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以“思想实验”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30 18:20:04   浏览量:

杨璐瑶

摘 要:在认知理论基础之上,围绕教学基本内容、教学组织过程、教学反思研究3个维度构建以“思想实验”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体系,促使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更加严谨、更显灵活、更具涵养。从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的目标、引导以及推进等3方面,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让感性的共鸣走向理性的认同,使思政课鲜活起来。

关键词:思政课;思想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2)02-0080-05

1    以“思想实验”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体系的认知理论基础

思想实验首先需要构建假设的命题和条件,实验者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再通过构想真实场景,以推理预测或者驳斥存疑理论来论证预见性结果。因此,思想實验的形成和实施拥有完整的认知逻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更是无法脱离其认知逻辑背后理论基础的支撑。

1.1    哲学范畴的认知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板一样,人的观念都源于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来源于经验。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是来自人类感官经验或是感官经验的反映。他抛弃了笛卡儿等的天赋观念说,主张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是一个什么也没装的容器,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不断向它提供精神的内容。洛克的观念分为两种:感觉(sensation)的观念和反思( reflection)的观念。感觉来源于感官感受外部世界,而反思则来自心灵观察本身。与理性主义者不同的是,洛克强调这两种观念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不论是简单观念还是复杂观念都会在心灵容器中产生。思想实验基于洛克的经验主义具备以下认知条件:①实验室:心灵;②实验过程:进行心灵观察从而产生反思(添加观念或知识);③实验结果:获得经验和知识。

1.2    教育双主体理论

教学作为一个完整复杂的系统,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交往活动,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将他者的独立人格和自由作为与自己沟通理解的前提。

良好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积极、民主、和谐的互动实践,是最优教学与最优学习相统一的最优系统活动。在思想实验中,教师的主体性体现于思想实验的设计、实验过程的组织、教学的引导和教学活动的延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释放学生的主体性。

1.3    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萨贝尔都强调了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他们一致认为,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经验结为一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许多认知心理学家使用图式来表征存在记忆中的知识。通过经验习得的信息有些是不同于以往经验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是不断改进的。因此,当新信息不同于现有的信息时,是最容易学习的。思想实验为学习者带来不同的经验和知识,差异性使认识结构和心理结构产生变化,形成关于问题的相关表征。

皮亚杰认为:“我们通过吸收和容纳过程获得的信息,然后组织获得的信息。这样的组织就构成了我们的认知结构。在认知结构中,有时新的范畴(图表)会产生,旧的范畴还会保留。”人头脑中的经验起初并不能被鉴定是否为真,当经过科学解释对旧范畴进行改造后才能替换。思想实验能够构建真实情景的简化模型,模拟图式的验证和累积过程,由此弥补无法进行真实感官体验的遗憾。

2    以“思想实验”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图1)

2.1    教学中心内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思想实验教学体系

立足于思政理论课的社会科学思想实验。大学生进入新的人生阶段,需要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塑造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理论课对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人生问题,思政课应当给予学生自主思辨探索的机会,避免说教或单纯的心灵鸡汤,将人生主语从“学生”偷换成“教师”。因此,从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角度选择如“电车难题”“体验机”“洞穴寓言”等涉及道德、人生价值、自由等具有人文思辨性的思想实验,将人生主语交给学生。

结合专业学科精神的自然科学思想实验。思想实验最初在自然科学史上为科学进步带来巨大启迪作用,后逐渐被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史上的经典思想实验中都蕴含着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哲学亮点。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对象来自各个专业,脱离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孤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干枯虚幻的。在“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挖掘专业领域中经典的思想实验所蕴含的科学家故事以及钻研精神,能够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精神提供价值遵循,形成完整有力的思政育人力量。

情景模拟与心理体验同步构建的仿真实验。思想实验的实施过程必然关乎设计者和思想者的意图,学习者和设计者会在内心构建个人所认为的贴近最佳的想象环境。因此,不同学习者的心理模拟机制可能不尽相同,表现出的行为也不会完全一致。面对思政理论课中需要明确立场、站稳脚跟、把好方向的问题时,需要控制实验的变量,为学习者提供正确一致的学习导向。此时就需要利用仿真技术,为所有学习者创造完全无差别的模拟情景,引入VR体验等情境虚拟教学,视听刺激带动心理体验和情感触动,使理论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2.2    教学组织过程:教师与学生双主体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设计双主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每个教学主题选择和设计对应的思想实验。在思想实验的设计上,教师把握正确的方向,搭建主要实验框架。但是在思想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在课堂上突破物质条件限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思想实验的设计中,学生必须成为另一个主体。教师把握思想实验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则更多地体现在对于思想实验设计与学习焦点的关系上。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与社会,职业发展与青春困惑等问题的关注焦点区别于教师,学生视角的加入为思想实验的实施提供了原动力和亲和力。

实验实施双主体。思想实验在思政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双主体的良好互动是保证课堂实验教学完整进行的关键。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不断探索,提出观点和问题,生生之间出现观点碰撞,通过螺旋上升式的思辨,达成对问题的深入认知。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课堂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主空间。同时,巨大的自主空间也对课堂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教师需要担负起“指挥棒”的作用,对整体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把控,对实验内容和认识逻辑进行推进和深化。

2.3    教学反思和研究:以科学测绘教学效果促进精准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中利用智慧教室以及学习通等智慧教育技术对实验教学的关键节点进行记录,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手资料。比如,教师在实验过程的关键节点进行主题讨论,学生在学习通APP上发表观点,根据词频分析学生的总体学习偏好以及认知转变。同时在课前课后利用问卷对学生的知情意行4个维度进行评估,比对教学实施前后的数据结果来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每一次实验教学的记录分析,为形成完整的学生“学习成长档案”提供数据支撑,教学反思基于此可分为共同性反思和个性化反思。共同性教学反思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动态变化以及学习效果,个性化教学反思则精确到学生个人的学习画像。以科学的教学测绘精准评估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思维品质,建立精准的学习画像,实现对学习内容与学习路径的适应性精准推送,支持学生个性化深层学习。

3    以“思想实验”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体系的作用

3.1    破除经验性错误,为获取学生学习画像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大学校园迎来全新的“00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与经验印象中的大学生已经发生变化。作为数字原住民“00后”获取的信息和认识模式是动态变化着的,原有的经验性概括已经无法描述当代大学生的学情。利用以“思想实验”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学习测评绘制环节,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教学记录对学生的学习画像进行描绘。同时,通过比对两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偏好和学习行为可以动态掌握学生的学情变化,以科学的数据支撑学生画像生成,破除“经验围城”。

3.2    将课堂转化为实验室,打破时间空间物质条件限制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深入,课内外联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学习空间得以拓展和延伸,不仅局限于课堂、校园教学,而是将教学地点拓展到了革命旧址、纪念馆、社会机构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空间物质条件以及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室授课相比,教学地點的延伸打破了学校的围墙限制,更好地为学习体验创造真实情景。

思想实验与真实实验相比,具有非实际演示的操作性、情景再现性。思想实验在思政课堂开展时,教室随之成为实验室,而这个实验室不需要仪器和其他物质实验条件,使思政课堂可以不经任何物质改造就转变为和专业实验室一样的科学操作场景。非实际演示的特点使得在教室利用仿真实验构建虚拟场景成为可能。由此打破空间的限制,破解“校园围墙”。

3.3    大脑认知与心理变化的融合,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思政理论课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同时,思政理论课又是具备深刻知识性的课程,其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系统的科学理论,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理论基础。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1]认知深化的同时兼具情感价值体验成为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面对部分宏大的理论条目,学生通过思想实验的构建以及论证过程可以得出合理的解释或说明。这样的解释力量整合了概念、逻辑、信念、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促成了思维启发和最终的结论验证。同时,思想实验的开启必然引起心理变化,比如双胞胎悖论、薛定谔猫等实例都能将人带入奇妙全新的思维空间,激发丰富的心理想象,身心遨游在梦幻之河。在思想实验的思维带领下,补充仿真实验,营造情景,使学生在进行大脑深层推理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知识性与价值性的融合学习。

4    以“思想实验”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进路

4.1    注重实验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方向的一致性

思想实验教学的根本目标与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思想实验在设计、实施、反思过程中需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这一根本目标为前提,将思想实验教学落实在正确的轨道上。

(1)思想政治方向一致。思政理论课要使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在思想实验教学中要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价值追求一致。思政理论课的育人目标要求思想实验教学引导好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当代大学生认知时代与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点燃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人生明灯,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脚踏实地,实干兴邦。

4.2    教師在实验过程中作为隐形主体引导实验发展

思想实验活动中师生均为实验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实验者占据着主要舞台,教师则成为导演站在幕后进行主要引导。若教师走向前台,学生作为思想实验者可能会出现权威依赖和消极思考的现象,无法达到自主能力激发的最大化。思想实验的开展离不开学生这一显性主体展露自我,也不能脱离教师这一隐性主体的幕后推动。

(1)隐形启发。思想实验本身是一项启发式的思想活动,教师的启发意图隐形融入在思想实验的设计意图中,从思想实验的文本陈述到论证条件设置蕴含着教师对于议题的观点把握和论证启发。这样启发并不会宣之于口,在课堂教学中直接进行,而是隐形地成为实验者的思维起航点。

(2)隐形纠偏。思想实验需要排除白日梦和妄想,它不是单纯以提问和回答展开的实验活动。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经验和认知基础原因,不自觉地将明显影响个人具体生活前途的假设带入到思想实验的假设当中,由此可能会体验到个人的情绪快乐。例如,如果我中了大奖会怎么样,此类假设会带给人有趣的体验,但是却不能作为证明问题的论点。面对课堂教学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无意义展开,教师应当及时纠偏,将这种娱乐式的发散思维聚焦到启发式的思想实验上。同时,思想实验的开展可能出现观点碰撞,小组内外之间通过观点驳斥推动思维深入,在观点走向出现狭隘和死角时应给予适当引导。

4.3    及时推动实验所得理性认知飞跃为实践行动

学生在思想实验教学中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构想进行预测或驳斥原有存疑理论,从而获得大量新知识和新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联想的认知过程中必然产生认知机制以及心理变化。由此,完成了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而促使理性认知向实践飞跃则需要进一步推动。

(1)把握德育契机。比如在学生提出“一夜暴富”的人生理想时,可以将此转化为一次德育契机,以扬弃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观点。首先不着急否定学生,挖掘其目标明确的优点,再引导全体学生认识奋斗与财富的关系、个人成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促使其自我调整。

(2)回归生活实践。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人不是抽象地栖居于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人是由社会生活构成,从人的存在角度考察,人的认识就来源于其生活的场域,并不能够独立于社会生活场域而认识自我和自我存在。因此,对于学生行为实践的引导方向需要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参与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2.

Research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entered on "Thought Experiment"

YANG Lu-yao

(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 315211,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theory,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entered on “thought experiment” is constructed around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basic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process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research so as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in colleges more rigorous,more flexible and more self-restraint.From the objectives,guidance and promo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the ideological level,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the affinity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enhanced so that the perceptual resonance moves to ra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made lively.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thought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改革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大学·课外阅读(2022年3期)2022-04-25“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科教创新与实践(2022年4期)2022-04-21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新西部(2022年3期)2022-04-13“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相关热词搜索: 实验教学 体系 思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