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论普通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2-02-25 10:38:49   浏览量:

张博文 冯丽 刘诗伟

【摘要】高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的主阵地,担负着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重任。因此,在新时期,如何贯彻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顺应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的新趋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為抓手促进学校思政工作的系统开展,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民族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高校;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30-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博文,冯丽,刘诗伟.论普通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130-132.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命题。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建立并完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以往的研究中,理论研究重于实践,因此提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创新性载体和途径,并开展实践和检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现状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发表的主题含有“民族团结教育”和“高校”的文章,筛除报告讲话、总结及会议等文章后,共有487篇(其中学术期刊415篇、学位论文72篇),其发文量每年呈上升趋势,在精确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后则有71篇。但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及“高校”作为索引,筛除报纸及一般期刊中的不相关文章后,则仅有63篇(其中学术期刊52篇、学位论文1篇,其他期刊10篇)。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每年也呈上升趋势(图3),2008年出现首篇文献,并在2018年突破个位数。

通过梳理以上文献,可以得出现阶段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状:一是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各高校都能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
二是各高校都在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方式方法,有4篇文章写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和渗透民族团结教育”,15篇文章认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三是从目前文献来看,多数做法有一定借鉴意义,如河南省C大学将“凝”与“适”作为核心理念、以“六大计划”为主线的“石榴树”工程实践模式已初见成效,西昌学院的“1-2-3-4”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民族地区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四是综合来看,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存在一定的思维习惯定势,缺乏针对性建议、创新性观点和实效性做法。

二、现阶段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和民族工作指明新方向,自2017年以来,相关研究进入发展期,但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多元”与“一体”关系下的认识问题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也是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只追求“多元”,注重个性和多样性,却忽视共性与一体,特别是中华民族认同感问题,缺少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民族在历史上如何由“多元”走向“一体”、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问题

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发现:以往的研究寓教于实践不足且实践载体单一;
活动开展在民族院校或民族地区院校的多,在普通院校的少;
针对少数民族如何团结好汉族的做法多,汉族如何团结好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如何相互团结的做法少;
活动集中在校内的多,走出校园、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是民族地区的少。

(三)生源地社会经济差异问题

高校大学生入校前所处的地区的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社会现代化水平和经济水平,小到吃穿用度大到城市环境融入性问题,以西部某高校为例,每年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少数民族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都是各院系的重点工作,另外,他们在适应基本的生活节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往往会使少数民族学生因产生心理落差而产生综性问题。

(四)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新挑战问题

融媒体时代,网络世界鱼龙混杂的信息传播不仅带来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更模糊理性认知,导致认知偏差。在国内外发生大事的关键时期,国外部分主流媒体和政客经常借题发挥,利用网络大肆发表错误言论,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努力,将“仇视中国”的言论被有心人士包装后灌输给社会经验不足、批判能力缺乏的大学生,干扰其思想判断,将发表的错误观点误解读为敢讲真话的一种“正义表现”,引发大学生的思想波动,继而影响国家团结发展。

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有效路径

通过梳理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现阶段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新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维度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一)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案设计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发展升华,需要系统的、整体性的联动相关部门和院系的教育开展方案,以实现教育合力。

1.顶层设计注重价值引领

在顶层设计上,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主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五个认同”教育,从根本上构建全体学生对民族团结的价值认同,形成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2.中层推进做好保障策划

在中层推进中,做好相关制度完善和机制保障。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任务形式细化到每年的学校工作要点和学生工作要点中,明确高校中宣传部、统战部和学工部等部门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有序推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目标任务,从推進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载体建设三个方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保障。吃透国家大政方针和民族政策,针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探索解决办法并不断完善。

3.基层落实发挥主要作用

各院系特别是各班级、宿舍是落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相关部门应指导各院系根据学科特色和自身实际以及每年学生工作要点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并根据学生特点和不同需求,分块分重点进行。

(二)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

1.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在学科教学体系下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多维立体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一方面是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以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转变教学方式、创新课程改革,如开设民族观教育相关课程;
另一方面“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教育隐性本质,从精神、环境、第二课堂和制度四个层面构建隐性课程体系。这四种观点在不同高校实践不一。普通高校仍以融入思政课为主,民族院校则进行了单设与融入并进、显隐结合的有益探索。”

2.精准分类施策,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具体情况,分层分类制定结对子帮扶计划,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在经济上全力帮扶,在就业上给予重点关注。对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帮助和倾斜,对家庭重大变故的学生及时给予临时困难补助;
安排优秀学生与学习上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并支持专兼职辅导员或是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通识类课程的学习成绩;
建立学生学习就业档案,建立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特别是维吾尔族毕业生“一生一策”就业帮扶机制,形成多举措、多渠道的联动模式,助力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吸引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毕业生回乡建功立业。

3.开展多样校园文化活动,鲜活化民族团结观念。一是可以开展交际类活动如新老生座谈会、线上线下学业帮扶,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消除隔阂。二是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或是固定时间开展民族文化节,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历史。三是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将民族团结理念融入体育育人当中。四是在少数民族重大节日及中华传统节日开展庆祝活动,把单一民族的庆祝活动变成各民族的文化大联欢,使文化平等、文化融合的观念得到培养和强化。

(三)共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阵地

大学是民族团结发挥“生命线”作用的重要阵地,必须教育引导师生铸牢思想之基,自觉用言行捍卫民族团结。

1.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环境,实现民族团结教育新场域共建共享。党和国家一直将民族团结进步视为基础性工程,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建设,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等,从各高校实际出发,可以尝试共建课堂、共建活动、共建项目等。例如,邀请省民委有关实际工作者为学生做相关讲座,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现场直观接触感受各类主体的创建工作;
联合校友办、就业办等部门多头组织、参与各类活动,合作开展科研、公益项目,从而深入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的创新。

2.发挥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室主体功能。通过工作室的建立,可以更好的服务少数民族学生、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一是在各院系少数民族学生专干的协同下,共同做好信息排摸和更新工作,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动态信息库,全面详细记录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社交情况和个人学业规划等。二是根据学生不同需求不同基础,制定少数民族学生“一生一策”发展计划,例如开设天山学子英语课堂、建立雄鹰展翅训练营、繁华速递保研学子学习交流分享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三是丰富活动载体,例如开展民族政策与民族知识线上有奖竞答,普及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正确的认识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伟大洪流;
策划组织传统文化节日主题活动,开展月饼、饺子DIY,经典诵读等活动,让传统文化浸润人心、滋润生活;
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观影、现场教学以及历史博物馆参观等活动,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教育,继承、发扬和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践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举办主题征文比赛、文化衫设计比赛、创意短视频大赛等活动,注重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结语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持续开展“树魂立德”教育工程,继续深入推进“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动性、参与性、自觉性,增进他们基于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转变其被动接受教育的观念,紧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总目标,强化育人意识,提升工作质量,不负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使命,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优秀学子,助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国家长治久安贡献少数民族学生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N].中国民族报,2015-08-18(003).

[3]万明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9).

[4]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52.

[5]严庆.中国民族团结的意涵演化及特色[J].民族研究,2019(1).

[6]焦敏.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应加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意识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7(5).

[7]青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轨迹与深化逻辑——兼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9(5).

[8]张京泽.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兼论中央民族大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9]孙壮,魏晓文.我国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追踪与述评——基于权威期刊文献的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

[10]裴圣愚,杨梅.新时代推进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循证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

[11]张炜,冯静.提升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之模式——探析以西昌学院“1-2-3-4”民族团结教育模式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12]吉克跃林,张立辉,刘毅.民族高校民族团结进步隐性教育“4S”课程体系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

作者简介:张博文(1990-),女,陕西西安,西北大学学生管理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事务管理。冯丽(1975-),女,新疆伊犁,西北大学学生工作部少数民族辅导员,馆员,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刘诗伟(1997-),男,甘肃清水,西北大学学生工作部少数民族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高校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高校学杂费收缴困境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年17期)2019-11-12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课程体系评价机制研究决策探索(2019年8期)2019-05-16“互联网+”视角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究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5期)2018-09-17以青年自组织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管理观察(2018年8期)2018-06-11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改革探讨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1期)2018-03-14高中生时间管理的路径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3期)2018-01-22基于创新驱动五因素模型的广东对外贸易创新驱动路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22期)2017-09-09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河南教育·高教(2017年8期)2017-08-31PPP模式对建设项目审计的影响及路径优化商业会计(2017年5期)2017-04-27关于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课程教育研究·中(2016年3期)2016-04-19

相关热词搜索: 民族团结 普通高校 路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