的制度”[3]372。在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今天,这个预言已经实现了。这一整套更加成熟的制度,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多方面独特优势和丰富实践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5]150。这个制度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不可或缺的,因而也就必然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根源所在。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也正是要坚定维护和不断完善这一源于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得来不易的宝贵财富,依靠制度的力量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二个百年目标;
依靠制度的力量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
依靠制度的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把握治国理政主动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大意义,在于从政治、全局、战略高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将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欧阳辉.走近卡尔·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新中国70年大事记(1949.10.1—2019.10.1)(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7]习近平.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编辑:董瑞军

猜你喜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制度画与话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7年12期)2017-04-19试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域下的党的建设决策与信息(2016年12期)2017-01-14某些单位的制度杂文选刊(2016年12期)2016-12-09第二优势中国体育(2004年3期)2004-11-11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2期)2004-04-21从优势的胜势棋艺(2001年15期)2001-03-11从优势到胜势棋艺(2001年17期)2001-01-06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优势 制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