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民族博物馆文化传播优化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4 12:50:04   浏览量:

朱博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这其中,民族博物馆就是各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代表。民族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重要分支,特别是少数民族特色的博物馆。这些民族博物馆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展现,通过文物、语言文字、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文物资料的宣讲,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民族博物馆的发展进步中,仍旧存在很大的空间。为了更好地宣传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笔者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助力民族博物馆及民族文化传播的快速发展。

博物馆文化的传播

博物馆是一个陈列、研究、典藏自然文化及文物的场所,也是为大众提供文化知识、文化教育和文化欣赏的机构。对于民族博物馆而言,民族文化的传播占据了主导地位,配合属于当地特色民族文物的介绍,全面展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历史和传统,也为专业的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因此,民族博物馆必须秉承着优秀民族文化传播为主旨的风格和特色,在宣传文化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宣传少数民族的精神文明,为推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提供动力。

我国博物馆数量众多,都具有各自特色和特有的宣传、欣赏点,而民族博物馆的存在,具有其特异性,主要体现在民族性和独特性上。民族博物馆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馆内文物的独特上,多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中所涉及的各种文物。这些文物由于民族特色而独树一帜,其作用和历史价值也非常高;而民族性,也正是独特性的展现,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历史的展现。因为各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因此其具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都较为独特,具有单一的民族性。这些独特性和民族性,结合成为了民族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更成为了民族特色、某一特定民族的代表,成为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特殊所在。

民族博物馆在典藏、陈列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也为相关的各类民族研究提供便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通过对民族特色的文物、文化等的研究,提炼出民族文化精神内容,又通过民族博物馆进行展示和传播,彰显民族博物馆及民族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文化传播策略的基本原则

文物能够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变迁,是传播风俗习惯、继承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得到了无数艺术爱好者的认可。对于我国来说,文物信息研究的时间较短,对应的博物馆事业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无法掌握文物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精神文化遗产的丢失,不利于后代人去探索历史的发展。正是由于忽视了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性,才使得文物信息的挖掘困难,制约着文化信息的传递。所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性,借助科技手段挖掘文物的潜在信息,并将其传统的文化内涵展示给大众,确保博物馆文化的顺利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的发展,懂得传统文化的意义。

经济的提升一直是我国追求的重点,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博物馆的探索,也就使其存在著多角度安全隐患。博物馆的管理并不以经济为核心,讲求的是文化内涵的传递,为此,多数的人群将其视为公益事业,片面地认为博物馆与自身的生活距离较远,也就渐渐被淡忘。另外,博物馆由于经费的缺乏,未能开展全方位的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博物馆的人群越来越少。如果不进行全面的提升,将会造成诸多文物的损失。对于我国来说,博物馆属于文化单位的一种形式,列入了公益事业的范畴,其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最核心的部分是当地政府的拨款,但是,政府自身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对应的经济拨款也不能满足博物馆的需求,制约着博物馆的整体保护与发展。

面对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主要方向,这也为博物馆管理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博物馆需要革新管理理念,实现全方位的宣传,使得更多的人对此有所了解;还需要结合社会需求,拓展文化管理范围,例如设计文化产品等,借助产品进行文化元素的宣传,博物馆也能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为后续的文物管理打好基础。

博物馆为文物的管理和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便捷,但是,文物展览过程表现出了极强的学历特征,换句话说,学历较高的群体往往关注的是深层次的文物展览,其追求的是文物的潜在文化价值;当然,大众更倾向于初级文物的参观,例如:参观旅游产品等。如此看来,在实施文物展览实践中,需要考虑群体的学历属性,并将其设计为差异化的展览主题,高等教育的群体以高深文物展览为主,而其余的则考虑浅显文物展览,让不同的人群参观差异化的文物展览,强化观众的情感体验。

博物馆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的文化传递更是需要漫长的时间。为此,博物馆在开展展览过程中,可制定不同的计划。时间角度中,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内容角度,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可以是浅显的,也可以的高深的,根据群众的情况调整;形式角度,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可以是实地的,还可以是网络的,但必须严格贯彻一点,即文物文化的传递。

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优化策略

博物馆的宣传媒体,传统来看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报纸等平面媒体,可以设定专刊、专期、专栏等进行文字性的宣传,在各种周刊、半月刊、月刊等杂志上通过广告或其他形式进行报道;广播渠道的应用,主要是联合文博语言性质的节目,对博物馆进行介绍的同时附加广告性质的宣传;电视媒体,主要通过合作性的专业的电视节目进行讲解,同时开辟广告宣传方式,强化地域特色等。由于民族博物馆的规模、影响力相对较小,各种宣传也相对较少,因此其文化传播还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观国内外知名的博物馆,仅仅将传统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就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播策略,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平台来说,电视媒体应该成为民族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点方式。基于电视的声、画一体的特色,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容易吸引大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而博物馆,承载着历史文化意义的同时,也可以是电视媒体文化传播的阵地,承接各种文化传播活动或节目。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爱上博物馆》节目,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的介绍,加上曾侯乙编钟、蒙娜丽莎画像等有名藏品的解说,仅仅4个小时就取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引发了大众对于博物馆、文物、文化传播的热议和兴趣。另外,《国家宝藏》节目通过对我国珍贵文物的介绍,诸多文物爱好者的趋之若鹜,更唤起大众的爱国之情和对祖国文化的信仰,不仅起到了良好的文化传播功能,更促进了人们对于博物馆的喜爱之情。民族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完全可以学习、引用这些非常好的点子,也可以通过创意节目向大众展示民族博物馆内的珍贵民族文物,通过诸多的民族文化故事展现民族精神,传播、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文化,吸引更多民众的目光和兴趣。

视觉识别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对于民族博物馆而言,通过馆内工作人员对文物、文化的精度提炼,将需要传播的文化知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等进行可视符号的转换,再通过编码将其呈现在博物馆内;对于参观者而言,通过对这些编码、程序等的扫描、打开,就可以得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展现,进而将对文物、文化历史的感受、感悟表达出来。研究人员利用编码科技,回收此类内容进行反馈和确认,从而完成文化传播的整个视觉识别系统工程。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对于各种信息的提炼、反馈和编码,这些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加持,是互联网时代民族博物馆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铺开,加上新媒体平台等形式的不断发展,为民族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样的途径。我国的民族众多,但分布主要在欠发达地区,其设施、道路等有待改善,而民族博物馆多对于游客的吸引力有待提高,其传播效果也就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开展民族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为广大游客、民众等提供一个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感受民族文化、民族文物的平台成为民族博物馆的重要发展需求。民族博物馆网站的建立,包括主流社交媒体平台的建立因此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更是民族博物馆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通过大量信息化、技术化、数字化等的技术应用,将民族博物馆内的文物通过网站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视频展示,满足大众的感官需求的同时,又可以进行信息资料的查询,进行各种专业性研究和学习,从而节俭了时间和费用,更宣传了民族博物馆。另外,在各种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与大众的交流和信息互动,不仅有助于民族博物馆的不断发展,更加强了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起到了真正的宣传目的。

在具体的调研中,笔者发现了民族博物馆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站建设落后,体现不出特色,更缺乏吸引力;同時网站维护意识差,导致搜索量很低,甚至出现长期无人访问的局面。网站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不少的民族博物馆网站属于跟风操作,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甚至缺少重要的栏目链接,达不到民族特色化、无法吸引网友进行参观学习。民族博物馆网站的设计版本过于简单,特别是语种设计,至少要达到中、英两种语言版本才可;而针对年龄较小的文物、文化爱好者,建议开通青少年版本,通过更多的文化小故事、动漫进行展示和交流,能够充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小朋友的兴趣度。民族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还有待提高,各种3D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和全面,图片配文字过于简陋,传播效果不好;可以多引入小视频制作,通过专业的平台及视频博主进行宣传,提高视频观看量,从而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博物馆产业化是一个庞大而且复杂的体系,不能仅仅考虑到成效而忽略具体的建设过程。特别是民族博物馆,更需要多借鉴、学习优秀的博物馆产业化运作手段。例如故宫博物院,单文创产品这一项,一年的收益可达近十亿。在民族博物馆的产业化过程中,一定要从自身的情况、资源等进行调研,结合自身的特色,整合身边的资源利用,开启属于自己的、特色的、民族的产业化道路。学习成功博物馆的产业方式,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打造专属的民族博物馆产业化路子。其次,设置专业的文化产业职能部门,培养专业的人才,为产业化路子提供竞争力。专业人才和专业部门的储备,能够将民族博物馆的文创思路、方向打造的更为坚实,更具特色。最后,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利用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发掘和培养具有民族性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开发民族特色文创产品,建立独有的文创品牌,将特色的民族文化通过文创渠道进行创新传播。另外,对于民族博物馆的发展,一定要打破传统观念,勇于接受和开辟新的传播途径、新的媒体平台,打造新思路、新方式的文化传播渠道,进而推进民族博物馆文化传播成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更是世界文化。在我国民族博物馆的发展中,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成为主旨,通过新颖的媒体平台的开发,新的文创产业的建立,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提高全民的民族文化修养和关注度,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的博物馆人才,为提高、加快民族博物馆文化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我国“文化强国”倡议贡献积极力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民族 博物馆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MINORITY REPORT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5期)2019-11-11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意林·少年版(2018年13期)2018-08-14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布达拉(2018年5期)2018-05-14传承 民族 文化学苑创造·A版(2016年6期)2016-06-20露天博物馆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5年11期)2016-01-27文物失窃读写算·小学低年级(2015年12期)2015-12-12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文物掉包案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4年8期)2014-08-28民族万花筒学苑创造·A版(2009年6期)2009-12-07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传播 博物馆 优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