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工科高校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10-23 17:39:09   浏览量:

刘莹 龚猗 李平

[摘 要] 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仅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工作,也是积极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内容的情况下,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结合新时期工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并逐渐建立了包含“明确的三步走发展规划、完备的三大类保障体系、递进的五种落实举措”的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着力打造思政育人大格局,以期为工科高校商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建设性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工科高校;商科类课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工科+商科核心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项目”(2020TSTX001)

[作者简介] 刘 莹(1982—),女,重庆人,硕士,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及教学研究;龚 猗(1969—),女,江苏常州人,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李 平(1977—),男,四川青神人,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金融高频交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077-04   [收稿日期] 2021-02-28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和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课程思政体现出“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新课程观,旨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教师、课程和教育的育人功能,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3]。

一、工科高校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经济学、管理学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对工科高校而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代表的商科类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原因有三点。

首先是必要性。工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商科类课程承担更多责任。电子科技大学在新工科建设“成电方案”中提出:聚焦新时代工程创新引领性人才的通用能力与素养和领导力培养,为学生构建合理的跨学科“STEM+A+B”知识结构与素质。B是指商科(Business)知識。校长曾还寄语全校研究生“做工程科学的发现者,核心技术的发明者,工程系统的创造者,商业价值的实现者”。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工科高校势必将工程教育和商科教育相结合,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品格、德性的养成与修炼。

其次是紧迫性。现有商科类课程尚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思政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可不是一个象牙之塔,也不是一个桃花源[4]。然而,国内多数商科课程的理论案例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经济高速发展关注较少。因此,商科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紧迫性。

最后是现实性。课程思政是帮助新时期商科类海归教师成长的现实途径。商科类的海归教师熟悉西方经济管理理论体系,对国内情况缺乏现实了解。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能帮助新时期商科类海归教师以更加全球化、跨文化的视野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卓越成就,进一步塑造立德树人教育观念。

二、电子科技大学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

作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A类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国内较早安排部署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强化意识形态引导。

在学校的统筹指导下,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现已确定了“一核心、两结合、三步走”的课程思政建设发展规划,注重方法创新,强调建立商科类课程的课程思政系统制度,并且全方位搭建了符合商科类课程自身属性的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

(一)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发展规划要素界定

“一核心”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思想。立德树人,是党中央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必须将其贯穿课程思政的各环节。

“两结合”是指科研育人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学院科研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研育人”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新路子,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同时,教师要在内容选题、组织研讨、价值引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画龙点睛工作,加强引导和总结提炼。

“三步走”是指课程思政通过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由学院党委委员、各教工支部书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总结经验,为逐步扩大课程思政范围奠定基础;第二阶段,重点以教工支部、教学团队为切入点,学院党员教师逐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鼓励课程试点建设,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修订课程大纲和教案,将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着力打造多门具有高显示度的课程思政校级/院级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第三阶段,通过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

(二)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的支撑保障机制完善

首先是组织保障。学院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全院教师参与制订建设方案。学院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小组,统筹推进全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设。制订《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深入挖掘拓展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充满思想政治元素、发挥思想政治功能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每年打造至少一门示范课程;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和教学骨干,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影响力;提炼可借鉴、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

其次是制度保障。人事部门制定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学院强化考核,建立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评价模式,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教工支部或教学团队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另一方面,学院通过课程立项方式资助课程思政工作,对成效突出的支部或教学团队、优秀课程给予奖励。

最后是管理保障。教学管理部门统筹教学资源。针对商科类课程的自身特色,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拟定了相匹配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建设任务和评价标准。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特点,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撰写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明确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改革经验;紧扣课程思政主题,选编整理总结3~5个包含设计方案与实施成果的典型教学案例,制作1~2个教学微视频,了解学生对于相应典型案例教学效果的反馈,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等。

三、电子科技大学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的落实举措

通过发展规划和支撑保障,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充分调动全院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初步形成了概括为“五举措”的课程思政建设具体落实举措。

(一)准确解读课程思政内涵,围绕教师做好文章

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商科类的课程思政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教师只有对所讲的课程思政内容高度认同,才能讲得有底气,让学生口服心服。要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认为,做好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才能紧紧抓住教师队伍这支“主力军”,守住课堂教学“主渠道”。

(二)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商科类课程嵌入思想政治元素并非易事。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讲授相结合,这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具有挑战性[5]。为了避免生搬硬套、刻意匹配,经济与管理学院鼓励教师全面梳理各专业课教学内容,从课程涉及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深度“勘探”“采掘”“冶炼”“加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以达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密切关注热点事件,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提升课程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结合热点事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科学方法得到客观结论,极大提升学生的“四个自信”。

(三)落实落细课程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只有将课程思政元素明确落实到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落细到具体的教学环节,才能真正确保“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目标,经济与管理学院要求所有课程修订调整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统一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4个方面进行修订。

例如,在核心通识课程“领导力与管理思维创新”的教学大纲中,课程的七大教学模块均采用表格形式梳理和罗列出相应的知识点、教学内容、对工程教育的支撑、思政元素的设计,形成具有对应关系的课程要求,让课程思政的设计一目了然。课程组还邀请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进行座谈,从学生的视角观察课程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内容结合的紧密度,以及其接受程度。

(四)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促进真信真学真用

课程思政既要强调课程思政的价值引导,又不能忽视专业课程的知识性。只有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真信、真学、真用。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商科类课程的思政教学方法创新主要从两方面探索。

一是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已开展建设的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中,灌输式的课堂讲授不再是唯一的授课方式。例如,在“创业管理”的课堂上,授课教师采用Guest Speaking方式,邀请已毕业正在创业的院友走进课堂,分享创业经历和体会,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唯一主角,客座嘉宾、学生共同成为课堂的主人,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不断向前。这种来源于身边人的鲜活事例分享,使课程思政内容中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内容不再抽象。

二是创新课程考核方式。例如,在“营销管理:互联网思维与应用”课程的考核中,采取与美国大学开设相同课程的班级对接、学生共同完成大作业的方法,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这种考核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闭卷考试更为灵活,更能真实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思政的创新之处,更在于课程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逐步培育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總结提炼课程思政成果,开发高水平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是商科类课程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教学案例仍然以国外案例为主,缺乏课程思政要素。对此,经济与管理学院鼓励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大力开发高水平原创本土案例。教学案例的开发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借助教师的科学研究进行高水平案例开发。例如,“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主讲教师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全新视角,以华为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优秀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发出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案例,讲好中国ICT企业创新故事,向世界传播电子科技大学特色教学案例。该科研团队撰写的两项华为教学案例被收录进美国哈佛案例库和欧洲案例中心,为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采用。这些案例已经作为电子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管理”核心通识课程的课程思政重要案例进入课堂,受到一致好评。

二是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开发身边的案例。例如,“创业管理”课程教师深入毕业校友的创业型组织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按照规范的案例编写方法开发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使命”“中国现有国情和创新创业环境”“科技报国”“正确的失败观”等课程思政元素,进一步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反馈。

四、结语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该体系包含明确的三步走发展规划、完备的三大类保障体系、递进的五种落实举措,为国内其他工科高校的商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2020-06-01.

[3]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L/OL].求是网,2020-08-31.

[5]靳卫萍.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0(2-3):54-5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struction of Business Courses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ing, GONG Yi,  LI 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China)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strategic measure to thoroughly imple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In the context of new situation, new task, new goal and new content,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ombined the talent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actively explored and establish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ystem for business courses, which includes “clear three-stages development planning, completed three guarantee systems, five progressiv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to focus on creating the great patte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constructiv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business schools in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siness courses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职《PLC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探索卷宗(2020年25期)2020-12-15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优化途径分析青年时代(2020年27期)2020-12-15专业课也是育人课科学与财富(2020年30期)2020-12-14推动“课程思政”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文教资料(2020年24期)2020-12-14习近平人民健康重要论述解读公关世界(2020年22期)2020-12-10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时代人物(2020年26期)2020-12-07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与课程思政探索卷宗(2020年26期)2020-12-06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研究与实践科技资讯(2020年27期)2020-11-30基于信息技术的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中文信息(2020年10期)2020-11-30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课程思政的探究西部论丛(2020年12期)2020-11-28

相关热词搜索: 工科 探索 实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