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发言范文网欢迎您
栏目导航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作文大全】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发言范文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素养培养

发布时间:2022-07-08 16:15:03   浏览量:

周胜华

◆摘  要: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生的培智、启蒙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基础,也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德育作为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存在巨大影响的一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信念、人格品质等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基于此,本文就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问题入手,结合具体的问题,来谈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语渗透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立德启智;立趣怡情;核心素養;德育渗透

一、引言

德育作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重要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渗透载体。对此,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德语渗透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从全面育人的角度出发,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重视,忽略德育理念的有效渗透

一些小学仅仅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通识学科展开,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加上缺乏考评机制的缘由,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仅仅是传授性的教育,缺乏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理念等的系统化考核,德育的有效渗透教育无从谈起。

(二)缺乏实践参与,影响学生对德育理念的有效认识

目前,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中,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并未多做研究,而是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导致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教学,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不强,对于道德理念、法制意识等的认识不够深刻,也无法有更加形象的感知体验,尤其是缺乏生活认知和实践感悟,小学生对于很多道德理念、法治知识点等似懂非懂,理解浅显,遑论实践应用。

(三)缺乏及时创新,影响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其知识内容的更新非常快,更是与时代特征紧密耦合的,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需要深刻的结合社会变化特征,包括结合社会热点等,进行教学的方法策略以及理念更得更新。但是,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却并未有创新因素的体现,课程教学过于陈旧,缺乏时代特征,导致教学和时代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立德启智:丰富内容为引,构建德育渗透机制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打破单一化的问题,在课程观念的问题上必须要不断更新完善,关注德语渗透教育,在学科的哥哥教育环节中,渗透德育内涵,鼓励学生在学科教育体系中乃至全部的小学教育体系中,感受到德育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对此,道德与法制教学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适当的丰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内容,在教材基础上,坚持以德育教育为指向,在普及课程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引导教育,渗透一些德育案例或者故事,充分挖掘学生的道德认知潜能。第二,以合适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来开展德语渗透教育,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德育理念,将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关注教材中的道德素养以及法制意识等层次的引导教育,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水平、思维特征等,引导小学生在德语渗透教育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达成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

(二)立趣怡情:情感教育为核,搭建德育渗透平台

趣味和情感是激发小学生的德育学习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动因,也是有效的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德育渗透教育的一大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才会认真的投入全部精力去研究。再加上小学生本身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比较弱,对于一些抽象化的道德规范等认知难以深入本质,对此,融入适当的趣味化的情感元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例如,对于“团结友爱”,如果单纯的只是剖析其内涵概念,小学生的感受可能还比较模糊,而如果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游戏竞争中,快乐游戏,然后适当的渗透关于“团结”、“合作”、“友爱”等的引导,小学生不及能够快速理解,还会有更深刻的情感感悟,并且在真实的体验中,小学生的情感也更倾向于认同,会增加教育的认同感,有效提高教育效果。

(三)自我践行:实践应用为本,搭建德育成长体系

理论离开实践,将会成为无根之木,成为飘萍、浮木,难以扎根生长。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关注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将德育理念渗透进去,在实践过程中,同步融入德语渗透教育,既能够有效的提高德语渗透教育效果,又能够强化小学生的德语学习体验,帮助小学生理解德育素养的实际意义。如在教学关于优秀品德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某一位学生真实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并鼓励班级其他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体验中感受到美好品德的魅力,其教育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作为十分重要的一门塑造小学生的人性的课程,其是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并在教学中以有效的手段,关注德育渗透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更高的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潘俊静.仪式,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小学德育以“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级凝聚力”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29.

[2]张先文.以生活优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35+38.

猜你喜欢 核心素養德育渗透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理念革新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9期)2020-11-06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16期)2020-03-31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设计与教学探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18期)2019-11-16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9年5期)2019-06-27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年12期)2019-05-03低段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黑河教育(2017年3期)2017-03-21中学体育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11期)2016-12-27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考试周刊(2016年66期)2016-09-22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4期)2016-06-29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5期)2015-05-11

相关热词搜索: 德育 素养 培养
Top