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2023年度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3-04-12 08:55:08   浏览量: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我充满信心,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目标标准不动摇,贯彻精准方略不懈怠……”这是黄文秀关于扶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人已经把写体会当成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表达,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感谢您的参阅。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1

“我充满信心,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目标标准不动摇,贯彻精准方略不懈怠……”这是黄文秀关于扶贫的心得体会,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勇气和信念,让我深深动容。6月17日,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作为广西优秀定向选调生,在研究生毕业后回去建设家乡时,黄文秀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还不够勇敢”。但实际上,即便面临父亲病重、群众不理解等生活和工作多重压力,黄文秀依旧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与此同时,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对此,我想说,黄文秀,你已足够勇敢!

黄文秀,你很勇敢,敢于站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作为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呢?”黄文秀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便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黄文秀所在的百坭村一共有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居住在几个不同的山头,对于初来乍到不熟悉地形的“新手”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难度可想而知。但黄文秀并没有在困难面前退却,她用“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激励自己,开启了自己的新“长征”之路。正是由于黄文秀的迎难而上、敢想敢干,村里的道路硬化了,蓄水池建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实现脱贫的群众越来越多了。黄文秀带领村“两委”干部如期完成百坭村2018年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不正是像“打过仗的人”一样足够勇敢、值得自豪吗?

黄文秀,你很勇敢,敢于直面群众的质疑和不解。“跟你说了你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来了这么多第一书记都没让我们村富起来,你一个女娃娃就能行?别在这耽误工夫了,赶紧回城里享福去吧。”作为村里第一个女第一书记,这是黄文秀最初走街串户时最常听到的质问。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却受到村民质疑,黄文秀没有退缩,也顾不上委屈,她收起焦虑,坚持吃住在村,只为尽快摸透村情民意。再到贫困户家里时,她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帮贫困户打扫卫生;遇到贫困户不让进门,她便去两次、三次;遇到贫困户不在家,她便去田里边帮干农活边聊天。渐渐地,她可以完全用当地方言和贫困户交流了,她不再是村民眼里的“镀金客”,她是“人民的好书记”“壮家的好女儿”。黄文秀全身心融入到贫困户生活之中,用真诚面对质疑,用热情融化冷漠,用勇敢和赤诚敲开了百姓的心扉。

黄文秀,你很勇敢,敢于在泥泞山路中继续向前。“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铮铮誓言,字字千钧。蜿蜒的山路没有挡住黄文秀前行的脚步,暴雨山洪也同样没能阻挡她的一往无前。在“有一辆车已经被水冲走”的情况下,她没有选择到安全的地方避难,她选择了向自己牵挂的土地继续前进。在泥泞中跋涉,在负重中前行,她用永远定格的足迹告诉我们:扶贫之路没有后退,只要确定了就义无反顾。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扛起重任,冲锋在前,勇敢战斗,用自己的无畏无惧给奋力进击者以开拓的勇气,用自己的热血青春让党的光辉在基层一线更加闪耀璀璨。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近期表彰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有九成来自于基层和工作一线,他们正如黄文秀一样,怀着一颗初心,默默在基层耕耘,将青春与热血献给广袤的基层土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该积极响应《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的号召,自觉到艰苦边远地区经受磨砺,积极到基层一线接受淬炼,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为“人民满意”这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增光添彩,为“你真勇敢”这句普通却难得的称赞而不懈奋斗!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2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终究没能等来奇迹。经证实,黄文秀师姐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文秀师姐201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学习,我们在京师校园同一个学院共同学习生活了两年,曾经护佑她成长的那片绿荫,我也曾在那驻足。在学校的时候,校训碑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六个字常常令我陷入沉思,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这六个大字?我始终没有答案。今天,文秀师姐让我的疑惑烟消云散,她用她短暂的一生为这六个字作了最好的诠释。

文秀师姐2016年从学校毕业,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放弃了众多常人看来优渥的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广西百色,扎根基层,成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上高中时,文秀师姐就因为家庭贫困,在教育扶贫资金的资助下才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养育之恩,她一直深埋心中。在京求学期间一直心系家乡,经常趁暑假带领在京学生返乡参加社会实践。在她心里,她一直清楚,家乡才是最需要她的地方,才是她最想去的地方。

作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也是全镇唯一的女第一书记,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从2018年3月开始驻村至今,带领88户417人完成脱贫,全村贫困率下降2.71%,同时开展了道路硬化、蓄水池、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对于工作,她总是尽心尽力,对重病的父亲、对自己则考虑得太少。即便在被山洪吞噬前一天,她依然在朋友圈推销百色的芒果,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然在拍摄灾情视频,向后方报道受灾情况。正如她的同事所说:“文秀是我们奋战在扶贫战线上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同志,她夙兴夜寐、徇国忘家,为了扶贫工作,她经常舍小家顾大家,劳心劳力。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她就是典范。”

在驻村一周年之际,文秀师姐在朋友圈中说:“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快乐”,而就在三个月前的扶贫手记中,她说道:“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未曾想到,一语成谶,她真的倒在了“长征”的路上。此刻,我比任何时候都要相信,根本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因为还有一大批党员干部在流血流泪,替我们负重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讲担当、敢担当、善担当,文秀师姐用她短暂而又充满光辉的一生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用生命诠释青年人的担当,她是所有党员干部的楷模。

讲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说出“担当”总是容易的,但践行“担当”二字却绝非易事,文秀师姐就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讲担当绝非是言语上的自说自话,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讲担当就是要勇于回应群众的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自觉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工作的试金石,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新时代“好干部”五条标准之一。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就看基层干部,在群众眼中,基层干部是怎么样的,我们党就是怎么样的。文秀师姐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沿着她开辟的道路,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文秀师姐已逝,她心中的“长征”还尚未完成,同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必当不忘遗志,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进。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3

奉献——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百姓

2020年初,乍暖还寒。因为担心工期,刘虎住进了总水厂。原定2月10日复工,受疫情影响,分布各地的施工人员未能如期到达。

他一个又一个电话联系施工人员,得到的答复大多都是,“封闭在家,去不了”。

怎么办?伽师县人民都在热切期盼,盼这祖祖辈辈梦想中的甘霖,盼这冰山上的“来客”。

“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调整方案,确保工程如期完工。”他迅速向县领导汇报:能否组织当地施工人员复工。

刘虎的想法得到了喀什地区水利局、自治区水利厅的支持。“举全地区水利系统之力,全面打响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会战。”

“刘虎不停地联系喀什地区的技术人员。”吾斯曼回忆说,我们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接人,马不停蹄往工地送。

喀什地区各县市都在支援,一支支力量从四面八方赶来,一个个问题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迎刃而解。

厂家的技术人员到不了现场,就用手机视频,指导施工人员现场调试。

伴随着复工,沉寂3个月的工地再次沸腾了。这期间,刘虎经常会接到主治医师的电话,催他去化疗。刘虎总是说:“快了,等水一通马上就去。”

吾斯曼回忆说:“过去,(他)21天去医院化疗一次。那阶段,5个月都没有去医院。”

刘虎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的日程从早排到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就是这样,他也总是说说笑笑,浑然不觉得苦。每当有人劝他:“刘局长,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啊!”他就立刻很精神地回答:“我不累,工作是快乐的!”

“我每做成一件事就收获一次快乐。”刘虎说。白天,他和同事们一起翻沙包,跨戈壁,走村串户,只要施工中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晚上,他参加完调度会,又回到办公室查阅资料,整理笔记,办公室的灯总要亮到深夜。

为了让伽师群众喝上“幸福水”,刘虎用赤子之心,诠释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4

连日来,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省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张小娟同志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一定要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应有贡献。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是我们所有扶贫干部的骄傲!”得知张小娟牺牲的消息后,东乡县赵家乡墙头村强头山社包社干部刘小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张小娟同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每一名扶贫干部学习。

平凉市委政研室下派乡镇挂职的扶贫干部吴波桦说,张小娟同志是扶贫路上的“最美之花”,她将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伟大的事业,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在脱贫一线工作的“85后”干部,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要摒弃急躁态度,主动沉下心、扑下身,以实际行动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会宁县侯川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李伟说,张小娟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应该坚守的初心,她虽不能再同我们一起呐喊、一起冲锋,但她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消除贫困的战场上。今年,是会宁县脱贫的决胜之年,我们要在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下,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奋勇向前、攻坚拔寨,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当听到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进村入户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张小娟同志是为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最近,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践行新时代基层扶贫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5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文秀,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毅然回家乡做贡献,作为优秀选调生进入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在百坭村乘车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用生命阐释了一个选调生的初心和使命。

说农家话:“我可以和贫困户用桂柳话交流了”

不会当地方言的黄文秀,一到基层就遭遇了质疑。“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女娃,能行吗?”一些村民议论纷纷。黄文秀一开口就是普通话,她走村串户访问贫困户,有的村民甚至不让她进门,好不容易进去了,打开笔记本想记录点什么,群众却不愿多说。“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用桂柳话交流了。”直到后来,黄文秀开展工作才变得游刃有余。

我们选调生都是“三门干部”:离开家门、离开校门、走进机关大门,不会方言在基层寸步难行。而中国的方言语系复杂,尤其在“五里一乡音”的南方,学好当地方言才能与群众更好的交流,才能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要主动学习当地方言,多听多说多练习,讲好方言助推工作。

深入群众之中: 一边干农活一边商量脱贫之计

黄文秀与群众打交道,很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为了拉近与群众的感情,黄文秀到了村民家不直接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要么帮助扫院子,要么到地里做农活,帮他们摘砂糖橘、收玉米、种油茶等等,一边干农活一边商量脱贫之计。

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与群众打交道是一门学门,要掌握方式方法。笔者也很喜欢往群众家中跑,但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在工作时间去农户家,农户也是工作时间,大部分农户都是大门紧闭。所以,我学会了在不同的时间段与不同的群众交流。工作时间,适合找空闲在家的老党员交谈;寒暑假时间,适合找初高中大学生群体交谈;晚饭过后的“大院时间”,则适合坐在大院,与农户全家一起交谈。

因村制宜谋发展:道路通了,产业旺了,果实累累

为了解决道路对村里发展的制约,黄文秀实地勘查,带着村干部和群众做方案、拿对策,积极申请、推进项目。为了解决山里缺产业问题,她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黄文秀带着全村发展电商,仅砂糖橘去年在电商上就销售20000多公斤,销售额22万元。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黄文秀带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如今,百坭村道路通了,产业旺了,用水方便了,山上果实累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整村脱贫指日可待,而斯人已去。

选调生作为服务基层的一个群体,要因村制宜,发掘产业优势。作为选调生村官,2017年10月,我开始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一年多来,我充分发挥村里“乡贤力量”可观的优势。把政治意识强、入党愿望强烈的乡贤吸收进党员队伍,打破基层党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的困境;把村内威望高、群众口碑好的乡贤引入民情民访代办员队伍,打破基层群众民情民访代办员较少的困境;把术业有专攻、技术有专长的乡贤引入“乡村大讲堂”讲解员队伍,打破基层群众普遍知识匮乏的困境。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6

张小娟,女,藏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85年出生在甘肃省舟曲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生前为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20__年10月7日晚,她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

张小娟同志20__年6月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地区的家乡工作,历任驻村干部、副乡长、乡纪委书记、县扶贫办副主任,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火线入党。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遍访全县208个村,遍访87个贫困村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干部群众称她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她熟练掌握扶贫政策,被干部群众称为扶贫“移动数据库”和“活字典”。她采用漫画、微信语音播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扶贫政策,不断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

张小娟教会了我什么是初心。谈到初心,刚开始我的认知更多的停留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标语上,并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到当代共产党员的初心。身处政治安定,经济相对优渥的环境中,不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群众生活在贫困中,可能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基层干部为让这些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每天走家入户,掌握贫困数据,对每一户的情况悉数记在心间,让扶贫政策,惠民政策真正落实,不是在扶贫,就是在扶贫的路上。张小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初心是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张小娟教会了我怎么去践行初心。初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更应落实到实践中。对工作尽职尽责 ,对落实常抓不懈,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的广阔胸襟。和家人见面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作场合,打电话说的最多的是帮扶,对工作的热情和新鲜感一直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安排工作从不推脱,不打折扣,一定完成,工作上从不打折。面对问题不逃避,遇到困难不退缩。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始终坚持敢于担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7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主政闽东地区时,就提出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理念,鼓舞起当地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发展合力。没有人天生就愿意贫穷,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有些人则相反,有如车行坡上,不加加油、鼓鼓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无法激发出来。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励志语许多人耳熟能详,也为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深深认同。扶贫开发不应只简单盯着干部压担子、定考核,也应鼓励干部们以“扶志”和“扶智”为抓手,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好政策离不开好宣传,正像那位“吐槽”的县委书记所提出的,扶贫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多开屋场院子会,多跟群众交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衣食父母们心疼一下,再不忍心找你们扯横皮”。好习惯也需要好榜样,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农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只有形成“见贤思齐”的导向,才能变“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为“我要脱贫”的进取意识。

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率,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一些地方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比如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双确认”的工作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设计,消除“等”“靠”“要”的消极心理,激发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精神扶贫应与物质扶贫互为支撑,群众积极性和干部积极性都应充分调动挖掘,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篇8

在师生们的记忆中,小娟总是会用自己的乐观影响他人。

刚入学时,第一次远离父母,刚刚成年的姑娘们,总想尽快尝尝踏足社会的滋味。很快,张小娟和张珊等四个同学选中一张勤工助学的传单,每人缴纳了160元中介费,接了一个做调查问卷的活儿。

但完成任务后她们却发现:中介人去楼空。那时,她们一个月的生活费普遍才400元。就在大家都在懊恼时,张小娟却跟没事儿人一样安慰大家:没关系,就当交学费了。

小娟的宽慰,让大家渐渐摆脱了不良情绪。但那时,同学们并不知道,家境极其贫困的张小娟,是因被选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受助生,才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

“张小娟总是能用自己的积极心态营造一种氛围,让大家跟着她一起快乐起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全国妇联副主席(兼)蒙曼曾是张小娟的实习带队老师,她说:“念书时,小娟属于不前不后,不声不响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我带他们班去湘西实习,可能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

这个最初让蒙曼觉得“很沉静、默默无闻”的女孩,通过一次实习,让老师刷新了印象。

那次实习,不仅路途遥远、坐火车硬座长达25个小时,同学们在当地江边住的房子又潮又热,没有空调,大家的汗“就像河一样流”。赶上雨季,被褥总是湿乎乎的,衣服洗了也很难干透,蚊子更是多得打也打不完,再加上饮食偏辣,很多北方同学难以适应、情绪低落。

大家却记得,小娟从不抱怨,还老是安慰他人,笑容也很治愈。

在师生眼中,张小娟特别有奉献精神,特别喜欢帮助别人。

“这孩子身上有一种淳朴的本质,人群中可能不易凸显,但关键时刻这种质朴的东西会闪光。”回忆往昔,蒙曼说。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事迹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脱贫 心得体会 事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